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進:何以施策 唯有創新

本期客座總編輯:
張躍進,現任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名聞全國的警界儒將。
蘇州,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11年,蘇州地區國民生產總值10678.9億元,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大中城市第六,人均GDP全國第一。該市外向度極高:外來人口640余萬,已超過本地戶籍人口,占全省外來人口總數的40%,常住境外人員占全省境外人員的60%,而蘇州總警力僅1.29萬人,警力配比萬分之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管理量大幅增加,警力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暫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公安如何開展社會管理?以下是記者就此問題與蘇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躍進所作的一番訪談。
《檢察風云》:張副市長,警力是開展社會管理的主力,聽說蘇州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但警力嚴重不足,你們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張躍進:曹操《短歌行》中有一句詩:“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我把它改成“何以施策,唯有創新”。警力不足,管理創新彌補。
我們從2009年起開展的創意警務就是管理創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檢察風云》:蘇州創意警務的名氣很大,引起了警內外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請問,何謂創意警務?
張躍進:所謂創意警務,就是充分激發民警的創意潛能,最大限度地將他們的智慧發掘出來,把智力成果轉化為現實戰斗力,以新思路解決警務難題,實現內涵式發展和無增長改善的警務活動。
《檢察風云》:你們怎么會想到開展這項活動的?
張躍進:這也是環境所逼。蘇州經濟總量大,人財物流動量大,公安管理任務量大,卻又警力不足,而且蘇州外地籍年輕民警較多,占了40%,本科以上學歷近60%,隊伍思想活躍多元化,用好了是財富,用不好是浪費,而且會無事生非。尤其是實施陽光工資后,靠發放獎金激勵民警工作積極性的傳統帶兵方法難以為繼,提高民警職務職級又受到諸多因素制約,所以隊伍動力不足的現象日益突出。
如何跳出傳統的思維和工作模式,更加能動和有效地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執法辦案、社會管理,顯得十分重要。如果還是按照原來增加警力、加大投入等量化擴張思路,那么,只能在低水平的管理層次上徘徊;事實上再好的行政財力也只能支撐有限的量化擴張。唯有另辟蹊徑,通過加強創新創意、走內涵式發展和無增長改善之路,才能從根本上破解“警力不足”、“動力不夠”、“能力不強”等諸多難題,推動警務工作科學發展。受創意產業興起的啟發,我們決定在全警開展創意警務活動,以全新的思維模式,著力解決困擾警務發展的難題,特別是基礎性、瓶頸性制約問題,
《檢察風云》:創意產業是怎么回事?
張躍進:創意產業興起于上世紀末,短短十來年時間就在全球蓬勃發展。它不僅是一種新興產業,更是對傳統經濟模式的顛覆和創新,是經濟轉型的支柱產業。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幾個人幾臺電腦,一年就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它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即不再是依賴投入大量的物質、人力和資金,而是以人的心智、技術、靈感為主要資產,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創造財富。
創意產業使我們想到了創意警務。美國警學專家沃克有一句名言:“警力不是多少人,而是這些人在干什么”,意思是有多少警力并不重要,關鍵是這些警力怎么使用。用創意產業的理念“越界”思考警務工作是一種必然,其理念和運作模式和警務活動是相通的,并且恰恰契合警務工作轉型發展、科學發展。與創意產業一樣,警務活動也迫切需要從人的天賦中獲取動力,要通過對知識和創意的開發利用,創造競爭優勢和率先發展機會。
《檢察風云》:你們是如何開展創意警務活動的?
張躍進:搭建一個創意集成平臺:開展創意警務,源源不斷的好點子是基礎,建立一個匯集各種創意的平臺是首要任務。2009年9月始,我們正式推出“創意警務之窗” 網頁,把六種創意渠道有機整合到了一起:一是“金點子論壇”,由警隊成員對警務工作的各種問題發表切實可行的獨到見解和解決方案,通過開設論壇,推出各種點子,設置跟貼討論,互動交流,溝通完善;二是“他山之石”,收集國內外警務及其他領域好的理念和做法,用以指導本地警隊,起到攻玉作用;三是“一案一議”,對處理結束的案件和事件總結經驗教訓,提煉工作規律、創新工作方法,是一種既實用又科學的培訓方式;四是“網上征招”,鼓勵基層民警把警務工作中碰到的難題,通過網絡發布出來征求高招,發現問題是創意的前提;五是“局長信箱”,在局長和民警的互動過程中發現好的創意;六是“民警工作室”,由在某一警務領域學有專長、術業有專攻的標兵能手開設,展示其創造性工作最新成果,為警隊成員解疑釋惑、網上指導。“創意警務之窗”運行以來,警隊創意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總點擊量已達到460余萬人次,“金點子論壇”征集點子5.6萬余條,網頁日均點擊量已超萬人次,日均發布點子百余條,互動跟帖8000余人次。
除了搭建平臺以外,我們還構建了一張創意組織網絡、打造一條創意孵化鏈條(共篩選出精品點子1000多個,350多個精品點子進入市局層面的試點應用,已有200多個點子進入了各個層面的項目化推廣,還有一大批好點子好創意正在被推廣應用)、形成一套創意考評機制,對考評結果及時進行獎勵,對重大課題研究項目進行資助,以助推民警的創意熱情……
《檢察風云》:能否展開介紹一下創意警務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躍進:創意警務是一個新生事物,探索實踐時間不長,但成效已逐步顯現,得到了警界同行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具體體現為“五個轉變”:
一是激發了活力:人人都是創意主體、人人都能成為創意明星。民警有任何好的想法、建議,都可以在“創意警務之窗”發布,一人發帖、眾人跟帖,或被同行認可,或被上級采用推廣,有的還被評為“行家里手”,以民警名字命名工作室,加上每月、每季、每年的滾動獎勵,形成了多重疊加效應,使民警首創精神得到尊重、自我發展需求得到滿足,從中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和快樂。這種以警為本的理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民警參與創意警務,全市每天有80%以上的民警點擊“創意警務之窗”,50%以上的民警參與發帖、跟帖,凝心聚智、謀事創業、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已成為蘇州公安隊伍的真實寫照。
二是增強了能力:創意警務推行以來,民警不再遇到問題繞道走,而是千方百計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領導到民警,人人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以不同的視角破解不同層面的難題。市局領導主要圍繞戰略層面,結合蘇州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中層領導主要圍繞提升執行力,創新推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工作法包括系統軟件;基層民警主要圍繞戰術層面,破解各種現實難題,如旅館QQ視頻傳輸核對身份信息、“氣死賊”車庫防盜報警裝置、防暴抓捕器、臨時居住證發證辦法等,都是基層民警的實用創造發明。
三是凝聚了合力:創意警務提出了“四做”警務發展策略,通過做優機關,提高指導服務功能,為派出所減負;通過做強專業隊,使其有能力承擔維穩處突、偵查破案的責任,保證派出所集中精力做好基礎工作;通過做實派出所、做精社區警務,以扎實的基礎工作反哺專業隊,從而形成機關、專業隊、基層基礎工作協調發展、相互支撐的合力;
四是集聚了外力:通過“創意警務之窗”的“他山之石”欄目,推介外地警務工作經驗做法800余篇,其中轉化應用100余個。2009年4月以來,我們借鑒浙江臺州的做法,注入蘇州元素,全面開展“警民懇談日”活動。在懇談方式上,網上網下同開展,依托網上警務室、博客、QQ群等創新警民互動渠道;
五是挖掘了潛力:創意警務實施以來,廣大青年民警有了“用武之地”,心思逐漸都放在工作上,八小時以外“創意警務之窗”的發帖、跟帖數占到一半以上。通過互動交流和加強培訓,激發了全警創造活力,提升了隊伍整體素質,有效緩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并且保證每個民警每周有一天半以上的休息時間,初步實現了警力無增長改善。
經過三年多的創意警務實踐,蘇州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違法犯罪警情連續三年呈兩位數下降;偵查破案發生質態性變化,命案偵破由以往每年欠賬向基本全破轉變,并開始攻克“歷史欠賬”;執法水平不斷提高,連續兩年實現刑訊逼供“零投訴”、行政復議訴訟“零撤銷”、國家賠償“零發生”;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分別由全省第六、第九位上升為全省前列,開創了社會管理的新局面。
特約采寫:趙進一 authorzhao@126.com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