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麗芳 劉建軍 梁師俊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
來麗芳 劉建軍 梁師俊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畢業生的就業行業方向分布和市政工程崗位分布情況,得出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近半會直接從事工程現場一線施工管理工作的結論。據此,高職院校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應構建崗位能力課程體系,推行“項目部”制頂崗實訓模式。
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情況;調查
2005年9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強職業教育工作,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會議提出了此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并重點指出: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繼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即高職教育的目標是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為生產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在學生培養工作中必須了解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就業形勢極為嚴峻的背景下,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傳統專業的活力,提高專業吸引力,努力適應社會需求。
筆者調研的目的是通過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情況,評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是否符合當今社會需求,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便為人才培養工作計劃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
調研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研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005~2009級6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為調研對象,采取調研問卷反饋的方式,共發放調研問卷800份,回收769份,其中有效問卷748份,有效回收率為97.3%,對回收問卷進行了數理統計和綜合分析。
調研結果 在所調查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2005~2009級748名畢業生中,除31人升入本科外,其余的717人直接就業,其就業行業方向包括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園林、裝飾裝修、造價咨詢五個方向,調研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從事市政工程行業的學生占總畢業生人數的81.3%,即學生畢業后從事對口工作的占絕大部分。在所調查的市政工程技術 專 業 2005~2009級583名從事市政工程行業工作的畢業生中,就業崗位包括施工員、質檢員、資料員、造價員、安全員、材料員,各崗位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圖1 歷年就業崗位方向調查圖
從市政工程技術專業2005~2009級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來看,從事市政工程施工員崗位工作的人最多,占49.0 6%,其次是造價員,占19.73%,從事資料員和質檢員工作的差不多,分別占10%左右,其余的三個崗位,監理員、安全員、材料員分別占4%左右。這說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有近半數會直接從事工程現場一線的施工管理工作,這類工作對專業知識要求具有明顯的特征:除需要掌握道路、橋梁、管道工程的知識外,還需要熟練掌握工程組織與管理、工程測量等知識,并應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人際交往能力等。

圖2 歷年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圖
(一)應建立針對崗位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有相當部分畢業生對自己從事的崗位工作感到迷茫,不清楚該崗位應具備哪些能力、崗位職責是什么。這是因為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崗位劃分籠統,能力點、工作范疇不細致。通過調研,結合浙江省市政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我們完成了行業及企業職業崗位(群)的基礎能力和職業能力劃分,以道路工程施工為總體項目,劃分為施工進場準備、路基與橋涵隧道施工、路面施工及交工與竣工驗收4個階段、共24道工序(如圖3所示),并對照24個工序,細分了各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如施工員的職業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在就業調研和工程施工工序、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崗位課程體系。
根據表1崗位課程培養目標計劃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構建系列崗位課程知識結構,每一個崗位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如圖4所示。
系列崗位課程培養目標:根據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確立目標并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服務。
課程單元:為實現系列崗位課程培養目標,需設置系列課程,此系列課程均應實現系列崗位課程培養目標中某一個具體的目標。

圖3 道路工程施工工序圖

表1 施工員職業能力要求表

圖4 崗位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圖
課程基礎單元:是系列崗位課程知識結構的根基,應最大化地為能力單元服務,基礎單元的知識體系應綜合單元目標加以構建。基礎單元應能承上啟下,既有導入,又有適度創新,基礎單元的構建應力求目標明確,不應與相關課程知識重復。
課程能力單元:能力單元的知識體系應直接為實現崗位能力需求服務,并應為實踐單元服務。
課程實踐單元:實踐單元是崗位系列知識體系的綜合運用,單元目標應與系列崗位課程培養目標一致,主要是各能力單元的技能訓練與考核。
課程單元知識結構的構建必須建立在系列崗位課程培養目標的基礎之上,要緊密圍繞系列培養目標,在系列課程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確立單元課程目標,進而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二)應推行“項目部”制頂崗實訓模式
“項目部”制頂崗實訓的實施 為使學生在畢業前加強相互間的學習、交流與合作,加強實際工作配合能力,使學生在畢業頂崗實訓中真正體驗到進入工程“項目部”的工作環境情況,可按照學生的就業意愿和可能的工作崗位,將學生的頂崗實訓選題劃分為施工、造價、質檢、安全、資料、設計、監理等7個方向,將不同實訓方向的4~5個學生組成一個虛擬“項目部”,為每個“項目部”下達一個真實的工程,要求“項目部”以文件的形式完成從工程投標到工程竣工驗收的整個工作內容,實施流程如圖5所示。“項目部”制頂崗實訓模式的實施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絕大部分畢業后將進入一線從事工程施工、造價等工作,因此,在組建“項目部”時,每個“項目部”必須有一名施工員和一名造價員。(2)工程建設管理內容復雜、涉及面廣,為達到設計意圖,滿足施工規范要求,實現工程質量、工期、造價的最優化,需要有一份具體可行、資源配置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能力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職業技能。因此,采取“項目部”制的頂崗實訓模式,針對一個工程“項目部”,應要求“項目部”每個成員各自建立自己的施工方案,然后在成員之間展開討論,最終確定最佳的施工組織方案。(3)將學生組建成“項目部”后,如果還采用一個指導教師指導一個“項目部”的方式,對指導教師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考慮將教研室專業教師也分成幾個團隊,組建實訓聯合指導組進行交叉指導,每組應至少配備一名有實際工程經驗的專業教師。

圖5 “項目部”制頂崗實訓實施流程圖
“項目部”制頂崗實訓的管理 過程管理是實現教學目標最重要的環節。與傳統的畢業頂崗實訓模式不同,“項目部”制頂崗實訓的學生更注重分工協作,但由于平時較為分散,管理、協同難度更大。因此,指導教師應建立嚴格的頂崗實訓管理制度。首先,應為“項目部”設立專門的實訓教室,為學生營造一個類似工程“項目部”的工作環境,要求“項目部”成員必須到指定教室共同完成實訓工程項目,增加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協調商議的機會。其次,由于“項目部”中的每個成員能力、素質不一,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指導教師應為“項目部”的頂崗實訓進程制定明確的進度計劃。在整個團隊頂崗實訓過程中,團隊成員必須結合自身完成工程任務的進度情況,對照進度計劃,每周填寫實訓進程記錄,并交指導教師檢查。再次,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時間也應進行規定。要求參與“項目部”指導的所有指導教師除按規定完成本專業指導工作外,還應每周集體與學生見面1次,以集中商討學生不能協調解決的相關問題。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絕大部分會直接從事工程現場一線的施工管理工作,從事施工員崗位工作的最多,其次是造價員、資料員和質檢員。
通過行業及企業職業崗位 (群)的基礎能力和職業能力劃分,構建基于崗位能力的課程體系,推行“項目部”制頂崗實訓模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就業崗位的認識,適應項目團隊工作要求,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對接。
[1]張英.職業院校“工學結合”的難點和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08,3(10):132-135.
[2]霍海濤.高職高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芻議[J].太原大學學報,2009,10(1):99-101.
[3]丁佩芬.面向職業崗位的系列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3-14.
[4]張海濤,薛偉業.明確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提升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J].商場現代化,2008,(539):377-388.
[5]陳宇.以崗位需求帶動廣西物流專業高職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市場論壇,2008,(11):40-42.
[6]王桂龍.“四平臺八模塊”高職課程模式的結構、特點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0,(3):18-20.
[7]梁師俊,來麗芳.“項目部”制高職市政工程專業頂崗實訓模式的實施與管理[J].職業教育研究,2009,(增刊):155-156.
[8]張亦靜,何杰,肖芳林.基于團隊協作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探討[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3(22):107-109.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2)01-0089-03
來麗芳(196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劉建軍(195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梁師俊(1976—),男,湖北陽新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ZC2010146);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研項目《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1GZZX048);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項目部”制工學結合頂崗實訓模式研究與實踐 (課題編號:SCG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