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咸陽師范學院體育系 陜西 咸陽 712000)
羽毛球的控球能力是指在練習或比賽中對球的路線、落點、速度、力量的控制和把握能力。培養控球能力的意義是有利于比賽獲得勝利,在比賽還是在訓練時,無論場上是主動還是被動情況下,具有扎實的控球能力,就能夠使自己向有利的方向與掌握場上的局勢發展,是克制對手取得勝利的先決技術條件。多年以來,由于人們對球感缺乏了理性的認識,人們把球感在練習中看做次要的,沒有采用正確的手段獲得它。然而,敏銳的球感只有經過有計劃、有目的、高強度、大密度、多樣化、實戰化的訓練才能獲得。因此,本文對羽毛球選項學生的球感培養進行研究,注重加強球感的培養,以培養技術水平提高為理論依據。
以咸陽師范學院公體08和07級羽毛球選項學生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上搜索和查閱大量有關羽毛球運動控球能力培養的書籍,然后對相關資料進行反復的閱讀和分析。
2.2.2 、實驗對比法
實驗組采用羽毛球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羽毛球基本技術的測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比賽成績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擊球落點準確性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比賽成績比較。
發球包括正手高遠球技術,反手網前球技術。正手高遠球發球,要求落點在單打發球線底線和雙打發球線底線之間的方框內,為滿分100分。距離雙打發球線一米之內為80分,距離雙打發球線一米之外,兩米之內為60分。其它區域為0分。經過對實驗對象的調查,我們得出下列數據,制作成如下表1。

表1 :07和08級發球成功個數統計表
結果顯示,07級羽毛球選修課的學生,在正手發高遠球技術上,得滿分的為15人,得80分的為6人,得60分和0分的均為2人。08級羽毛球選修課的學生,得滿分的為715人,得80分的為8人,得60分和0分的均為5人。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得出,訓練時間較長的07級在正手高遠球的技術環節占有更大的優勢。
后場高遠球,要求球的弧線為45度角上行,到達底線上方垂直落下。也就是弧度和落點兩個要求。我們仍然對兩個年級的學生的擊球效果進行了對比。得出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07和08級后場高遠球成功個數統計表
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07級羽毛球選修課的學生達到球45度角上行的有18人,落點在底線區域內的為20人,同時具備出球弧度為45度角上行和落點在底線區域內的為15人。08級羽毛球選修課的學生達到球45度角上行的有14人,落點在底線區域內的為12人,同時具備出球弧度為45度角上行和落點在底線區域內的為8人。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學生在正手高遠球的技術中更多的達到弧度和落點的要求。
吊球又分為后場和中場的劈吊球。后場和中場的劈吊球,動作與后場高遠球動作類似,不同點在于拍面與羽毛球球托的切角有變化。后場高遠球時球拍與羽毛球球托的正后方接觸,而劈吊球時,球拍與羽毛球的正后方偏右側相切,球的落點在靠近球網的兩側落地。經過對兩個年級學生的實驗,得出下面的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07和08級后場劈吊球效果人數統計
通過表3可以看出來,07級在后場劈吊球這個環節,成功率也不是很高,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做到劈吊過網,但是弧線較高或是落點離網較遠。說明在劈吊這個環節中,07級羽毛球的學生并沒有掌握的特別扎實。
殺球是羽毛球比賽中得分最直接的技術,殺球分為后場的跳殺,中場扣殺,前場撲殺等技術。我調查07和08羽毛球選項課的學生的殺球成功率,由老師喂球,分別給出后場高球,中場快球和前場小高球,從每個年級被試者中隨機抽出5個分別做出后場殺球,中場扣殺,前場撲殺的技術動作。每個被試者分別在3項技術中各完成5個球,我們計算每個年級不同技術類型的總成功個數,得出的數據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07和08級殺球成功個數統計表
從表4的數據中顯示出,在教學當中學生學習的球拍感、球性感或手感,都必須經過長時間反反復復、專門化的訓練才能形成,進而形成熟練的技術動作。對于初學者來說,練習次數的多少會直接影響球感的提高,如觸球的次數越多球感就相對越好。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單人自拋自墊的練習、雙人對打練習和多人練習等手段進行練習。
4.1 、培養球感應著重在手腕和腿的練習上,要加強耐力、爆發力的練習采用較輕的啞鈴做手腕間各種角度的轉動,練習手腕的靈活性;采用原地高抬腿練習手臂和腳之間的爆發力和協調性;采用蹲杠鈴的練習,增加腿的爆發力;采用有氧中長跑練習,來增強大、小腿的耐力。
4.2 、強調控球能力的培養,重點提高學生對球的路線、落點、速度、力量的控制和把握能力,有利于學生體驗球在自己控制下的成就感從而建立繼續學習的自信心,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推動我國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4.3 、在訓練中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安排意識培養的內容。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發現新問題,并有效解決、改善、豐富之。其他術科項目可借鑒羽毛球落點控制法的思維、模式、方法等,豐富教學訓練改革的思路。
[1]杜軍.培養球感的途徑[J].中國排球2005,22(9):15-18.
[2]張輝,黃政,徐根秀.對選班學員“球感”培養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25(4):45-47.
[3]王居海.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球感”的培養[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4-5.
[4]陳莉琳.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球感”的培養[J].體育科學研究2003,13(2):50-51.
[5]張博,鄭曉蘭.羽毛球技術訓練的落點控制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8(3):10-11.
[6]邰雨峰,劉光大.試析網球教學中對學生控球能力的培養[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16(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