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職學院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是辦學有自己的特色,學院有自己的品牌,這就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高職特色、行業特點、職業特色。文章根據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現途徑,為高職學院塑造和鑄就特色校園文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 校園文化高職特色實現途徑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教育應以能力為本位,突出高職特色、行業特點、職業特色。校園文化是體現高職特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高職院校的風格、特色和水準,高職校園文化在增強學院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競爭力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過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一、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具有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共性。同時,高職院校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走校企合作的辦學道路,培養的是第一線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校園文化建設又應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職”的特征應在高職校園文化中凸顯出來,將職業特點、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技能完美地融合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具體表現為:教師技師化、學生員工化、學校環境企業化、教室車間化。
二、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脫離高職培養目標未能體現高職特色
目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只是把校園文化作為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的問題考慮,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到學院建設和發展及整體辦學方向的背景下操作和實施。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可搬可抄的東西,把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克隆或者微縮過來根本行不通,導致高職校園文化與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一整體目標相脫節,無法彰顯高職特色。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未能突出學校所屬行業的文化特征
許多高職院校都追求大而全的專業設置辦學理念,這就導致一方面專業設置的行業特征不明顯,專業設置時對行業需求、行業優勢及行業發展趨勢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很難滿足本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專業建設與所屬行業理念銜接不緊密,行業所要求的職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道德等沒有很好地融入到專業建設中去,沒有形成鮮明的行業文化特色,同時,特色專業建設落后,沒有形成具有行業優勢的專業群。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彰顯出職業特色
大多數高職院校校園內的教學樓、辦公樓、實訓樓、圖書館、宿舍樓等從設計到布局再到規劃,都表現出合理性、整齊性和美觀性,但在校園內很難找到體現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標志性建筑。走在校園之中,不能讓人充分地感受到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的景觀設計,僅有的一些標志性建筑也缺乏獨創性,不能體現高職校園建筑獨有的特點和文化的功能。
三、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現途徑
(一)突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1.明確發展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必須明確發展定位,積極探索引領行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圍繞職業能力這個中心,開拓市場,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目標,量身定做,鼓勵學生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項目集群推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課程的理實一體化,讓學生在學校讀書的三年,同時也是適應崗位工作的三年,使學生畢業后不用崗前培訓,馬上成為企業所需人才;職業滲透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造就雙師型隊伍,校企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課堂;冠名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訂單企業量身打造課程體系、教學計劃,實現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2.營造育人氛圍,塑造德育精神文化。
精神文明建設要想深入發展,就一定要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在學生中積極組織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活動,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定,參與學校的事務管理,產生責任心和使命感。以行業企業特點和行業道德規范為內容,積極構建符合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不斷提高職業素質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心組織策劃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精品活動,讓廣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頂崗實習等機會與社會接觸,端正對服務社會的認識,逐步形成優秀的高職學生德育精神文化。
(二)加強彰顯行業特點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1.建立以職業本位為基礎的教學管理制度。
職業本位就是要求高等職業教育須從職業出發,強調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專業劃分要具有職業性和行業特點。一是在課程評價制度上需要將職業本位貫穿其中,不僅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強弱對課程進行評價,還要把職業能力導入課程評價制度當中。二是進一步完善各專業的分級教學管理制度,各專業教研室成為教學管理的主體,系級教學單位主要是配合各專業教研室進行日常的教學事務的管理,院級的教學管理則在于制定和完善各種政策及規章,實現組織、協調、監督、服務等職能。三是教學管理的形式必須靈活多變,如在實踐教學的考試中,允許老師根據課程的特點確定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
2.建立以企業仿真為著力點的實訓制度。
企業仿真的實訓,就是在實習、實訓的過程中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按照企業的基本工作流程、操作方式完成實訓任務,在企業仿真的實習實訓中,其制度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實習、實訓的課程靈活性很大,為了讓學生們通過實訓課程掌握技能,練就本領,保證課程進行得井井有條,必須以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和限制,這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企業仿真實訓制度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實訓制度文化建設,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走校企共建、互利雙贏的道路。
(三)強化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1.提升物質載體,彰顯職業特色。
一是要在室內外樹立彰顯高職特色標語牌,如在教室后墻張貼鼓舞人奮進的名言警句,在走廊、樓梯等地張貼職業道德行為規范類的文明用語,讓人抬頭就能見到,起到時刻感染的作用。二是加強學校標志物建設,學校標志物是學校整體形象濃縮和集中體現,是物質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僅能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自身特色,而且能提升整個校園的文化層次,對塑造學校的外在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要開展學校品牌形象識別系統的建設工作,重視品牌形象的推廣,重視公共關系工作,重視學校形象宣傳工作,擴大學校的知名度,提升學校品牌的價值。
2.務實教學設施,突出企業文化。
在職業院校,實踐教學有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實踐所需的相應的硬件支撐——實訓基地建設是物質文化建設的基礎。實訓基地包括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要依據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由學院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聯合培養學生、合作經營和生產。在建立實訓基地的過程中要做到創造出真實的職業崗位環境,盡可能與第一線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相適應,讓學生能夠在較真實的崗位環境中得到實際的操作訓練,掌握工作規范,不斷積累實戰經驗,使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真正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實現學院、企業和學生三方受益共贏。
參考文獻:
[1]劉曉燕.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2]李峰.具有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
[3]林杰欽.新時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