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進一 施康
童加舟:開創響檢新天地響水縣檢察院五年“爭創”路
文/趙進一 施康
主樓大廳“笑臉墻”
在江蘇鹽城地區,有這樣一個基層檢察院——
五年前:干警觀念滯后,精神不振。每到年終評比,全市九個縣(區)檢察院綜合考核排名,不是倒數第幾就是末位墊底……
五年后的今天:干警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連續四年,各項考核指標都位居全市前列,被評為“鹽城市先進檢察院”,連續四年獲得全縣綜合獎,并先后獲得“鹽城市文明單位”、“鹽城市十佳政法單位標兵”、“江蘇省檢察機關先進集體”、“江蘇省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行業”等榮譽稱號。
最近,這個檢察院又一舉奪得“全國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桂冠,品牌叫響全國,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的同行絡繹不絕。
這就是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響檢院)在最近五年中發生的巨變!
響水縣檢察院是鹽城市市轄檢察院,盡管檢察院所在的地名中帶有一個“響”字,但五年前這個檢察院卻沒有一點“響”度可言。然而五年后的今天,該院在童加舟檢察長及其一班人的帶領下,一躍成為“全國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其變化之大,可謂翻天覆地。五年打了一場翻身仗,其經驗有三:一是他們對改變落后現狀有信心、決心與恒心;二是他們在檢察工作中有務實創新的精神;三是他們能把思想文化工作滲透到人心、滲透到工作業務中去。這些經驗既是響水縣檢察院打贏翻身仗的真諦所在,也是當今做好一切工作所要倡導的一種精神。
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那么,這幅最新最美的圖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抓手”,是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新詞。其原義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某物體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這個部位上,人便有了依托,有了憑借,這個部位就叫“抓手”,其引申義通常為開展某項工作或活動的依托、憑借、載體等。
童加舟就是一位善于運用“抓手”打開局面、拓展工作的領導者。
今年48歲的童加舟是2007年7月從射陽縣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的位置提拔到響檢院任黨組書記、檢察長的。“官”是升了,但他面對的卻是一個精神面貌落后、負債累累的攤子。響水縣是省級扶貧縣,財政困難。響檢院因辦公條件太差,前兩屆領導班子咬咬牙借款建起了一幢七層辦公大樓,卻為此負債累累。平時干警辦案所需資金,還得靠“打白條”(借錢)維持。
童加舟人還沒到,一大筆債就掛在那兒。個中滋味,唯有己知。不過,最讓他揪心的不是經濟上的困難,而是干警們唉聲嘆氣的精神狀態……
困境沒有壓倒這位來自農村,曾在基層多個崗位、職位跌打滾爬了20多年的硬漢子。赴任后,童加舟靜下心來走訪調研,了解真情,尋找突破困境的“抓手”。他明白,響檢院由于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狀態,曾被人譏諷為“縣里沒位子、系統里沒位次、老百姓心里沒位置”的“三沒單位”,干警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認為,改變落后面貌得從提振自信心開始,有了自信心,才有自尊心;有了自尊心,人的精神面貌就會發生改變,而當時正在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正是振奮精神,帶動各項工作上臺階、提水平的最佳“抓手”。他決心以“爭先創優”為“抓手”,打一場翻身仗。
翻身仗一打就是五年。在履新以后的第一次全院干警大會上,童加舟代表院黨組向全院干警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二年上臺階,三年爭市先進,四年爭省先進,五年爭全國先進”的爭創目標。
對于一個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的單位,這是何等“宏偉”的目標!有人認為這個“五年規劃”定得太高,而童加舟和他的班子成員卻信心百倍,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爭創之路。
爭創,需要的是勇氣、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且看院黨組在五年中圍繞“爭創”活動展開的一系列“動作”:
2007年,是爭創的開局之年,院黨組在全院叫響一個口號:“班子向班長看齊,中層向班子看齊,干警向中層看齊,班子接受全院干警監督”。與此同時,經班子集體討論,提出24字響水檢察精神,在全院上下營造奮發向上的氛圍——“風正氣順、精神振奮、艱苦創業、奉獻敬業、鄙視平庸、拼搏爭先”;
修訂完善規章制度69項,新制定出臺《從優待檢六項措施》等48項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風;
強化一線辦案人員的監督,試行一案三卡制度,建立執法檔案,進行個案跟蹤監督考評,實行績效考核常態化、動態化管理;
全面實行“部門目標進位承諾上崗制”,把爭創活動中該得的“位次”、“獎牌”作為指標分配到各個層級,各部門確認爭先位次,在規定的時段內,達到目標者獎,完不成者罰,從分管領導到部門負責人,無一例外……
五年爭創,每年都有相應的新措施出臺,每一項措施都確保落實到位;五年來,爭創活動貫穿于院里部署的每一項工作之中。而每當爭創進入關鍵時刻,童加舟總要給大家分析形勢、激勵士氣,找準新一輪戰役的主攻目標。
2008年是爭創的關鍵之年。當時,個別部門負責人因在爭創活動中取得了一些成績,沾沾自喜起來,童加舟發現這一苗頭后,給大家詳細分析了爭創的形勢:全市9個縣區院的爭創勢頭很猛,創新力度很大。大豐市院已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東臺、射陽、阜寧縣院均有三個以上部門奪牌,爭先的步伐越來越快。面對競爭激烈的爭創局面,如果我們停滯不前,那么,差距將再次被拉大。
警鐘敲響,“小勝即安”的部門負責人頭腦頓時清醒許多。
屈指算來,爭創活動已進入最后一年,前四年的爭創目標都已如期達到。今年是爭創“全國先進”的決戰之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早在年初,院黨組就為確保“一鼓作氣”實現最終目標制定了新的作戰方針——將今年定為“響檢文化繁榮年”、“規范執法鞏固年”、“職業素養鍛造年”、“綜合素能拓展年”、“和諧人脈營造年”,以鞏固、拓展前四年取得的戰績,并以此統領全年各項工作,促進整體工作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同時以此為載體,深入開展“五比五看三保一爭”(分管比履職,看誰盡力盡職;部門比進位,看誰爭先跨度大;中層比作為,看誰創新本領強;干警比奉獻,看誰辦案質效好;服務比效能,看誰社會更滿意。保全縣綜合獎、保全市先進、保全省先進,爭全國先進)。
在五年爭創活動行將畫上圓滿句號之際,響檢院把爭創活動再次推向高潮。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在童加舟的心目中,響檢院就是“地球”,而撬動“地球”的“支點”就是隊伍。
五年來,伴隨著爭創活動的節節勝利,隊伍由弱轉強。爭創活動磨煉了隊伍,隊伍又確保了爭創活動的有聲有色。
童加舟堅信,隊伍是開創事業的第一要件,改變落后面貌從打造一支精兵始。
精兵是靠練出來的。院里開辟了三個渠道:一是深入一線練。讓35歲以下的年輕干警到村里掛職,擔任維穩專干助理,每周六下村,直接面對群眾,體察群眾疾苦,掌握群眾心理,疏導群眾情緒,了解群眾訴求,提高化解群眾矛盾的能力;二是定位“窗口”練。讓所有干警輪流到控申“窗口”接訪,不僅在接訪室接待群眾來訪,為群眾解疑答惑,同時負責跟蹤辦理由本人接訪的涉檢信訪案件,直至結案息訴;三是以老帶新練。開展“以老帶新、崗位練兵”活動,一對一結對子。
三管齊下,干警們增強的不僅是群眾工作觀念,而且是群眾工作本領,由原來的只會說“法言法語”,變成了土言土語、網言網語,學會了用群眾能接受的方式調查取證,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釋法說理,用群眾信得過的結果答復當事人。
去年是響檢院的“業務技能突破年”、“案件質量攻堅年”,院里開展了“每名檢察官每年辦一個批捕案件,當一次公訴人,寫一篇調研文章,上一堂業務課,講一堂法制課的“五個一”活動,以及庭審觀摩、優秀公訴人和辦案能手評比等。還開展了為期五個月的“全員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活動,對干警進行擒敵拳、辦公自動化、刑事業務對抗賽等實戰培訓,并向省、市院領導進行匯報演練。
在全國檢察長培訓班上,童加舟作專題演講。
每周舉行升旗儀式
院里還專門成立了“灌河浪潮法學社”,開展“每旬一案大家談”活動。同時通過《檢察機關業務學習和考核系統》,進行全員網絡在線練兵。崗位練兵實現了全員參與、全崗覆蓋、全部門聯動,成為檢察業務素能提升的助推器。去年10月,在全省檢察機關《執法規范》網絡統一考試中,響檢院平均成績名列全市檢察機關第一;在全省檢察機關三年崗位大練兵評選中,響檢院被評為基層崗位練兵標兵單位。
為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能,院黨組還積極鼓勵干警參加全國司法考試和取得研究生學歷,激勵干警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此,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來,共有八名干警被提拔為副科級干部,三名副科級干部被提為正科級干部,七名同志被提拔進入院領導班子,兩名同志被提拔為縣處級領導干部,26名干警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真正做到了“有什么德才,給什么舞臺”。
中國人向來注重人的情感因素,童加舟做的就是把“情”運用到管理之中。他有一套特別的“主仆論”,將干警比作“主”,而檢察長成了“仆”。
年輕干警剛進院里工作,他總是想方設法讓這個層面的人盡快融入到團隊之中,給予關心與照顧,激勵他們在這個團隊發揮自己的特長。他曾公開向全院干警承諾:“凡干警有重大困難或急難事向院領導求助的,不管是否分管,不可以說不能辦,只能告訴怎么辦,只能幫著辦、協助辦,絕不能打哈哈。”
一次,反貪局一位來院工作還不到兩年的干警因苦于夫妻兩地分居的種種不便而直接向童加舟求助,要求把妻子調進縣城工作。這件事辦起來難度很大,而且最后一道手續必須由縣主要領導簽字。為了盡快辦成此事,童加舟在農歷小三十晚上專程去縣政府等候這位領導。直到午夜時分,終于等來了出差歸來的領導……拿到批準手續后,那位干警含著眼淚對童加舟說:“檢察長,我只能好好工作報答您了……”幾年下來,領導班子為干警解決急、重、難事達40多件。
在如此赤膽忠心的“仆人”面前,“主人”自然會更加堅定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從優待檢加上制度管人等一系列措施多管齊下,隊伍面貌大變。人心齊,泰山移。人心就是“支點”。
爭創第一年,當院黨組決定以反貪查案為突破口打開新局面時,干警們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大家主動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短短數月,初戰告捷,一舉查辦了五名貪官(正科級),在地方上引起較大反響和震動,這在縣一級檢察院是了不起的戰績,全縣乃至全市對響檢院無不刮目相看。當年年底,響檢院各項考核指標都上了一個臺階,受到縣委、縣政府的綜合表彰。
而在一邊帶領干警甩開膀子干的同時,童加舟也沒忘積極籌措資金以改善干警們的工作環境。童加舟向縣領導提出解決經費保障的要求,獲得縣領導的大力支持。此后,響檢院不僅還清了債務,兌現了干警過去幾年內辦案累積下來的白條,干警們還在年終得到了獎勵,這在此前十年是沒有過的……
資金渠道暢通以后,童加舟又做起了他謀劃已久的大事——他深知文化的魅力,有時候,精神的力量遠勝于物質。他要在響檢打造一流的檢察工作環境,用優秀的、健康的文化滋潤干警們的心田,用一流的工作環境愉悅干警的心情,提振他們的精氣神。從此,他像燕子啄泥般,一點點地改造、充實他夢中的家園。響檢大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凝聚著童加舟及他的戰友們的心血和智慧。
奇跡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干警們的面前。干警們從中看到了希望,燃起了信心,精神面貌為之一新,緊跟而來的是各項業務工作蒸蒸日上。特別是深挖窩案、串案,立案查處職務犯罪案件59件65人,先后查處了省屬黃海農場以原場長林某為首的重大窩串案件;某司法單位一名副局長的濫用職權案;兩名工作人員的刑訊逼供案;某鎮原黨委書記、鎮長貪污受賄挪用案以及財政局工作人員特大貪污受賄等大要案……
利劍所向,魑魅現形,檢威大振。
精神一變力無窮,“支點”輕撬泰山移。
優秀的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深遠持久的,而這正是隊伍可持續發展的內動力所在。響檢院之所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生巨變,文化的引領作用不可小覷。
響檢院之所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生巨變,檢察文化的引領作用不可小覷。圖為文化長廊。
置身清正園,頓覺神清氣爽,俗念皆消,與樓后的檢察文化平臺,共同呈現一個主題:廉政。
短短五年,名不見經傳的響檢院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業已走向全國的“響檢文化”。
這是怎樣的一種文化呢?除了一些先進單位所共有的示范文化、目標文化、人本文化、管理文化等以外,響檢院最具特色的是情境文化和氛圍文化。
走進響檢大院(現在整個大院已被命名為“清正園”),一高兩低、呈“品”字形結構的辦公樓宇佇立于眼前。高者是主樓,低者為裙樓,三樓相輔相成,由回廊連接在一起。主樓正上方國徽高懸,四棵樹齡達55年以上的參天櫸樹分栽兩側,廣場上是高聳入云的五星紅旗。整體布局莊嚴、肅穆、大氣。
總面積達數千平方米的清正園兩側花木蔥蘢,芳草遍地,其間,綴以各種名目的景物——最為顯眼的要數左側的巨型石質獬豸(獨角獸)。自古以來,它被視為驅害辟邪的吉祥物。現在,神獸被賦予嶄新含義:“匡扶正義”、“執法為民”、“立檢為公”。這十二個紅色大字鐫刻在獬豸底座的側面。站在這頭象征著神圣,代表著公平正義的巨獸面前,震撼之情油然而生。
清正園右側矗立著一座長7.6米、寬1.6米、高3.6米、重88噸的泰山石,其外形如漢字“山”,又像“心”,寓意為“執法如山、心系百姓”。此外,清正園內還有“清觀池”(“觀”乃“官”之諧音)、荷花池(兼作消防池)、石雕母子象(學會感恩,懂得付出)、“清和長廊”(和諧、和氣)。置身清正園,頓覺神清氣爽,俗念皆消。而從樓前的清正園到樓后的檢察文化平臺,處處呈現出的是同一個主題:廉政。
建成于2011年3月、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檢察文化平臺及警示教育中心和80米長的文化長廊,集中展示了檢察機關的變化與發展、檢察系列文化建設的成果,還有各種各樣有關檢察文化、廉政文化的藝術品。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距銅鑄警鐘不遠的警示教育中心所展示的硅膠塑——“母子鐵窗會面”。那個場面催人淚下:鐵窗內,一中年貪官背對著年邁的老母親伏在桌子上掩面而泣;鐵窗外,顫顫巍巍的白發老母在其媳婦的攙扶下撕心裂肺地呼喊著:“兒啊,兒啊,你是缺吃,還是少穿哪……”
字字血,聲聲淚,撼人身心。真不知如果有一個“隱性”貪官目睹這一場面會產生何種感想?
情景,即外界環境對個體情緒、認知所產生的影響。如果天天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景,久而久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入腦入心。由此可知,環境能影響人的選擇,它能改變人、塑造人。
院領導不惜工本用心構筑的情境文化,使干警從跨進檢察院大門開始,目力所及,皆為清廉與正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自我提升和完善,自覺踐行“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
和諧氛圍是基層檢察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院黨組從建設和諧檢營入手,營造和諧氛圍,增強隊伍的凝聚力。走進主樓的一樓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響水縣版圖,走近仔細一看,方知是名為“幸福檢營一家親”的“笑臉墻”——全院58名干警包括院領導在內的頭像都集中印刻在墻上,凹凸有致,每個人都綻放著燦爛而幸福的笑容。
在響檢院,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這樣的“氛圍文化”,即使是辦公場地也是這樣。在二至七層按所在部門所承擔的業務工作,分別以規范建檢、反腐強檢、人文育檢、政治立檢、業績響檢為主題,建成內容各異、特色鮮明的樓層文化回廊,讓每面墻壁都“說話”,每個科室都活力四射……
在院領導的引領下,響檢院已逐步形成尊重差異、包容個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氛圍,在這里,干警的個性得以理性發揮,其結果就是每個人的才智都能獲得充分發掘。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猶如春雨般滋潤著干警們的心田。日積月累,干警的精神面貌起了質的變化:安于現狀變為敢于拼搏,忙于應付變為善于創新,吝于吃虧變為樂于奉獻……響檢院黨組一班人深感檢察文化建設對干警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的文化可以讓干警無論在何時何地何事中,都毫不動搖地堅持信念和原則!
在困境中奮進,在艱辛中創新,在跨越中超越。檢察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為檢察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智力保障,響水縣人民檢察院就是這方面的成功范例。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