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強
(清遠市公路管理局,廣東清遠 511510)
G323 國道改造工程吉田鎮至鷹陽關段基巖主要為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灰白-淺灰色為主,中細粒、中粗粒結構,夾有走向與線路方向大角度相交、近于直立的石英脈體。加上濕潤多雨的氣候特點,形成了較厚的全強風化土體,全強風化花崗巖揭露厚度大,最大可達40~50 m,黃棕色-紫紅色,局部黃灰黑色;全風化花崗閃長巖多呈肉紅色-灰黑片麻色,厚度2~20 m。從而導致沿線出露了大量的花崗巖類風化土體邊坡,其穩定性如何,應采用何種加固措施,均與土體性質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而且,沿線的刷方土體多用于路基的填筑,填筑效果也與土體性質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所以,本文采取吉田鎮至鷹陽關段花崗巖風化土體試樣,進行了系統的物理力學試驗研究,為上述問題提供參數支持。
為了確定土體類型,進行了土的顆粒分析試驗,所取土樣巖體結構基本被破壞,礦物晶體外部風化變質,晶體顆粒彼此接觸緊密,具有不同程度的膠結和粘結,外觀仍具有一定的整體性,殘留有大量未風化的石英顆粒,顆粒多具有棱角且彼此鑲嵌緊密,具有一定咬合力(或具有不同程度的結晶連接力),咬合力的大小與顆粒本身風化殘余強度有關[1]、[2],開挖時很少成塊體。
試驗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051-93)的要求進行,共進行兩組平行試驗,試驗結果如圖1 和圖2 所示。由圖可知,兩組試驗所得結果一致。根據上述試驗規程中土的定名法則,由級配曲線可判斷該土為中砂。

圖1 試樣1 顆粒級配曲線

圖2 試樣2 顆粒級配曲線
土性指標如下:
不均勻系數Cu=0.35/0.013=26.92
曲率系數Cc=0.12×0.12/(0.35×0.13)=3.17
可見,該土的級配良好,中間粒徑顆粒偏多,說明該土樣風化比較完全,透水良好,適宜做路基填料。
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量是控制其作為路基填料的重要指標,為了確定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量,采取五組試樣,進行輕型擊實試驗,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051-93)中的相關要求進行,試驗結果如圖3 所示。由圖可知,最大干密度1.77,最佳含水率13.3%。可見,如果采用刷方土體直接進行路基填筑,應將碾壓含水量控制在13%左右。

圖3 試驗土體的擊實曲線
土體抗剪強度是隨著土體含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也正是邊坡在雨季易于失穩的重要原因。為此,進行了五種含水量狀況下的土體不固結不排水直快剪試驗,試驗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051-93)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試樣由上述擊實試樣用剪切環刀剝制而成,試驗結果如圖4。

圖4 抗剪強度指標隨含水量的變化曲線
由圖4可知,該類土的粘聚力隨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將會隨著含水量的進一步增大而減小),摩擦角隨含水量的增加而減小。
(1)G323 國道花崗巖類全強風化土按顆粒級配命名,屬中~砂,擁有良好的顆粒級配、干密度大,抗剪強度高等優點,是理想的填筑土料。
(2)由于土體抗剪強度較大,該類土構成的路塹邊坡可進行陡開挖、強支護的設計思路進行設計。
(3)由擊實試驗可知,該類土作為路基填料時,易將其輾壓含水量控制在13%左右,此時可保證較高的壓實度。
[1]陳洪江.花崗巖類全風化帶的工程地質特性[J].港工技術,1995(3)
[2]趙曉彥.花崗巖類土質邊坡特性及錨固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