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金榮 鄒鵬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發生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故發生該類骨折后愈合較慢,易出現并發癥,病死率較高。治療方法主要有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為代表的髓內固定系統[1]和以動力髖螺釘為代表的釘板固定系統[2]。我院骨科于2010年7月~2011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54例,對髓內固定系統和釘板固定系統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均為男16例,女11例。試驗組平均年齡(62±3.8)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0.5±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試驗組 持續硬膜外麻醉后取仰臥位,閉合復位后,由股骨粗隆頂端向上作5cm縱行切口。逐層分離,暴露股骨粗隆,將1枚導針打入,近端擴髓后將PFNA主釘打入,并在透視下調整其位置。在側向瞄準桿的輔助下,將螺紋導針置入,然后將螺旋刀片打入并將其順時針旋轉鎖定。最后鎖定遠端螺釘。
1.2.2 對照組 持續硬膜外麻醉后取仰臥位,閉合復位后,于股骨大粗隆向遠端作直切口,充分暴露股骨粗隆。在股骨粗隆下2~3cm處放置135°定位器,于前傾0°~10°將導針打入,透視下調整導針位置,確認導針位于髓腔內后。根據導針打入的長度,沿導針方向進行擴髓,選取動力螺紋釘擰入,最后放置側方套筒鋼板進行固定。
1.3 評價標準 骨折的愈合標準[3]:局部無異常活動;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痂形成;連續14d骨折處無變形;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行走3min,≥30m。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平均手術時間(63±5.7)min,術中出血(64.5±15.3)mL,術后愈合時間(11±2.8)周;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76.3±17.4)min,術中出血(125.7±24.8)mL,術后愈合時間(14.5±3.6)周,兩組間各指標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愈合時間比較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常伴有骨質疏松[4],若采用傳統的臥床牽引療法,愈合周期長,易出現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且病死率較高。故近年來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常使用以PFNA為代表的髓內固定系統和以DHS為代表的釘板固定系統。
DHS在設計上貼近股骨近端的解剖結構[5],不僅能通過拉力螺釘固定骨折近端,其鋼板結構亦能固定骨折遠端,使骨折斷端長時間緊密接觸,縮短了骨折的愈合時間。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骨質疏松,骨皮質薄,導致骨折處不穩定,使鋼板承受的壓力加大,造成釘板折斷或螺釘滑出。另外,DHS的手術切口較長,手術中出血量大,使得那些全身情況較差的老年人對手術的耐受性減低,愈合減慢。
PFNA是AO組織在PFN的基礎上研發的,相比較傳統的髓內固定系統,其直徑變小,手術時不必充分擴髓,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髓腔相比于年輕人更大,有些情況下,甚至不用擴髓,術中出血量顯著減少。PFNA的螺旋刀片能充分填壓周圍的松質骨,可以承受更高的應力負荷。PFNA的手術方法屬于微創術,對患者的創傷更小,較DHS對骨折部位的血運影響較小,更利于術后的恢復。老年患者更耐受PFNA術式,術后能早期進行功能鍛煉,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試驗組平均手術時間及術后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提示髓內固定系統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創傷小,愈合快等優點,療效優于釘板固定系統,值得推廣。
[1]姚紅民.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35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6):187-188.
[2]鮑自立,耿桂平,朱金華.DHS結合股骨頸張力側螺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6(17): 558-559.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0.
[4]陸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問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7):59,61.
[5]陸偉成,葛新,羅振東.聯合運用DHS和防旋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0,16(11):8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