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榮
為培養環境科技適用型人才,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修訂,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修訂和改進,對新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探索。
適用型人才 環境影響評價 教學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是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這門課程既注重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理論,同時又強調在實際建設項目和規劃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應用。
高校老師對提高環境影響評價教學質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有的教師對目前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內容和所用教材進行了分析,有的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實踐環節提高使用技能,結合職業資格考試要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有的教師綜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等環節提高教學效果。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如何結合社會的需要,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培養應用型的環境影響評價人才。我們學校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中,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修訂,對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整合,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修訂和改進。
一、環境影響評價的概述
主要講述環境影響評價的定義、由來、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內容等。主要依據新修訂的“HJ 2.1-201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讓學生理解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含義,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發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工程分析的主要原則、內容和方法,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主要章節等。
二、建設項目影響的環境要素評價
這一部分包括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
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內容的確定,主要依據“HJ 2.2-200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讓學生學完后會編制報告書中大氣環境評價部分。
先讓學生了解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術語、基本程序等內容。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模式部分,結合新修訂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給出的大氣污染預測模式的估算模式、進一步預測模式和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計算模式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前期已經學過“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學過大氣污染物的預測模式推導,計算污染源下風向污染的濃度。教師在課堂上只講授大氣污染預測模式的推導思路,讓學生到環境影響評價網站上直接下載估算模式,能讀懂運行程序,讀懂軟件運行過程中的參數說明,會根據實際情況預測污染源下風向某一點污染物濃度、最大落地點濃度和最大落地點濃度發生的距離。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部分主要是結合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范圍的確定,對污染源調查與分析、空氣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氣象觀測資料調查、報告書大氣環境部分的編制等內容進行學習。
2.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先帶領學生學習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的基本內容。
在地表水的預測模式選擇上,結合水環境中存在的四種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堿污染物和廢熱,重點學習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的河流預測模式,主要讓學生學會預測模式的使用和條件的選擇。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內容,讓學生學會環境質量參數的單項水質參數評價方法:標準指數法和自凈利用指數法。
3.噪聲環境影響評價
噪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主要依據“HJ 2.4-200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進行講解。
首先,給學生講解在聲環境影響評價中用到的相關術語,然后以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為線講解聲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任務、評價量的選擇、評價時段的確定、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范圍的確定、聲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等相關基礎內容。
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過“噪聲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學過了噪聲衰減的計算。所以,在聲環境影響預測中主要以戶外聲傳播衰減計算為例帶領學生簡單復習一下噪聲衰減的基本公式,然后以習題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聲衰減的計算。在新修訂的聲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增添了典型建設項目噪聲影響的預測,在課堂上以工業噪聲預測為例讓學生熟悉噪聲預測的基本內容。
三、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
對比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區別和聯系,以開發區環境影響評價為例講述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和內容,介紹區域環境總量控制的分類和分析方法要點。
四、非污染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是指對開發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對生態系統造成的非污染性影響進行評價。主要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講述生態環境調查與現狀評價、各類開發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要點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
五、其他內容
1.清潔生產評價。講述清潔生產與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清潔生產的基本內容、清潔生產評價的指標,不同行業清潔生產的標準,并且針對我國不同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如何進行清潔生產評價。
2.環境風險評價。針對有毒有害和易易爆物質的生產、使用、貯運等的新建、改建和技術發行項目需要進行環境風險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依據“HJ/T 169-2004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主要給學生講解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的主要目的、基本原則、評價的基本內容、風險評價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評價的方法。給學生講述在建設項目的評價中涉及風險評價部分如何進行。
六、結語
近幾年,隨著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修訂、新技術導則的發布,工作時要按照最新的導則標準來進行評價,這就需要教學時及時關注國家環保部發布的最新導則和最新的污染物預測模式,并能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選擇相關參數,培養學生實際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能力。
通過學習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學生學會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填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環境影響評價登記表,能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工作。我們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設計,目的是為了培養適用型人才,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春暉,何緒文,于彩虹.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思路[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11):18-20.48.
[2]王開勇,楊樂,龐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方法實踐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3(12):13-14.
[3]王建宏,陳家慶.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式教學實踐與體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7):105-106.
[4]林君鋒,崔喜勤.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實踐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78-80.
[5]徐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前培訓教學方法探討[J].職業時空,2010,(2):106-107.
[6]楊芳,顏世發.融入環評師職業資格考試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1,13(1):84-85.79.
基金項目:渤海大學教改立項,基于適用型人才培養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