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紅
(山東警察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筆跡特征統計主要是以筆跡特征為參數,建立有關的數學模型,以計算機輔助進行大量的統計分析,得出近似程度的相關系數。但是目前關于筆跡特征的選擇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文件檢驗中可選擇的筆跡特征有八大類,每一類特征再具體細分又能分出很多小類別,有的研究甚至提到上百類特征,可這些特征有的可以測量,有的不便于測量,例如筆順,寫法、錯別字等。另外有些特征具有相關性,例如書寫水平和筆力之間,字間距和行間距之間。本研究旨在將spss軟件測量統計法考察中文筆跡特征的因子結構,為筆跡特征統計中筆跡特征的選擇提供依據。
在山東某高校大三學生 (被試年齡在20-22歲之間)中選取被試296人,其中男生154人,女生142人。選用大三學生為被試的原因是大學生的書寫習慣已基本定型,書寫技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在較長的時間內相對保持其固有面貌。
本研究測驗材料由309個漢字組成,這些字包括漢字的所有筆畫及其不同的變化形態,以及所有偏旁部首的不同組合形式,包含了各類筆跡特征。
首先進行中文筆跡測試,讓被試在正常的書寫條件下,使用同一品牌的圓珠筆在相同品牌型號的10頁紙 (第3頁開始墊復寫紙)上抄寫筆跡測試材料,抄寫時間為5分鐘,以秒表計時。
結合刑事偵查領域中筆跡檢驗所使用的有關特征,本研究選取了連筆、轉折角度、字間距、行間距、左頁邊、右頁邊、上頁邊、字形、豎長、撇長、字的大小、整篇壓力、橫筆壓、豎筆壓、粗細度、潦草度、書寫水平、筆力、書寫速度19個便于測量的筆跡特征,并參照以往研究中有關筆跡特征的評分規則設計了本研究筆跡特征的操作定義及計分方法。

圖1 因素分析碎石圖
為考察中文筆跡特征的因子結構,對19個筆跡特征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并經Promax旋轉,統計結果顯示,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788,表明各變量間的相關程度差異不是太大,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根據碎石圖(見圖1)的特點和理論構想,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6個,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6.06%。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旋轉后的因素負荷表
由表1可以看出,整篇壓力、橫筆壓、豎筆壓、粗細度4個筆跡特征在因素1上有較高的負荷,該因素命名為“書寫壓力”;書寫水平、潦草度、筆力、書寫速度4個筆跡特征在因素2上有較高負荷,該因素命名為“概貌”;字形、豎長、撇長、字的大小4個筆跡特征在因素3上有較高負荷,該因素命名為“字的形態”;左頁邊、右頁邊、上頁邊3個筆跡特征在因素4上有較高負荷,該因素命名為“頁邊”;連筆、轉折角度在因素5上有較高負荷,該因素命名為“運筆”;字間距、行間距在因素6上有較高負荷,該因素命名為“字行間距”。
進行因子分析的結果表明,19個筆跡特征可以抽取了書寫壓力、概貌、字的形態、頁邊、運筆和字行間距6個公共因子。其中書寫壓力因子包括整篇壓力、橫筆壓、豎筆壓、粗細度4個筆跡特征,反映了書寫人在書寫過程中用力的大小。概貌因子包括書寫水平、潦草度、筆力、書寫速度4個筆跡特征,該變量不是由一個字或部分字來體現的,而是從整體上體現出來。字的形態因子包括字形、豎長、撇長、字的大小4個筆跡特征,反映了書寫人在書寫單字上的形態特征。頁邊因子包括左頁邊、右頁邊和上頁邊,反映了書寫人整篇筆跡所留頁邊的大小。運筆因子包括連筆和轉折角度,反映了單個筆畫或若干筆畫起、行、連、收的動作過程,體現了書寫人書寫每個筆畫及其相互連接的運動習慣,因此,運筆因子反映了書寫人書寫過程中的運筆特征。字行間距因子包括字間距和行間距,反映了書寫人在書寫過程中字間與行間間隔距離的大小。
本研究因子分析的結果與筆跡檢驗中對筆跡特征的分類體系基本相符,與已有研究中對筆跡特征因子分析的結果也相一致。孫艷的研究中對書寫速度、整篇壓力、橫筆壓、豎筆壓、字的大小、字形、字的傾斜、字間距、行間距、左頁邊、右頁邊、轉折角度、連筆、省筆、筆力、書寫水平、撇腹幅度、粗細度18個筆跡特征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抽取了6個因子,分別為壓力、邊距、間距、表形、運筆和傾斜性。其中的“壓力”因子對應本研究的“書寫壓力”因子、“邊距”因子對應本研究的“頁邊”因子,“間距”因子對應本研究的“字行間距”因子,“表形”因子相當與本研究的“概貌”因子和“字的形態”因子。孟慶茂的研究中對整篇壓、橫筆壓、豎筆壓、首筆壓、末筆壓、前部壓、后部壓、時間、潦草度、字位、均勻性、粗細度、力度、寬高比、傾斜度、充滿度、疏密度17個筆跡特征進行因子分析,抽取5個因子,分別為壓力因素、結構因素、特征因素、字體因素和空間因素。其中的“壓力因素”相當于本研究的“書寫壓力”因子,“字體因素”相當于本研究的“字的形態”因子,“結構因素”、“特征因素”包含于本研究的“字行間距”因子中。
[1]賈玉文.筆跡檢驗:內部資料[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孫艷.成年期筆跡特征變化規律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
[3]孟慶茂,趙增梅.快速書寫條件下硬筆筆跡變量與認知及個性特征的關系[J].心理科學,1997,20(1):7-10.
[4]王冠卿.筆跡特征的統計分析[J].刑事技術,2003(2):8-11.
[5]陳丹.筆跡作為人格側量工兵的效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