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宿教管理服務中心 趙洪建 劉大典 賈宏偉
武漢是我國高等院校較為密集的地區,特別是在教育體制、科技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宿管服務由單一服務發展到多樣化服務,由平面服務到逐步實現立體服務,出現了以宿管服務、校內物業和個性化消費服務等多種形式,為武漢地區高等院校后勤宿管服務體系結構性調整夯實了基礎。同時,也為武漢地區高等院校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競爭力和有力的保障。
綜上,本文探討高校后勤宿管服務行業集群的現象,并結合武漢高校后勤宿管服務行業集群的形成發展過程,分析武漢高校后勤宿管服務行業集群的特點,研究武漢高校后勤宿管服務行業集群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對武漢地區高校后勤產業集群內宿管服務行業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對湖北武漢的教育事業發展有著積極效應。
高校后勤宿管服務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高校宿管服務行業、專業化服務供應單位、相關行業的單位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因此,高校宿管服務行業集群超越了一般行業范圍,形成特定地理范圍內多個高校宿管行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構成這一區域特色的競爭優勢。高校后勤宿管服務集群發展狀況已經成為考察某個區域和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行業競爭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對于該國或該地區資源稟賦結構(比較優勢)和市場環境的反映和調整能力。同一行業相關的企業群居在一起,相互競爭和協作,對提高行業的競爭力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現代組織理論認為,行業集群是創新因素的集群和競爭能力的放大。波特教授認為,產業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夠對產業的競爭優勢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從世界市場的競爭來看,那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其行業內的企業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
高校宿管服務行業集群形成后,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加劇競爭等,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這種新的競爭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集群將比非集群更具有競爭力。集群加劇了競爭,競爭是行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動力。
高校宿管服務行業集群的發展符合了有效合作的要求,集群運行機制的基礎便是信任和承諾等人文因素。群內的學校因為地域的接近和領導人之間的密切聯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為規范和慣例,彼此之間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相互學習先進經驗,引進新的服務項目,降低合作的風險和成本。因此其合作的機會和成功的可能性無疑會大大增加。
高校宿管服務行業集群不僅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促進行業的創新。這種創新具體體現在觀念、管理、技術、制度和環境等許多方面。一般地講,高校宿管服務集群對創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集群能夠為學校宿管工作提供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集群是學校宿管工作培育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溫床。學校彼此接近,會受到競爭的隱形壓力,迫使宿管工作不斷進行服務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由于存在著競爭壓力和挑戰,集群內宿管工作需要在服務形式、先進設施技術的引進和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以適應迅速發展形勢的需要。2、集群有利于促進知識觀念和新技術設施的轉移擴散。集群內的學校由于空間接近性和共同的校園文化背景,不僅可以加強顯性知識的傳播與擴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隱性知識的傳播與擴散。3、集群可以降低宿管服務工作創新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間進行頻繁的交流就成為可能,為學校宿管工作進行創新提供了較多的學習機會。尤其是隱性知識的交流,更能激發新思維、新方法的產生。
武漢地區是我國高等院校較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共有高等院校82所(含專科、民營、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數量100多萬,居世界城市大學生排名第一,約有1.5萬人從事宿管服務工作。其宿管服務模式既不像蘇州大學那樣走向社會競爭的物業公司,也不同于上海高校群統一管理模式,大部分根據所在院校的環境、資源、人力采取各自不同的模式從事宿管服務,同時又在湖北省高校后勤研究會學生宿舍專業部的組織下,相互間密切聯系、經常相互交流、學習,信息溝通。其宿管服務模式有如下特點:
1、堅持以自主創新為主,打造宿管服務核心競爭力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構筑武漢高校宿管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為代表,為教學、科研、師生提供了全面的立體的優質服務,涌現出一大批自主創新服務項目。例如,武漢大學宿管人員針對如何提高宿管服務質量,每年開展“安全質量月”活動,開展爭當不上講臺的教師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2、積極整合社會資源,促進武漢高校宿管服務的發展
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積極努力爭取社會資源,擴建學生宿舍,成立校內物業公司,將宿舍管理服務企業化,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為學生宿舍管理與服務工作開辟了一種新的成功的模式,使該校的宿管服務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層度。
3、不斷完善宿管服務,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消費服務
隨著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不斷深化,特別是大學生對宿管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人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特殊需求。因此,武漢許多高校在學生宿舍內建立了自動售貨機、小型影院、健身房、微波爐、電磁灶等,通過這些個性化消費服務,即可方便滿足廣大學生的個性需求,又可很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安全。
邁克爾·波特認為,決定競爭優勢的宏觀因素共有6個方面: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支撐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機遇和政府。它們彼此之間存在的雙向關系構成一個類似于鉆石形狀的模型:

下面將從將運用波特的鉆石模型來分析武漢地區高校宿管服務集群的所面臨的競爭優勢和壓力:
1、要素條件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集群的生產要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人力資源與知識資源。在武漢地區聚集了82所高等院校,擁有宿管服務人員1.5萬余人,從事高等院校學生宿舍服務、管理、研究工作。可將最新的管理理念、知識、設施、信息等較為迅速地投入到宿管服務工作中。
2、需求條件
高等教育是本世紀最具魅力的朝陽產業已是不爭的事實。近幾年來,高等院校不斷地擴大招生,武漢地區已有在校大學生104萬人,居世界城市擁有大學生人數第一,這么多在校大學生都需要宿管服務,這無疑為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集群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3、相關支撐產業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集群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專業化的配套小企業所組成的本地化生產網絡,如建筑、家具、保潔工具等供應商,這不僅有利于高校集中資源發展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4、武漢高校宿管服務的戰略結構和競爭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雖然在某些具體的環節上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與北京、上海、四川高校宿管服務相比,資金短缺,設施陳舊、服務管理理念有待更新,還存在較大差距。
5、機遇
中國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中國的各個行業都必須盡快適應這種新的形勢。要盡快縮小與國外大學宿管服務的差距,因此入世對武漢高校宿管服務行業來說是機遇大于挑戰。
6、政府角色
未來幾年,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我國高校后勤宿管服務行業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教育部、武漢市政府、學校也在促進高校宿管服務行業的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集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不斷的面臨各種各樣的機遇和挑戰,制定良好的發展規劃和對策將保證武漢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競爭優勢,并將其逐步擴大:
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設備資源及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有效整合與集成,在省教育廳的統一規劃下,為武漢地區高等教育事業提供堅實的服務、管理的后勤保障。
對武漢區域內的高校宿管服務格局要堅持以分工協作、本地結網形成宿教管理集群來安排提供宿管服務項目,要努力形成國家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緊密配合,完善網絡體系。以國家重點院校為龍頭,帶動其他普通院校和民營院校,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優質的高校宿管服務集群。
服務是由人提供的,利潤是由人創造的,任何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也是由人生產創造的,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創建宿管服務品牌的堅實基礎。
武漢高校宿管服務集群在今后的發展中將面臨各種各樣的機遇和挑戰。為了保證其在激烈競爭中的比較優勢,應采取正確的發展策略:始終堅持高校后勤“三服務,兩育人”的方針,充分整合區域內各大學的信息資源與先進管理經驗,以國家重點院校為龍頭,增強核心競爭力,為武漢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宿管服務。
[1]魏守華.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探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2(1).
[2]張敦富.區域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