我該選真空拔罐器還是火罐??? 》轉帖并收藏
樓主蠟筆小新:這些天看電視購物,主持人熱情推薦真空拔罐器,我倒是在幾家大藥房都見過,也動過心思,但是一直猶豫是買這種懶人用的真空拔罐器,還是傳統的那種玻璃火罐拔罐器,感覺前一種安全些。這兩種罐效果一樣嗎?像我這樣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如果自己給家人拔火罐,燒著或拔得太猛了怎么辦?糾結啊……
回復
2樓小清新:個人認為,還是請中醫師給自己拔罐吧,傳統的火罐是用火使之產生負壓,火罐有溫熱效應,這是真空罐不能替代的。
支持[14] 回復
3樓萬能字典:2樓太想當然了,顯然是沒有用過真空拔罐器。真空罐同樣可以讓人皮膚產生熱感,二者效果是一樣的。
支持[43] 回復
4樓姍姍來遲:傳統的玻璃火罐,大小差別不大啊,真空拔罐器有大有小,不知道是為什么。大罐小罐都分別適合拔哪些部位呢?
支持[35] 回復
5樓風影:存在即合理,真空拔罐器既然被創造出來,肯定有可取之處,甚至是促進了拔罐法的發展。傳統的玻璃火罐易碎,負壓不易調節,質量較重不易攜帶,投火、閃火手段可能燙傷、燒傷被拔罐者的皮膚。而真空拔罐器材料為樹脂注塑,罐體內負壓的形成方式為直接抽氣,克服了傳統火罐易燙傷皮膚、不易調節負壓、不易起罐等不足。
支持[27] 回復
6樓搖搖馬:我家里用的是真空拔罐器,感覺不錯啊,我倒是更想知道怎么走罐,需要用橄欖油之類的先涂抹皮膚嗎?走罐跟拔罐適用的部位和適用癥有什么區別嗎?有什么注意事項?
支持[61] 回復
7樓我曾輕輕飄過:傳統的火罐,就是用火燃燒掉罐里的空氣,起到罐內產生負壓的作用,而真空拔罐器是用藥機械抽氣的原理,使罐內產生負壓,繼而作用于相應的穴位,排除毒素、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節臟腑功能等。從最終目的來看,二者是一樣的。
支持[42] 回復
拔罐法,也稱吸筒療法,古稱角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式排出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淤血,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早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記載,歷代中醫文獻中亦多論述。
拔罐法起初主要在外科治療瘡瘍時,用來吸血排膿。隨著醫療經驗的不斷積累,不僅火罐的質料和拔罐的方法已有改進和發展,而且治療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內外婦兒各科都有其適應癥,并經常和針刺配合使用。
真空拔罐
傳統瑰寶與現代科技的結晶
真空拔罐法,是以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選定的部位,使皮下及淺層肌肉充血,刺激人體皮膚、經筋、經絡穴位,以排除毒素、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固本、促進新陳代謝、調動臟腑功能,最終達到凈化血液的一種非藥物自然物理生態療法。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等治療功效。適用于肩周炎、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頭痛、背腰腿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對美體方面的豐胸、減肥等也有良好的作用。
真空拔罐器是利用抽氣形成真空負壓狀態的無火拔罐器具。作為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新型治療、保健佳品,它吸收了傳統罐具的優點,并通過高科技手段克服了傳統拔罐的缺點,使中醫古老的拔罐法又煥發了青春。
其主要特點是罐體透明,罐內負壓可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和病情隨意調整,易于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于掌握拔罐時間。較之傳統意義上的火罐,療效相同,但使用更安全,無燙傷之憂,操作簡便,不易破碎,因此既適用于醫院,又更廣泛適用于家庭。
拔罐操作
一個人的獨角戲
與傳統拔火罐不同,真空拔罐一個人也可操作。
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于體表之后,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后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最后,在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罐頂活塞即可。
每次治療時間10分鐘。在單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
拔罐斑色
看得到的健康相
①罐斑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瘀現象。
②罐斑發紫并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癥。
③罐斑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不一:表示氣滯血瘀癥。
④罐斑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⑤罐斑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⑥罐斑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⑦罐斑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癥。
⑧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⑨罐斑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⑩局部很快恢復原色:說明無病癥或即將痊愈。
注意事項
會拔罐者更健康
①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皮膚平滑、沒有毛發的部位,根據所需拔罐部位,選取不同規格的罐具。如確實需要在不平部位及毛發部位拔罐,可用和好的面圈墊在拔罐口下面,以防漏氣,或選取異型拔罐。若皮膚干燥,可先將皮膚濕潤后再拔罐。
②患者在初次治療時,應先選用小號罐,吸拔力小一些,輕刺激。
③拔上罐后不要移動體位,在使用多拔罐療法時,拔罐與拔罐之間應保留一定距離,不宜排列過近。
④拔上罐后,如有發熱、發緊、涼氣外出、溫暖舒適的感覺,都屬于正常反應。如感覺過緊、灼痛、難受,可能是吸拔力過大或此處不適宜拔罐,或改用小號火罐拔罐。
⑤起罐后局部皮膚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現象,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須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常提示病情較重,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⑥起罐后,如有局部潮紅瘙癢,不可以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后可消散。
⑦患者精神緊張、饑餓、體位不當或拔罐吸力過大時,可能會突然出現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冷、脈沉細,甚則神志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細微欲絕等現象。此為暈罐,應立即起罐,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可恢復;重者在上述處理后如仍不緩解,特別是高熱、昏迷、抽搐等急性危重病人,應立即送醫院,請醫生明確診斷病情,以免延誤搶救治療時機。
⑧拔罐、起罐時應保持室內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
小知識
走罐法,亦稱推罐法,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或罐口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將罐拔??;然后,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