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蘭,繆學田,吳婧,于磊,尤玉能
(江蘇響水縣蔬菜生產技術指導站,224600)
西瓜是響水縣設施菜地的主要種植品種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 200 hm2,其中無籽西瓜種植面積500 hm2以上。響水縣現行的無籽西瓜主栽品種主要是暑寶,不但品種單一,且果實較大,果皮較厚(1.65 cm),不能滿足人們多層次消費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響水縣蔬菜生產技術指導站在國家西甜瓜技術體系鹽城試驗站的指導下,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4個無籽西瓜品種,以本地區的主栽品種暑寶為對照,進行品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無籽西瓜新品種,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供試品種中農無籽1號、綠野無籽、金蘭無籽、萊卡紅無籽2號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對照(CK)品種暑寶,由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生產。
試驗于2012年1~6月在響水縣陳家港鎮四港村設施蔬菜基地進行,采用6 m寬鋼架大棚三膜覆蓋栽培。試驗田塊為壤土,面積1 400 m2,前作為大豆,肥力中等。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0 m2,大棚兩頭各栽15 m授粉品種(新干線1號),667m2定植635株,采收630株。2012年 1月整地、搭棚、施肥,2月15日育苗,3月25日移栽,雙蔓整枝,5月上旬授粉,6月11日隨機抽樣考察記載產量性狀、果實性狀和品質性狀,栽培管理同正常生產。
植株的長勢分別于4月2日、4月16日、5月2日和6月11日采取目測和鋼卷尺測量相結合的方法定點考察4次,每次每小區隨機定3株,每株測最大葉片開展度、主蔓粗,然后取平均值,表1為6月11日考察記載數據。每小區隨機采5個瓜稱其質量,取平均值得單瓜質量,再根據每小區結瓜數算出小區產量,采用LSR方法分析差異顯著性,果實性狀主要采用目測法,果實品質除中心糖度用折光式測糖儀測定外,其他指標均采用感官評定法鑒評。其中,果實發育時間因測產的需要,沒有按品種熟性分期考察,都是在6月11日測產時一起考察記載。
由表1可知,中農無籽1號、萊卡紅無籽2號、葉片開展度、主蔓粗、生長勢與對照相差不大,長勢較強;綠野無籽和金蘭無籽葉片較小,結果蔓較細,生長勢明顯弱于對照。表明中農無籽1號、萊卡紅無籽2號和對照的長勢均較健壯,同化能力強,豐產基礎好。

表1 參試無籽西瓜品種植物學性狀和產量性狀

表2 參試無籽西瓜品種果實性狀記載
由表1可知,綠野無籽坐果節位比對照低2節;金蘭無籽比對照低1節;中農無籽1號坐果節位和對照相同;萊卡紅無籽2號坐果節位較高,比對照高2節。中農無籽1號易坐果,單株坐果率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和對照。從測產時果實成熟率高低來看,綠野無籽成熟率最高,比對照高31.2%;金蘭無籽次之,比對照高21.3%;中農無籽1號與對照相差不大,萊卡紅無籽2號最低,比對照低5.8%。表明綠野無籽早熟性較好,金蘭無籽次之,中農無籽1號、萊卡紅無籽2號生育期較長,有利于豐產。
由表1可以看出,中農無籽1號和萊卡紅無籽2號667 m2均產分別為4 748.71 kg和4 542.1 kg,比對照分別高8.15%和3.43%;金蘭無籽和綠野無籽667 m2均產分別為3 641.82 kg和3 104.89 kg,分別比對照低17.07%和29.30%。中農無籽1號的產量顯著高于對照,金蘭無籽和綠野無籽的產量均極顯著低于對照。
由表2可以看出,從中科院引進的4個品種中,綠野無籽的果實性狀最好,果實整齊度高,果形好,皮薄、瓤脆、糖度高、汁多、纖維少、口感好;中農無籽1號次之;金蘭無籽較綠野無籽和中農無籽1號差,和對照相差不大,但果肉黃色,富有特色;萊卡紅無籽2號瓤質緊、果肉紅、品質較好,但其果皮色彩和網條形狀等外部特征與本地區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差異較大。
試驗結果表明,中農無籽1號植物學綜合性狀好,產量高,果形整齊,易坐果,品質優,可在響水縣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綠野無籽雖產量較低,但早熟性好,果實整齊度高,品質優,商品性佳,可作為早熟無籽西瓜品種推廣;金蘭無籽與黑皮無籽西瓜果皮、皮肉都富特色,可作為特色無籽西瓜品種推廣;暑寶作為本地區多年的主栽品種,果實較大,產量較高,作為晚熟品種栽培仍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萊卡紅無籽2號是功能型無籽西瓜品種,番茄紅素含量高,因本次的試驗條件有限,未能做定量測試。
因本次試驗是單因子品種比較試驗,試驗過程中未能按各參試品種的具體栽培要求操作,可能各參試的個體性狀未能充分顯現,我們將在今后的生產應用中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