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偵華 ,周國林 ,陶正盛 ,黃興學 ,汪愛華 ,王斌才 ,鄧耀華 ,姚芳 ,張潤花 ,程萍
(1.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345;2.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小白菜 (Brassica campestrisssp.Chinenesis Makino)又叫白菜、青菜、油菜,起源于我國,是我國栽培和消費的主要蔬菜種類之一。在我國南方小白菜種植面積占總栽培面積的40%左右。因其分布廣,面積大,適應性強,生產周期短,營養豐富,食味各異,種植簡易,成本低,價格廉,所以在我國“菜籃子”工程中占重要地位。
在小白菜周年供應尤其是淡季供應中,抽薹對小白菜產量和品質都有較大的影響。現在各地耐抽薹小白菜播種面積越來越大,但多為進口品種,國內耐抽薹小白菜品種較少,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收集資源,進行耐抽薹小白菜新品系的選育,已經選育出多個組合。本試驗以國內種植面積較大的小白菜品種為對照,對幾個新品種(系)進行品種比較研究,以篩選出比較適合武漢種植的耐抽薹小白菜品種(系)。
5個參試小白菜品種分別為:五月慢A×5-3-2、四月慢×238-4、上海四月慢、白葉四月慢,五月慢為對照。
試驗在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武湖基地進行。土質為砂壤土,試驗為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8.96 m2,采用深溝高畦栽培,每667 m2施菜餅肥100 kg,復合肥25 kg,于2012年1月16日播種,3月28日定植,4月23日收獲。
抽薹情況:2 d觀察1次品種抽薹情況,記錄抽薹日期。
口感:小白菜煮食后,選7名不同年齡與性別的人員品嘗其口感,并對口感進行打分,滿分為20分,對照品種打分為15分,其他品種與對照相比在15分基礎上加分或者減分,以此確定每個品種的口感評分,然后計算每個品種(系)的口感平均分。
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GB 5009.5-2010);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CB/T 5009.8-2003方法;VC含量測定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從表1可以看出,品系五月慢A×5-3-2在幾個參試品種中表現突出,其株高比對照五月慢高91%,株幅比對照大73%,葉數比對照多20%。而品系四月慢×238-4相比對照五月慢差別不大。
試驗結果表明(表2),白葉四月慢含水量比其他品種低。VC含量白葉四月慢最高,其次為品系五月慢A×5-3-2,比對照五月慢VC含量高19%。各品種糖、蛋白質含量差別不大。口感評分以品系五月慢A×5-3-2最高,其次為品系四月慢×238-4,對照口感評分最低。
從表3可以看出,5個參試品種以品系五月慢A×5-3-2產量最高,比對照五月慢高14%,品系四月慢×238-4比對照五月慢低14%,另一個參試品種白葉四月慢產量最低。
抽薹性狀方面,表現較好的是五月慢A×5-3-2,至采收時未發現抽薹,其次為對照五月慢,抽薹較遲,抽薹率低于其他3個品種,表現較差的是白葉四月慢,抽薹最早,至采收時抽薹率已達93.2%。
①綜合植物學性狀、品質性狀、產量性狀及抽薹性狀,參試品種(系)中以五月慢 A×5-3-2表現最佳,在株高、株幅、VC含量、口感、產量及耐抽薹方面都優于對照,適于武漢及周邊地區推廣栽培。
②小白菜的抽薹性狀對產品的產量和商品品質影響較大,從表3可以看出,抽薹早的品種其產量較低,商品葉易早衰,產品效益降低,抽薹晚的品種產量較高,采收時間可以延長,產品效益提高。

表1 幾個品種植物學性狀比較

表2 幾個品種品質比較

表3 幾個品種產量性狀及耐抽薹性比較
[1]武峻新.蔬菜耐未熟抽薹性的研究及利用[J].北方園藝,2005(6):4-6.
[2]劉鳳軍,宋英,李軍,等.秋茬青梗小白菜品種(系)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1(14):33-35.
[3]任錫亮,王毓洪,孟秋峰,等.春季青梗小白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1(2):34-36.
[4]張斌,宋連久,劉曉暉,等.耐抽薹白菜新品種寒綠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5(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