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
為了探討腹腔鏡穿孔修補術和傳統開腹手術對消化道潰瘍穿孔的臨床療效對比,將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7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5例采用腹腔鏡穿孔修補術治療,同期收治的39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現將兩組臨床療效對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8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74例,隨機分成實驗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34.2歲;對照組3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6.1歲,從穿孔到實施手術時間2h~2d,平均9.7h,7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膜炎體征,穿孔直徑均在4~13mm,腹腔積液80~1300mL,平均340mL。兩組患者術后均證實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且性別、年齡、穿孔時間、穿孔直徑、腹腔積液等無統計學差異,本臨床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腹腔鏡穿孔修補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進行全麻,取臍下穿刺建立人工氣腹作為觀察孔,壓力11~15mmHg(1mmHg=0.133kPa),直視下對患者兩鎖骨中線與肋緣相交點下2cm分別穿刺作腹腔鏡操作孔。將腹腔積液、胃內容物等吸取完畢,若胃潰瘍穿孔則取活組織檢查排除癌癥,通過腹腔鏡探查穿孔位置,被大網膜包裹部位一般認為是穿孔所在,觀察穿孔直徑以及腸液流出情況,清除病灶過后鏡下用可吸收縫合線縫合穿孔1~4針,完畢后用大網膜覆蓋,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腹腔以及盆腔,視情況放置引流管。術后兩組均采用相同內科藥物治療4~6周,保證潰瘍順利愈合。出院后2個月左右復查胃鏡,檢查潰瘍愈合情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蠕動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住院天數。
1.4 隨訪 通過電話和定期復查的形式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患者進行為期3~6個月的隨訪,每個月隨訪1~3次,隨訪中及時了解記錄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積極對患者的并發癥進行治療。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進行t檢驗,其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其手術出血量、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天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其手術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無明顯差異性(P>0.05),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手術療效對比
由于社會壓力的增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患病人群年齡范圍逐漸擴大,青少年患者人數與日俱增。早年針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治療為取得根治的效果,主要采取胃部分切除。隨著醫藥技術的發展,H2受體阻斷劑、胃黏膜保護劑、抗幽門螺桿菌等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使得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治療方式更加多樣化[1]。其中腹腔鏡修補術在手術過程中對腔內環境影響小,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減少了術后鎮痛藥的使用[2]。使患者手術恢復時間大幅縮短,能夠盡早的下床活動,有效避免了肺部感染的發生。術前檢查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開腹探查,加之腹腔鏡的大范圍探查能力,更能方便有效的清除膈下、腹腔、盆腔積液,減少了創口感染的發生率[3]。通過本臨床研究,腹腔鏡修補術比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腸蠕動功能恢復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有顯著提高,且更簡單、快捷。全程時間和費用大幅減少,降低了患者的經濟及心理負擔。故腹腔鏡修補術逐漸成為目前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首選方式。
[1]饒鵬,曹家慶,周智勇.腹腔鏡與傳統開腹在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中的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5):37-38,40.
[2]黃東.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60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2):140-141.
[3]朱慧.腹腔鏡下上消化道潰瘍穿孔修補術的手術配合[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