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洪濤

1 美麗的“吉伯遜姑娘”
查爾斯·達納·吉伯遜(Charles Dana Gibson,1867.9.14—1944.12.23)是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美國著名的插圖畫家。他善于表現年輕女子,他筆下的女孩形象成為那個時代美國人心目中淑女形象的典范,被譽為“吉伯遜女孩”,因此而享譽插圖畫壇。
19世紀末是美國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南北戰爭為社會進步開辟了道路,大量來自歐洲的移民補充了這塊大陸勞動力的不足。經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美國一躍而成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的工業大國,成為一個充滿希望和信心的國度,吸引了大量的歐洲移民。
經濟的發展促進文化的繁榮。那個時代電影電視還沒出現,美國人的娛樂生活主要來自閱讀。報紙、雜志、書籍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大量移民的原因,圖畫在閱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使得插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被稱為美國插圖的黃金時代。為此插圖畫家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收入和較高的知名度,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他們就像現在的影視明星一樣,一舉一動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查爾斯·吉伯遜就是這樣一位尤為引人關注的插圖畫家。
吉伯遜1867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羅克斯伯里。他天資聰慧,從小就喜愛畫畫,曾經就讀紐約“藝術學生聯盟”。他的美術職業生涯就是從那兒開始。之后他專業進行插圖創作,成為著名雜志《生活》的簽約畫家。由于他為其所作的杰出貢獻,甚至擁有了該雜志的股權。
吉伯遜善于使用鋼筆畫,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插圖手法,因為那個年代的圖片印刷主要采用腐蝕版(銅版版畫)工藝,黑白線條畫是最好的表現手段,它既能保持原作的效果,成本也比較低廉,是插圖畫家和漫畫家的創作首選。這種繪制方法直到照相印刷術產生、彩色版插圖普及之后才逐漸淡出,但是即使如此線條仍然不失魅力,很多藝術家依然鐘情于它。吉伯遜的鋼筆畫很出色,他的造型唯美,線條流暢,黑白明暗分明,具有獨特的韻味,十分受讀者的喜愛,曾名噪一時。

圖2 吉伯遜女郎

圖3 1904年為《科利爾雜志》創作的插圖《無聊的史蒂夫》。吉伯遜常常用幽默的筆觸表現上層社會。

圖41901年插圖《寡婦和她的朋友們》
吉伯遜最拿手的是表現美國上層社會的人物,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形象。她們身材優雅、端莊、美麗,集中體現了世紀之交美國女孩的理想特征,得到了讀者的追捧。吉伯遜創作這些淑女形象是受他妻子艾琳·蘭霍恩的影響。蘭霍恩來自一個飽受內戰影響的富裕家庭,姐姐南希·阿斯特是英國下議院擔任國會議員的第一位女性。姊妹兩人優雅又略帶傷感的形象和性格,觸發了吉伯遜,成為他筆下人物的亮點。吉伯遜作品也大都是反映上流社會的生活,其中的靚男倩女更是美國人形象的典范,甚至對一代人的時尚和禮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美國女子以他畫中女子的形象去打扮自己,發型成為時尚的典范。留胡須的男人也都將下巴剃光,因為吉伯遜描繪的“理想情人”都是將胡須剃得很干凈。他筆下百萬富翁和歐洲淑女的浪漫愛情故事更是成為美國乃至歐洲千百個家庭茶余飯后議論的主題,甚至于他本人都成為媒體關注的對象,成為重要的新聞人物。
“吉伯遜女孩”滿足了民眾對這種高貴身份的追求,也吸引了眾多的模仿者,很多年輕的藝術家都以他的繪畫為標準去創作,以至于他的繪畫方法成為一種程式化的風格。而這種程式化的特點也成為吉伯遜藝術發展的最大限制,為此他始終被看成一個商業畫家,在純藝術中沒有地位。雖然如此這并不影響吉伯遜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他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在美國很多畫廊和博物館展出,也常常在藝術品市場上賣出好價錢。
吉伯遜和妻子長年居住在美國東北部緬因州一個美麗的島上,遠離都市的繁華,直到1944年12月23日他由于心肌炎在紐約病逝,享年77歲。

圖5演奏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