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英 董春艷 秋冬梅 裴文杰 劉 泉
(秦皇島市第三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原發性高血壓(EH)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體內血尿酸水平已增加〔1〕。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與原發性痛風、肥胖癥、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呈顯著正相關〔2〕。糖尿病早期因高血糖和高尿糖在腎近曲小管競爭,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使尿酸排泄增加,主要表現為低尿酸血癥。隨著病情進展,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腎糖閾下降,尿酸的清除率下降,血尿酸上升。高血壓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是否進一步增加報道較少,本文探討高血壓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是否進一步增加,以探討血尿酸在IGT中的作用。
1.1 對象 入選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間在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住院且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按《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篩選出82例高血壓患者 (排除冠心病、繼發性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及腎功能不全者),其中合并IGT 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62.0±2.9)歲;糖耐量正常(NGT)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62.6±3.5)歲。非EH者80例為同期門診體檢合格(排除冠心病、繼發性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及腎功能不全者),其中糖耐量異常(IGT)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62.6±2.8)歲;NGT 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62.2±3.0)歲。
1.2 方法 所有受試者測身高、體質量、血壓、體質量指數(BMI),清晨空腹抽靜脈血測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然后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再抽靜脈血測定餐后2 h血糖(2 h PG)。7.8 mmol/L≤2 h PG<11.1 mmol/L為 IGT。血脂、血糖、血尿酸檢測均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血糖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島素測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試劑盒由解放軍總醫院東亞放免研究所提供。采用穩態模型(HOMA)評估胰島素抵抗(IR)。HOMA-IR=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島素(mU/ml)/22.5。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析因方差分析方法。血尿酸與相關因素的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響EH合并IGT的影響因素。
2.1 一般資料 見表1。4組間性別、年齡、BMI、總膽固醇(TC)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IGT組空腹血糖、2 h PG、HOMA-I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明顯高于NGT組(P<0.05或P<0.01)。EH+IGT組空腹血糖、HOMA-IR均明顯高于EH+NGT組(P<0.01)。血壓與血糖在 TC、LDL-C、HDL-C、空腹血糖、2 h PG、血尿酸有協同作用。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x±s)
2.2 Pearson相關分析 在82例IGT患者中,血尿酸與收縮壓、舒張壓、2 h PG、HOMA-IR呈正相關;與TC、空腹血糖呈負相關(均P<0.05)。在80例NGT患者中,血尿酸與收縮壓呈正相關;與空腹血糖呈負相關(均P<0.05)。見表2。
2.3 EH合并IGT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EH合并IGT為因變量,血尿酸、空腹血糖、2 h PG、HOMA-IR、CHO、收縮壓、舒張壓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高血壓伴IGT與血尿酸、空腹血糖和收縮壓呈正相關(P<0.01)。見表3。

表2 血UA與其他指標的相關系數

表3 高血壓伴IGT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血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血尿酸水平受尿酸生成、排泄過程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表現為高尿酸血癥或低尿酸血癥〔3〕。研究發現〔4,5〕,高尿酸血癥與高 TC、高 TG、腎功能損害密切相關。血尿酸水平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呈獨立且顯著性相關〔6〕。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全身炎癥狀態以及由于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病理性重構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關〔7〕。
研究顯示,在高血壓人群中,約25%的未經治療的患者存在高尿酸血癥,在使用噻嗪類降壓藥物的患者中,50%存在高尿酸血癥,而75%的惡性高血壓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癥〔8〕。高血壓患者存在腎臟排泌功能的生理缺陷,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高血壓引起腎小動脈硬化和局部組織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而乳酸對尿酸排泄有競爭性抑制作用,導致腎臟清除尿酸減少,血漿尿酸水平升高〔9〕。已有研究結果顯示156例EH患者中高尿酸血癥比正常對照組有明顯增多(P<0.01),并且尿酸水平隨血壓水平的增加而顯著增加〔10〕。本研究提示高血壓對尿酸水平升高有促進作用。
糖耐量減低是一組已有代謝異常并有可能向糖尿病發展的病理生理過程的中間階段,即使在糖耐量減低階段就能發生多種并發癥。有文獻報道,血尿酸水平與胰島素敏感性呈負相關〔10〕。胰島素能促進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患者存在的高胰島素血癥使腎臟排泄尿酸減少,從而導致血尿酸升高〔11〕。有研究表明〔12〕,糖尿病患者發病早期無并發癥時,血尿酸水平較正常人對照組水平低,而糖尿病并發腎病時血尿酸水平高于糖尿病腎功能正常組和正常人對照組,表明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與糖尿病病情有關。本研究與此研究不一致。本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高血壓還是非高血壓者,糖耐量減低的82例血尿酸水平均比糖耐量正常組升高,且糖耐量減低患者的血尿酸與收縮壓、舒張壓、2 h PG、HOMA-IR呈正相關。糖耐量減低階段比糖耐量正常人群血尿酸升高,高血壓糖耐量減低患者尿酸水平比高血壓患者升高明顯,IGT可能在高血壓糖耐量減低患者尿酸水平升高發揮重要作用。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與糖耐量減低階段多種因素影響有關。本研究發現高血壓和糖耐量減低在高血壓糖耐量減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中有交互作用,可能與高血壓和糖耐量減低致患者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導致胰島素增多有關。過多的胰島素使腎臟排泄尿酸減少,從而導致血尿酸重吸收增多,血漿尿酸水平升高。所有型發病前必經的已有報道老年患者血尿酸升高與糖尿病、高血壓密切相關,尤其是與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密切相關〔13〕。研究發現近2/3高血壓患者有糖代謝異常,所以在檢測空腹血糖同時也應檢測餐后血糖,同時檢測血尿酸水平,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14〕。治療上改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調節血脂,同時積極尋求降壓兼具降尿酸的藥物是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毛紹芬,李玉東,馮文化.高血壓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師雜志,2002;4(11):1263-4.
2 譚淑杰.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護論壇,2009;16(7):186-7.
3 Ghei M,Mihailescu M,Levinson D.Pathogenesis of hyperuricemia:recent advances〔J〕.Curr Rheumatol Rep,2002;4(3):270.
4 張代民,許會彬,張 瑩.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變化與腎損害的關系〔J〕.實用醫藥雜志,2005;22(9):782.
5 張小蘭,曹克光.尿酸與疾病〔J〕.臨床薈萃,2006;21(3):225.
6 Puddu PE,Lanti M,Menotti A,et al.Serum uric acid for short term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in the Gubbio Population Study〔J〕.Acta Cardiol,2001;56(2):243.
7 梁秋玲.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09;30(6):998-1000.
8 李瑞杰,富麗娟.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綜合征〔J〕.中國臨床醫生,2009;37(1):16-8.
9 顧紅娟,黃 興.高血壓病患者血尿酸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5;9(4):595-6.
10 Onat A,Uyarel H,Hergenc G,et al.Serum uric acid is a determina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Am J Hypertens,2006;19(10):1055-62.
11 馬通軍,馮 憑.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癥的對策與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3):142-4.
12 張 瑩,孫中安,李 霆,等.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及其意〔J〕.臨床軍醫雜志,2007;35(1):30-2.
13 邱健力,羅學勝,劉朝陽,等.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臨床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07;21(6):419-21.
14 班安然,曹雪霞.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異常的評價〔J〕.臨床內科雜志,2007;24(6):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