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據(jù)說中山大學新開設了‘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選修課,于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可以考慮開設‘生化危機與人畜共患病、‘鴻門宴與食品科學……”今年年初,中山大學開設“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的消息在網(wǎng)上炸開了鍋,驚訝、好奇、質(zhì)疑、拍手叫好……那些五花八門的“潮課”也隨之浮出水面。
【魔法,科學與公民責任】
魔法掃帚是反地心力造成的嗎?三頭怪Fluffy能被基因工程解釋嗎?
當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一群身著黑衣的小巫師騎著飛天掃帚在空中轉來轉去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神奇的魔法”,而美國馬里蘭州一所州立大學的物理教授喬治·普利尼克想到的卻是一連串有關魔法與科學的問題。
他還因此開設了一門名為“哈利·波特與科學”的選修課,并在課堂上身穿魔法袍,戴著飄逸的銀白色長發(fā)和胡子,左手拿魔杖,完全一副鄧布利多的樣子。
英國的杜倫大學據(jù)說是一所與電影里的霍格沃茨很像的大學,在學生的強烈要求下,馬丁·理查德森教授從2010年開始講授“哈利·波特與幻想時代”,共22課時。理查德森借助《哈利·波特》帶領學生們探討偏見、社會責任等現(xiàn)代社會命題,如“格蘭芬多和斯萊特林:教室中的偏見和不寬容”。
在他看來,《哈利·波特》表面上是個童話,“但并非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是一輛車,帶我們駛入世界的更深處,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位置”。
【潮課的“反流行”】
潮課的獵奇性與存在的短暫性總是被人攻擊的軟肋,然而并不是所有“潮課”設置皆是追隨流行。
“當你第一次爬進樹叢,看到樹木深處的鳥巢一定會喚起一種冒險的刺激感。但是,當你想爬那些街邊的大樹卻到達不了頂端時怎么辦呢?”美國康奈爾大學官網(wǎng)上的這段話,是一門特殊課程的開場介紹,它叫“爬樹課”。
“在樹上的繩子間晃來晃去為我打開另一個大自然的世界。”學生大衛(wèi)·卡茨說。
事實上,有誰能夠抵擋住那些實用性“潮課”的誘惑呢?美國南加州大學曾開設一門社會學范疇的“Lady Gaga課”,研究的是Lady Gaga和她成名的路程。除此之外,在中國也有許多實用性的“潮課”受到追捧。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的“實用粵語課”總是人滿為患,浙江林學院的公共選修課程“滿漢全席”的名額早就被搶占一空,“垂釣課”和“搏擊課”原本招收60名學生,報名人數(shù)卻超過了300名。
【重點在課,不在“潮”】
當“哈利·波特一代”一窩蜂擁進“哈利·波特與幻想時代課”的課堂時,也有人提出疑問:幾部魔法小說真的適合作為一門專業(yè)課程來學習嗎?
有專家指出,《哈利·波特》不過是一套淺顯、通俗的小說,它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歸結于媒體的炒作和聰明的營銷。支持者卻認為作為流行文化符號的“哈利·波特”無法被忽略,大學開設這類課程,是對新的社會及文化現(xiàn)象的反映。
當然,流行總會過去,流行課程帶來的吸引力也可能僅僅是一時的。真正能為學生帶來收獲的,應該是潮流外表之下對于世界和社會的探索。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這門課就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