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要: 社會教育是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青年的德商和綜合素質,應該和學校教育并存并重,不應被視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更不應被邊緣化。本課題嘗試對我國青年社會教育工作的現狀及其教育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 青年社會教育現狀對策
青年是社會發展和前進的保證,當下日新月異的新形勢對廣大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加強青年的教育和培養,是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課題。青年的社會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的德商和綜合素質,是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和學校教育并存并重,不應被視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更不應被邊緣化。
一、青年社會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國外青年社會教育工作的現狀。
在國外,社會教育是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環節,是青年實施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的社會教育經歷了三百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群眾性教育活動。[1]在日本,終身教育的理念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傳播以來,日本政府越來越重視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為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日本的社會教育除在開展的掃盲教育、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外,也正在積極探討其各個領域的改革。[2]
以美國和日本的社會教育為例,國外的社會教育發展迅速,除與本國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還與人們重視社會教育的傳統等因素有關。國外十分重視對社會教育的推廣,把它放在與本國的學校教育并重的位置,這使社會教育積極有力地支持和推動該國經濟、政治和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二)我國青年社會教育工作的現狀。
就我國而言,過去舉辦社會教育的機構較少,主要有文化館、科技館、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街道、里弄等組織的少年活動小組,其容量亦十分有限。[3]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團體、組織、機構、企業,甚至個人舉辦社會教育,例如電臺、電視臺、廣播站等。全國各地研究教育的機構也不斷涌現。
我國的社會教育大致經歷了萌芽、確立、發展和分化四個階段,其地位就目前來看遠遠不及學校教育。我國現階段的青年社會教育尚未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難以對我國正在改革的社會教育進行有效的理論指導。另外,由于社會教育機構經費短缺,難以招聘優秀的教師和工作人員,教育設施嚴重不足,設備陳舊落后,無法按計劃開展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因此,我國青年社會教育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其本身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青年社會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青年社會教育機構的社會教育功能退化。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常務副會長谷麗萍介紹:“目前全國有2.4億名青少年,他們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校外,但作為社會教育重要陣地的青少年宮等活動場所,全國目前只有不到6000所,并且布局不甚合理。前幾年,由于政府有關部門缺少投入,有些青少年宮被挪作他用,喪失了公益性;有些青少年辦成了學校,喪失了社會教育的特色。”[4]現階段,有些青年社會教育機構被挪為他用,喪失其本身應履行的職責和應發揮的功效,逐漸淪為應試教育的“幫兇”,其社會教育的功能不斷退化,公益性在逐漸喪失。因此,對青年社會教育機構的功能進行重新審視和界定,強化其對于青年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意義是當務之急。
(二)我國尚無單項的關于社會教育的法律法規。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教育變得越來越復雜,明確的法律法規對促進社會教育的健康發展,規范和調整我國社會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明確社會教育的任務、經費使用、教師聘任、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的職責等方面,有著顯著作用。目前,雖然《憲法》、《教育法》及《成人教育法》中都有關于社會教育方面的規定,但目前仍缺少一部單項的關于社會教育的法規。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必須加快社會教育立法的步伐,盡早頒布一部規范的、操作性較強的社會教育法規及其實施細則,建立依法對我國社會教育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運行機制,確保我國社會教育健康發展。
(三)國家對地方青年社會教育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夠。
經費嚴重缺乏是在我國社會教育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的不可規避的問題。由于社會教育機構經費的長期短缺,難以招聘優秀教師和工作人員,教育設施嚴重不足,設備陳舊落后,無法按計劃開展有意義的活動,難以完成社會教育機構應該完成的既定任務。因此,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應適當加大對地方社會教育機構的撥款力度,確保社會教育機構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辦學經費來源。
(四)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存在不足。
首先,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總量不足。雖然近年來社會教育教師數量迅速增加,但教師隊伍總量不足的狀況未能根本扭轉,尤其在縣級以下的基層地區。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公益性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場所的專職教師數量持續減少,兼職教師大量增加。2002年的調查顯示,教育部門所屬社會教育活動場所平均每間工作人員25人,其中專職16人,團屬53人,專職比重平均超過40%。[5]
其次,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的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青年社會教育的專業科目缺乏和教師年齡斷檔現象嚴重。在專業科目上,文化、藝術、體育等專業科目教師富余,而科技、訓練、技能和思想品德等專業科目教師十分緊缺。由于青少年社會教育就業市場的不穩定性,大部分教師只能把青年社會教育工作作為一項社會兼職,或者退休后發揮余熱看待,很少有年輕教師將其作為自己專門從事的職業,這就導致了教師梯隊不完整。
最后,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的培養機制不完善。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的培養和培訓處于無序的狀態,誰來培訓?用什么教材?在哪里培訓?我國社會教育教育起步晚,基礎差,缺乏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務經驗的師資隊伍,缺少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教材。
三、發展我國青年社會教育的若干對策
(一)加強宣傳,為青年社會教育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通過宣傳,澄清現代教育體系中三大子體系——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肯定社會教育對青年發展的重要性。從三大教育系統的側重點來看,如果說學校教育是以提高青少年智商為目的的教育行為,家庭教育是以提高青少年情商為目的的教育行為,社會教育則可視為提高青少年德商和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行為[6]。
我們應通過宣傳,引導社會形成積極的社會教育理念,防止社會教育功利化傾向的加劇。社會教育的功利化傾向,不僅加劇了青少年的學習負擔,而且不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修養。要鼓勵青少年將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加強個人的自省與反思,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個人進步觀。
(二)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實現青年社會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在青年社會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家長的言傳身教作用及青少年對家長的依賴,倡導家長積極支持和推進青年社會教育;充分利用社區的場所資源與社會資本,利用社區青少年學校和社區青少年事務綜合平臺,為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服務;還可以充分利用共青團系統及相關機構的社會教育陣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教育活動的硬件支持與專業服務。以此加強不同活動主體間的聯動與合作,促進教育陣地的有效作用。
另外,隨著網絡與電視媒介的普及與發展,網絡與電視已成為青少年獲取社會知識的最主要渠道,也是受青少年認可的社會教育媒介。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借用網絡和電視平臺傳播社會知識與社會教育活動信息。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避免電視與網絡的消極影響,督促和呼吁有關部門強化對網絡與電視節目的內容審查,清理低俗節目與網站,整頓甚至取締違規電視節目與網站。
(三)以青年社會教育需求為導向,為青年的發展提供個性化服務。
以青年社會教育需求為導向,首先要求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尊重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根據青少年群體在社會教育內容方面的需求差異,為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需求的青年提供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的服務,對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提高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首先要提高社會教育工作者的職業修養和道德素質,改進其服務態度;其次要改進社會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提高社會教育工作者的服務水平。
(四)建立和規范社會教育事業及其實踐體系,突出其社會教育功能。
近些年來,不少青少年社會教育機構為迎合家長和社會的需要,把青少年宮變成培訓班、補習班等,幾乎失去了其社會教育的職責。我國的青年社會教育隸屬于文化、體育、市政等部門,青少年宮、科技館等在性質和定位上應該屬于公益性機構,具有社會福利性和教育性的特點,其開展的活動一般是免費或低收費的。此外,我國有些社會資源設有專門的“開放日”,為青少年社會教育提供足夠的條件和場所。
因此,我們應避免社會教育事業成為創收的場所,應建立和規范社會教育事業及其實踐體系,確立政府和社會在青年社會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和責任,確立青年社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我國正處于一個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我國的青年社會教育應該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以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根本宗旨,積極引導政府、學校和社會參與到青年社會教育工作中,組建一批優秀的青年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在全社會樹立一種“大教育觀”,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在青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寶玲.美國發展社會教育的經驗及其啟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8(1):11.
[2]王國輝,楊紅.21世紀日本社會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J].外國教育研究,2009,(7):82.
[3]傅維利.當前我國社會教育發展的特點及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86,(3):6.
[4]翟帆.誰來承擔青少年的社會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7-15.
[5]中國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現狀與發展調查課題組.中國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現狀與發展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武漢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需求研究課題組.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9):99.
基金項目: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度校園文化和團建創新研究項目(2011WHZX17);2011年度安徽師范大學人才培育項目(2011rcpy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