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揚 劉 懿 陳 輝
(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610031,成都∥第一作者,工程師)
軌道交通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的設備種類和數量十分巨大。對于軌道交通這類資產密集型企業來說,管好了資產,也就是管好了企業發展的根基。然而,這類企業的資產管理面臨資產數量、備品、配件數量龐大,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對資產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挑戰。只有通過引入自動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實現對企業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降低維護管理成本。
隨著地鐵運營工作的不斷深入,資產實物形態的管理方式方法已不能滿足地鐵運營的發展需要。為了更準確掌握運營關鍵資產的信息,建立更加清晰準確的資產臺帳,有效管理資產的維護、維修和運行,以規范、可控的流程進行采購、庫存、維修和報廢流程管理,并為地鐵管理層提供準確可靠的績效考核業務指標,運營公司有必要采用現代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對運營資產進行科學有效管理,充分發揮資產的效益,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這就是企業資產管理系統(EAM)。
傳統的EAM的數據來源多數采用手動錄入,只在原有人工工單的基礎上實現了無紙化管理和后續自動化分析,通過積累信息為維護決策提供依據。
由于數據一般難以自動生成,EAM實施后并沒有減輕底層維護人員(特別是工單管理的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人工錄入信息的工作量,因此,EAM系統推廣起來往往阻力很大。
地鐵機電設備系統眾多,要分別實現與EAM對接,難度很大,實施及維護管理起來都不便利。然而,綜合監控系統的實施,為獲取在線設備數據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由于綜合監控系統(ISCS)在一個平臺上實現了眾多機電系統的接口和管理,幾乎所有設備的在線信息都可以通過綜合監控系統獲得。因此,完全可以找到一種簡易可行的EAM數據自動在線采集接口方案。
具體的物理接口見圖1。
圖1 地鐵綜合監控系統與EAM系統接口示意圖
由綜合監控系統直接監控的風、水、電等設備,其故障信息可由綜合監控系統直接傳給EAM;其他與綜合監控系統互聯的系統,其數據可按EAM約定的數據格式,通過與綜合監控系統的接口實現轉發。
一般說來,并不是所有的報警或者數據都能滿足EAM的數據要求。為避免數據冗腫以及垃圾數據過多給數據篩選帶來困難,建議以下兩種EAM數據接口解決方案:
1)當設備發生報警或故障后,綜合監控系統可以通過人工識別是否為誤報或者需要維修;若需要維修,可在綜合監控系統的報警界面上點擊“提交”,即可將報警信息在線發送到EAM系統,供生成工單(見圖2)。當EAM接收到綜合監控系統發過來的報警或故障信息后,由車間調度判定是否需要生成工單,進行工單流轉流程。具體數據流程如圖3。對于每天未處理的報警和故障,還可考慮停運后將仍然存在的故障和報警自動傳送給EAM系統,由車間調度人員統一決定是否生成維修工單。
圖2 綜合監控系統故障上報EAM界面截圖
2)不在線的設備故障信息或者綜合監控系統無法接收到的設備信息,可通過人工補錄的方式解決。EAM系統收到綜合監控系統送過來的報警信息后還需要人工篩選確認,判斷是否立即生成工單,或者為誤報(見圖4)。
通過綜合監控系統與EAM系統的接口,很好地解決了EAM系統對在線設備信息的數據需求。但在實施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編碼數據的一致性。要確保各系統設備的編碼相互一致,以便EAM系統能對綜合監控系統送過來的數據正確識別,生成正確工單。由于各系統設備編碼很難在前期建設時就做到規劃一致,因此可以通過編碼映射表來解決這個問題。
圖3 EAM工單生成流程示意圖
圖4 EAM工單處理界面圖
2)數據安全。由于EAM通常與辦公網絡相連,要充分考慮網絡安全對綜合監控等生產系統的影響。主要應保證兩個方面:①增加接口服務器和防火墻,實現辦公與生產網絡的數據隔離;②建議綜合監控上送的數據為單向數據。
3)綜合監控系統與相關的預防性維修提供報警機制。設備預防性維修是企業自動化維修的一個重要方面,往往實現難度較大。實施了綜合監控和EAM后,可以通過兩個系統的配合設計實現預防性工單的生成和管理。設備動作次數可通過綜合監控系統的監視實現累計,達到預設值后觸發預維修工單生成申請。
例如:屏蔽門門單元的動作次數設為20 000次(在綜合監控系統上設置),當檢測到動作次數達到20 000時,由綜合監控系統上報,避免由EAM接收太多的實時數據來做預維修判斷。
基于設備狀態的維修計劃是地鐵運營維護水平的發展方向。通過EAM系統實現設備狀態修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與綜合監控系統的接口,盡可能實時地獲取設備故障信息與狀態參數信息,進而生成合理的維檢修計劃,達到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增加設備使用效率、延長設備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目標。
EAM系統通過在線獲取設備狀態信息,為優化維修架構和方案提供了決策基礎,使得地鐵維修更具科學依據。
[1]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范[S].
[2]GB 50052—95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S].
[3]何宗華,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組織[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魏曉東.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系統與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5]李臘元,李春林.計算機網絡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