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丁筱凈
“我的理想還沒實現”
——訪宅急送、星辰急便創始人陳平
□ 本刊記者 丁筱凈

在宅急送任職時的陳平
“我現在這個年紀很尷尬,退出江湖,好像早了那么五六年;繼續干吧,好像時間又不多了。”現年53歲的陳平笑著說,“但我還是要抓緊時間,再成就一番事業。”
采訪時,不難從陳平的眼神中讀到疲憊。1994年,34歲的陳平創辦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雙臣快遞;2009年,50歲的陳平離開一手拉扯大的宅急送,豪情萬丈地成立了星辰急便。
如今,宅急送營業額停滯不前,星辰急便經營慘淡。
“非常累,心累,但不想休息。我也是凡人,愿意享受,但是我的理想還沒實現。”
三個月前,星辰急便夭折,陳平正忙著處理善后事宜。他希望把星辰急便轉手,將公司有價值的東西,如網絡、系統、干部、客戶,轉給需要這些資源的平臺。
“小時候哥哥就和我說,長大后一定要走出家鄉,到外面闖一片天地。”
陳平被譽為“中國民營快遞之父”。1990年,陳平退伍后留學日本,3個月后的一個小插曲,讓陳平決定投身快遞業。
當時,一位來自大阪的朋友將東西落在了陳平家。為了節省路費,陳平便求助于遍布日本大街小巷的快遞——宅急便。
收件員看陳平是個窮學生,就特意告訴他,可以對方付款。兩天后,陳平接到了大阪打來的感謝電話。反復琢磨后,陳平決定回國做一家快遞公司。
1994年,回國后的陳平和二哥各拿出25萬元,外加3臺車、7個人,創立了北京雙臣快運公司。
2007年,陳平意識到小件快遞才是宅急送新的利潤增長點,便實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改革風暴,在原有“物流普件”基礎上,增加了“快遞快件”業務。一年后,宅急送在全國建立網點近3千個,新增300輛物流班車,新包租航線200多條,新招小件操作人員6千多名,員工總數也由9千多人井噴至2萬余人。
但這次改革卻遇到了資金瓶頸和員工的不解,最后導致宅急送的虧損。2008年10月,陳平以休假為由暫離公司。兩個月后,身價8億的陳平提出辭
“只要不讓我的理想破滅,在任何利益問題上我都可以讓步。”職,僅帶2000萬元和100臺車“凈身出戶”。

前期市場調查中的一個失誤,最終導致星辰急便于今年3月被迫停業。
相比個人得失,陳平更在乎自己的夢想。“只要不讓我的理想破滅,在任何利益問題上我都可以讓步。”
離開宅急送的同時,陳平決定重新創業。在給宅急送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他這樣寫道:“重新創業,從零開始,肯定比在宅急送時要窮要苦。官沒有宅急送大,錢沒有宅急送多,但我的理想和追求能實現。”
2009年3月,星辰急便誕生。2012年3月,星辰急便停業,公司負債一億多元。
但陳平不想就此打住,他說:“多年的拼命讓我不懂什么叫安寧。”
陳平女兒的同學都知道,她有一個在國內快遞行業當“老大”的爸爸。也常有人好奇地問陳平,在他創業之初,國內快遞行業是怎樣的境況。
“雙臣快運創立的1994年,順豐在廣東順德剛成立,申通在上海剛成立,就我們三家。”當時,陳平的事業被歸類于運輸行業,快遞、物流等概念還未在國內出現。陳平在北京市內奔波,順豐往返于廣東順德和香港之間,而申通做的則是杭州上海之間的小生意。
相比申通的幾輛自行車,陳平的3輛車、7個人已是豪華陣容。“當時北京海淀區工商局說,你辦運輸公司必須有3輛車、3名司機。于是我就四處弄車,招聘司機。”
開始的3年,陳平做北京城內的快運業務,小件包裹的價格一律為50元。這在當時是天價,但業務量很不穩定。陳平學著宅急便的方法,在超市設立收件點,結果被超市老板搶了生意。
后來,陳平試著在地鐵口發廣告,廣告語至今他還記得:“幫您取貨、幫您送貨、幫您購物,就是各種跑腿。”廣告效果初顯,開始有客戶陸續登門,但都是搬家、換煤氣罐、拉壞車、接送小孩的雜活,既費時間,又賺不到錢。
50萬元的注冊資金很快見底,陳平不得不再找出路。他來到北京各個火車站,看到了日以百計的托運業務量,于是就在托運站門口豎起廣告,“上門收貨、送貨上門。”
憑借優質服務,陳平在兩年內擊垮了所有的托運公司。“做了托運站的生意才有了今天的宅急送。那之后公司的生意才漸漸穩定起來,也開始接觸一些企業客戶。”
從1998年的貨到付款、社會零散貨物24小時“門到門”,到2000年的簽單返回;從2001年的物流金融,到2003年的代收貨款。聊起十年前的一系列創舉,陳平依然自豪。
民生周刊:何時意識到電商會成為快遞業引擎的?
陳平:2000年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那時候ebay的易趣、亞馬遜的卓越、8848等大型電商網站都找到我,希望我做物流配送。我意識到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那時候就坐不住了。
民生周刊:星辰急便在做前期調查時出現一個重大失誤,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失敗。這個失誤是什么?
陳平:這個差池就是我們沒發現淘寶物流的與眾不同。星辰急便的設想是做線下的淘寶,中轉站、班車、物流系統由我掌握,電商的貨直接從廠家運來我的倉庫,送貨人和取貨人就相當于淘寶的賣家和買家。
在做星辰急便之前,我的團隊做了市場調查,但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很多淘寶賣家賺的是運費差價而非商品差價。他們是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匯通、韻達)的加盟商,在星辰急便的系統中卻沒有運費差價可賺。
民生周刊:這是加盟模式導致的?陳平:對。
民生周刊:你還認為電商是中國快遞業未來的引擎嗎?
陳平:這幾年,快遞行業的增長量在30%左右,而電商領域快遞行業的增長量接近200%,引擎作用十分明顯。所以我認為星辰急便的失敗是經營的失敗,做電商快遞這個理念并沒有失敗。
民生周刊:還會繼續做快遞嗎?
陳平:要看機遇。如果繼續做快遞,我不會像前兩次一樣白手起家,可能會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出現在現有的快遞企業中,做管理和決策。如果創業,我會將目光放在別的行業上,目前還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