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煥 石寒冰 畢紅霞 姜云飛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呼吸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在美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在2000年時為12%,到2030年時預計達到20%,而到2050年又會增長1倍〔1〕。不僅在美國,全世界都在面臨人口老齡化,這就會導致醫護資源使用的增加,特別是老年人使用占多數的重癥監護服務資源〔2〕。老年患者中,感染性肺炎最常見,在美國,每年將近有100萬個65歲以上的人患感染性重癥肺炎,感染性肺炎是老年患者收入重癥監護病房(ICU)最常見原因之一〔3〕。在我國因肺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有22%被送進ICU進行治療和觀察,大約18%~56%的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4〕。老年人肺炎的高死亡率與疾病嚴重程度、并發癥及身體狀況有關,且高齡老年肺炎患者大多起病隱襲、進展快。本文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前瞻性隊列研究,以確定增齡與短期和長期死亡率的關系,旨在為臨床老年肺炎的治療提供論據。
1.1 對象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呼吸內科肺炎患者351名,60歲以下151位,60~69歲64位,70~79歲82位,≥80歲54位。入選標準: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臨床上至少有以下兩種癥狀或體征:咳嗽,胸部疼痛,氣短,體溫高于38°C,聽診時聞及濕啰音或支氣管呼吸聲。②輔助檢查:胸片或者胸部CT提示患有肺炎。排除標準:①在醫院感染的肺炎;②有免疫抑制:CD4<250 mm-3的免疫缺陷且病毒血清反應呈陽性;③囊腫性纖維化及在療養院接受護理治療;④晚期惡性腫瘤或者受過嚴重的外傷,有重大手術史。根據患者年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搜集研究對象詳細的臨床資料,并以標準的摘要形式對下列內容進行記錄:年齡、性別、吸煙狀況、并發癥、家庭護理、肺炎嚴重程度指數(PSI)、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機械通氣、功能障礙(即依靠拐杖或輪椅來行動或完全癱瘓在床的)、休克(血管收縮壓<90 mmHg)及相伴的菌血癥。并發癥主要包括:腦卒中、腫瘤、冠狀動脈疾病、心衰、慢性肝炎、晚期腎病(借助透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病史。預后情況包括30 d內(短期)和1年內(長期)死亡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運用分類變量的χ2檢驗和連續型變量的方差分析來對比各組患者特點。觀察時間從入院開始直到死亡、隨訪缺失或滿1年。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和時序檢驗法對年齡與死亡率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運用多變量Cox相對危險回歸進一步檢測年齡與死亡率間的獨立關系。
2.1 各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各組患者功能障礙、并發癥、吸煙、酗酒、PSI評分差異顯著(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各年齡分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x±s)
2.2 年齡與短期死亡率的相關性 351例患者中,30 d死亡58人(17%),其中<60歲16人(10%),60~69歲6人(9%),70~79歲20人(24%),≥80歲16人(30%),與 <60歲相比,危害比(HR)如下:60~69歲 0.88,70~79歲 2.44,≥80歲3.03。隨增齡,死亡率逐漸升高(圖1)。在多變量分析中,年齡與短期死亡率有獨立相關性〔調整后HR(aHR)=每10年增加1.24,95%CI:1.03 ~1.49,P=0.03〕(表 2,圖 1)。年齡每增加10年,30 d死亡率增加24%。

表2 年齡增長與30 d內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圖1 不同年齡組重癥肺炎患者30 d死亡率(通過生存曲線來表示)(P<0.01)

圖2 重癥肺炎患者1年內死亡率
2.3 年齡與患者長期(1年)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351例患者中,1年死亡112人(32%),其中 <60歲28人(19%),60~69歲14人(22%),70~79歲39人(48%),≥80歲31人(57%)。和<60歲相比,HR如下:60~69歲1.23,70~79歲3.13,≥80歲4.18。在多變量分析中,年齡與1年死亡率獨立相關(aHR=每10年增加1.39,95%CI=1.21~1.60;P<0.001(表3,圖2)。年齡每增加10年,1年死亡率增加39%。調整PSI后,并發癥對長期或短期死亡率無影響。

表3 年齡增長與1年內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本結果發現年齡增長與短期或長的死亡率相關。之前的大量研究表明,在重癥病人中,年齡并不能成為單獨影響死亡的因素,因為老年患者本身疾病嚴重程度、身體情況、功能障礙、其他潛在的致命疾病等因素也影響肺炎預后〔5〕。甚至有人認為隨增齡,人群中較健康的人存活下來〔6〕,這些人有良好的健康基礎,可能抵御嚴重疾病。但這些研究結果并未對某種特定疾病及其并發癥作出調整。而且,這些研究未應用年齡改變后的PSI評分,這樣在對年齡的過度調整過程中就導致了這些研究結果的不準確性。事實上,本文數據也顯示了這一點。因為在敏感性分析過程中,過度調整PSI標準,致使年齡與短期死亡率間關系喪失。與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優勢在總體的設計,樣本量增大及隨訪時間長。之前的研究幾乎沒有報道過患者30 d后隨訪結果和生存率。同樣,為使與年齡有關的對比資料更有意義,我們記錄和分析了與疾病嚴重程度有關的項目,對之前被證明的與死亡率獨立相關的協變量,包括疾病嚴重程度,并發癥及功能狀態,均做了仔細調整,進行了全面敏感度分析來保證研究結果穩定性。本研究表明,對僅患有一種疾病的患者來說,與現在所了解的因素相比,年齡是最有力的預測因素。這主要因為研究對象本身的屬性所造成的:①老年人呼吸系統的屏障和免疫功能隨增齡逐漸衰減〔7〕,從纖支鏡檢查可以發現老年人呼吸道上皮細胞減少,黏膜變薄,腺體萎縮,上皮和漿細胞分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隨增齡而減少,從而降低呼吸道防御能力,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目前認為衰老導致的免疫功能失常主要與T淋巴細胞有關〔8〕,60歲以后外周循環淋巴細胞只有青年時的70%。②隨著增齡,并發癥增多,其他重要器官的代償能力下降,本研究中可見隨著增齡,腦卒中、冠狀動脈疾病、慢性肝炎、晚期腎衰、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明顯升高〔9〕,這些受損器官在嚴重感染(重癥肺炎)情況下,功能難以維持機體的需要,反過來又會加重肺炎進展和惡化(肺水腫),最終發生多臟器衰竭。③一些老年人因長期患有呼吸道疾病,應用多種抗生素,易產生耐藥菌感染,造成治療困難〔10〕。綜上,年齡與重癥肺炎患者的短期和長期死亡率相關。故臨床對高齡老年肺炎要格外重視,警惕出現多臟器衰竭,對老年患者必要時應及時進入ICU,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1 Valencia M,Badia JR,Cavalcanti M,et al.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classⅤ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haracteristics,outcomes,and value of severity scores〔J〕.Chest,2007;132:515-22.
2 林鳳如.老年人肺炎的病理學特點〔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10):788-9.
3 Lee JH,Ryu YJ,Chun EM,et al.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that requires mechanical ventilation〔J〕.Korean J Int Med,2007;22:157-63.
4 Kaufinann PA,Smolle KH,Krejs GJ.Short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nonsurg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iagnosis,severity of disease,age and comorbidities〔J〕.Curr Aging Sci,2009;2:240-8.
5 Garrouste-Orgeas M,Timsit JF,Montuclard L,et al.Decision-making process,outcome,and 1-year quality of life of octogenarians referred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6;32:1045-51.
6 周錦桃,劉明暉.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及診斷標準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07;27(12):936-9.
7 Johnstone J,Eurich DT,Majumdar SR,et al.Long-ter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hospitalizatio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08;87:329-34.
8 Johnstone J,Marrie TJ,Eurich DT,et al.Effect of pneumococcal vaccination in 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rch Intern Med,2007;167:1938-43.
9 Marrie TJ,Shariatzadeh MR.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requiring admission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a descriptive 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07;86:103-11.
10 Teno JM,Gruneir A,Schwartz Z,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dvance directives and 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a national study〔J〕.J Am Geriatr Soc,2007;55: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