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丹
廣西南寧市武鳴縣中醫醫院,廣西 武鳴 5301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系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大,冠心病心絞痛的發患者數也在逐年上升,以男性居多,且有年輕化趨勢。筆者臨證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7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所有病例共73例,均為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門診和住院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共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34~81歲,平均57.5歲。病程21d~6年,平均3.67年;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35~77歲,平均52.8歲。病程18d~5.5年,平均3.42年。兩組患者病例來源、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輕重程度諸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選擇均符合全國內科學術會議心血管專業組依據WHO所通過的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1]。中醫辨證標準參照1993年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確定為心氣不足、心陽不振、血瘀兼痰濁等證型。
對照組:采用常規擴冠、抗凝、營養心肌、抗血小板、利尿、控制血壓等,同時給予中成藥參麥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 (有糖尿病者改用0.9%生理鹽水)150mL靜脈輸注。
治療組:在對照組相同治療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0g,紅花12g,當歸尾15g,生地10g,川芎10g,枳實l0g,赤芍15g,牛膝15g,柴胡10g、桔梗8g,甘草5g。加減:胸痛較劇者加丹參、延胡索;乏力者加黃芪、黨參;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畏寒肢冷者加制附子、桂枝、干姜;心悸加酸棗仁、柏子仁;胸悶劇者加瓜蔞、薤白。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服1次。
兩組均以15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對比療效。
顯效:心絞痛、氣短癥狀明顯減輕;有效:心絞痛、氣短癥狀減輕,兼證和心電圖穩定或有所進步;無效:諸癥及心電圖無變化。
兩組心絞痛癥狀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絞痛癥狀療效比較
顯效:休息時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雙倍二階梯運動試驗由 (+)轉為 (一);次極量運動試驗 (一),或運動耐量上升Ⅱ級以上。改善:休息時心電圖或雙倍二階梯運動試驗ST段下降;治療后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正常;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次極量運動試驗較治療前上升1級以上。無改變:休息心電圖或運動試驗無變化或改善達不到上述標準者。加重:休息時心電圖ST段較治療前下降0.05 mV以上,或運動試驗較治療前下降并出現 (+)。
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冠心病心絞痛相當于祖國醫學的“胸痹”、“心痛”的范疇,其基本病機為上焦陽虛,陰邪上乘,胸陽不振,本虛標實,本虛為陽虛、氣虛、標實為瘀血內停。治療應當分清標本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參麥注射液由紅參和麥冬組成,紅參益氣養心,麥冬養陰生津,二藥一起具有益氣養陰的作用,對冠心病心絞痛因氣陰兩虛證出現的胸悶、胸痛、心悸、氣短、乏力等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血府逐瘀湯為《醫林改錯》中治療“胸中血府血瘀”的基本方,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牛膝具有通血脈、祛瘀血、引瘀血下行的功效;柴胡可疏肝解郁,升達清陽;桔梗、枳殼具有寬胸行氣的功效;生地可涼血清熱,其配伍當歸又可養血潤燥,使瘀血去而新血不傷;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血府逐瘀湯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的作用[5]。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在臨床癥狀改善和心電圖療效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提示中西醫結合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較好的用藥方案。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WHO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S].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7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41-45.
[3]陳可冀,廖家湞,肖鎮祥.心腦血管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11-313.
[4]李學文.心血管疾病[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26-335.
[5]劉汝專,潘漢升,唐小菊,等.血府逐瘀湯對兔頸髓損傷減壓術后神經元及血管灌注的干預效果[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