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娟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6)
基于項目管理思想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羅娟娟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6)
將項目管理的思想應用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本文重點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計劃和啟動、執行和控制、收尾和反饋等前、中、后期進行研究,構建了一個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專門知識、經驗或具備特殊才能、本領的人。創新型人才,可定義為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通常具備靈活、好奇、開放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及富于冒險精神等特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到2020年建設成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有力支撐之一。在傳統人才教育培養的過程中,由于受限于宏觀的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理念更新、高校的教育目標、專業結構、教材以及師資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存在著側重于知識傳授,忽視學生的個性特征,教育與實踐脫節,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缺失,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手段單一等突出問題。實際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達不到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項目管理是以系統思想為指導,在有限的資源限制下,通過項目管理特色的組織形式,對項目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評價,實現項目的全過程綜合動態管理和項目目標的優化。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項目管理的思想,有助于高校根據自身的條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
項目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方法,需要依托一定的組織結構來實施。同樣,創新型人才培養也必須建立一個兼具靈活性和柔性的組織結構。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學組織通常采用的是矩陣式的組織結構,即按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師兩個職能分別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學。這種方式體現了職能的專業化和分工,具有其合理性。在目前的組織結構下,創新型人才培養前期計劃和啟動過程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成員的人力資源管理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作為成員的學生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要發揮成員的積極性,需了解成員的行為動機,激發人力資源的潛能。職業生涯規劃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職業生涯規劃是以職業興趣、職業能力、通用技能、職業價值觀、個性特征為主要內容的,它以個體自我分析和涵蓋教育背景、家庭環境、職業環境以及社會需求的外界資源環境分析為基礎,是以明確個體的職業目標、設計職業發展路徑的一項人生規劃。大學生處于人生探索期,迫切需要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要幫助他們理性、科學、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明確自己的定位并且有規劃地發展。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通過學校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機構,通過課程、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輔以個性化咨詢輔導,并引入專業化的測評系統,如霍蘭德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問卷、PDP個人特質測評等為生涯規劃決策提供參考。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啟發大學生對于人生發展的思索,強化其自主意識,激發其學習成長的主動性,并從一開始就幫助其奠定獨立思考與決策的基礎。
(二)項目經理——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項目經理作為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者和領導者,不僅負責整個過程的組織、計劃及實施全過程,還關系著項目目標能否成功地實現。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組織者的角色進行轉變。為實現這個轉變,教師除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素質外,還應具備系統思維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其新的角色應包括:(1)溝通聯絡者:教師應根據既定的培養計劃,保持好與管理層、同事、社會的人際溝通,綜合分析各種信息傳遞給學生(如圖1)。(2)資源分配者:綜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種資源,按照培養順序進行合理分配。(3)應急人員:及時處理各種危機事件。

圖1 教師溝通聯絡圖
此外,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還應研究對教師的授權和放權,賦予教師在工作中更大的權限,以期更靈活地完成預期的工作任務。
(三)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
培養方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體現,也是進行人才培養的指導方針。培養方案的制定應遵循教育規律,要素質教育與創新精神培養并重,在考慮現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特點,還要做到將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結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配套,創新精神教育與創業能力培養兼顧。教學計劃則是培養方案的具體落實,在落實過程中,應有計劃、有層次地確定教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在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落實當中,結合項目管理的思想,還應明確對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影響的關鍵事項,進行工作分解,將工作任務和責任細分到每個負責人。此外,應根據教學課程內容的先后順序和邏輯聯系制定合理的進度安排,結合項目進度管理中的甘特圖(Gantt chart)①、里程碑計劃、網絡圖等工具進行進度優化和資源優化,保證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有效開展。
(一)進度監控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為反映實際狀況,以便進行分析,掌握實時動態,應對培養過程的狀態進行動態監測。監測方法通常采用日常觀測或報告表等方法。除對關鍵事項的進度和變化情況進行監測以便采取調整措施,也需對非關鍵事項的進度進行檢查,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掘潛力,調整優化資源。
(二)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是為了保證創新型人才培養目的的圓滿實現而開展的組織、計劃、實施、檢查以及監督審核等活動。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包括了對具體教學和實踐內容的檢驗、人才培養過程的評價、人才培養結果的檢驗之外,還需側重檢查教學實踐內容的科學規范性、資源的合理分配等。通過質量管理,可以建立起競爭和督導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在質量管理中,還可推行 “標桿學習”,即以在測控檢查過程中表現優秀者作為標準參照,通過資料收集、分析比較、跟蹤學習等規范程序,幫助落后者進行改進。
(三)變更與控制
事前準備再充分、再完善、執行過程再嚴格謹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仍然會面臨著各種影響因素。此時,需要通過有效地溝通了解、協調分析,弄清影響變化的規律,進行妥善處理。影響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因素包括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體制改革、社會經濟環境發展變動、高校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師資能力變化以及培養計劃不完善等多方面。必須正視這些變化因素,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一)成果分析與跟蹤反饋
在人才培養過程的固定周期及培養結束前,根據學生在培養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在專業知識、責任感、職業發展價值觀、創造傾向、認知水平、執行力方面的創新素質進行評價分析。在這六個指標中,前三個指標屬于基礎創新素質,后三個指標屬于創新素質的高級要求,可以針對學生的各個指標表現給予0~100的評分,并聯系起來找出不足,同時,給予協調性和針對性的個人成長建議 (如圖2),有利于今后學生創新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圖2 創新素質圖
此外,在人才培養的中長期,還需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跟蹤和相關數據收集,并聽取其單位、家庭及本人對于培養模式的反饋意見。
(二)人才培養效果評價
在每一個培養周期結束后,應側重對人才培養的效果進行考評,構建的考評指標可涵蓋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結構、課程建設、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情況、師資結構、教學與科研水平、學風建設、學歷與學位進修、學生理論水平、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職業證書和等級考試競爭、校園文化活動、就業情況以及社會聲譽等。評價方法可采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
(三)知識管理
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充斥著各種智力活動。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組織中構建知識系統,讓培養過程中的信息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以及更新等過程,可實現知識的不斷創新,并回饋給組織內的各個參與者,從而實現知識永不間斷的積累。構建知識系統,進行知識管理,將幫助以教師為核心的主體成為最具競爭力和活動的知識實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知識和經濟的累積,實現與學生的同步成長。也將給創新型人才培養帶來更好的效果。
項目管理既是管理藝術,也是管理科學。將項目管理思想貫穿于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打破原有高校教育中的層次等級,調動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的積極性,以更為靈活的組織形式,更高質量地完成教育目標。將項目管理思想應用于創新型人才培養中,也不失為貫徹實施質量工程建設的一個有益嘗試。
注釋:
①甘特圖(Gantt chart):一種按照時間進度標出工作活動,常用于項目管理的圖表。甘特圖(Gantt chart)又叫橫道圖、條狀圖(Bar chart)。它是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明的,以亨利· 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個完整地用條形圖表進度的標志系統。甘特圖內在思想簡單,基本是一條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活動(項目),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劃和實際的活動完成情況。它直觀地表明任務計劃在什么時候進行,及實際進展與計劃要求的對比。管理者由此極為便利地弄清一項任務 (項目)還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評估工作進度甘特圖是基于作業排序的目的,將活動與時間聯系起來的最早嘗試之一,該圖能幫助企業描述對諸如工作中心、超時工作等資源的使用圖。當用于負荷時,甘特圖可以顯示幾個部門、機器或設備的運行和閑置情況。這表示了該系統的有關工作負荷狀況,這樣可使管理人員了解何種調整是恰當的。
[1]楊占武,沈桂平.我國古代人才管理的思想溯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11):85.
[2]戚安邦.項目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9-10.
[3]鐘媛,廖迎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6):68.
[4]王鳳科,周祖城.創新人才素質測評[J].經濟管理,2002,(1):20.
[5]傅進軍.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環境建設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56.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G710
A
1672-5727(2012)01-0014-02
羅娟娟(1980—),女,碩士,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