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逸
有人在原野度過幼年時代,有人在學校度過幼年時代,更多孩子的幼年在家長的惶恐不安中度過。早教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開始教育,那你已經晚了一天。因為教育觀念的加強,亦因為那些為早期教育不斷奔忙的人們。身居大陸的臺灣人曾慶文就是忙碌身影中的一位。
曾慶文是新華宏洋(北京)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是中國知名早教品牌臺灣宏洋星貓早教的負責人。20年的運作,20年的艱辛,就像與孩子們20年的長久約定,曾慶文終于將早期教育事業帶上了發展的正軌。
早教起航
作為一個臺灣人,曾慶文已經在大陸的教育行業運作將近20年,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行業操作經驗及人脈資源,對國內教育發展趨勢具有獨特、深刻的理解。這20年間,中國早期教育事業也經歷了坎坷的發展之路,直到目前我國的早教事業尚未成熟。
目前,大陸的早教領域存在“有理論無實踐、有實踐無系統、教材教案不匹配”的三大問題,甚至對于這個領域,人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在曾慶文看來,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一是沒有主管的行業部門,在全國范圍內沒有打旗,沒有行業標準,都是各自為政,自成體系;二是沒有專業的師資培訓體系,師范類學校沒有早教(0-3歲)的專業課程,致使早教工作的從業者只是簡單培訓上崗;三是非專業人士從事早教行業,利益型為主,很多早教機構沒有教研隊伍,大部分使用的教材是拿來主義。如今,很多早教機構宣稱引進海外早教知名品牌,但這種簡單的引進并不可取,因為這些海外的早教理論并沒有在國內得到驗證,而經過長期的環境演變,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有較大區別的。
在曾慶文負責的早教中心,孩子們在玩中學,首開了游戲課程之風,在充滿童真的氛圍里,孩子們驕傲的向陌生人“炫耀著”新學來的“十八般武藝”。早教到底應該教什么?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另有玄妙?曾慶文說,正確地解讀早期教育的目標和宗旨應該是“教家長,育孩子”!在他看來,早教的目的不僅僅是開發智力,更重要的是關注兒童的早期發展,即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會家長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孕育、哺育、培育孩子。曾慶文將幼兒的早期教育分為三個階段:0-1歲2個月(口唇期),這一階段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的訓練及精心動作、手眼協調的訓練等;1歲3個月-3歲(肛欲期),這一階段則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大動作訓練,尤其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自制力的培養及社會能力的培養;3歲-6歲(生殖器期),這個時期已經進入了幼兒園,主體園所教育,也就是以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課程為核心,另外可注入一些有利于孩子智力發展的課程。
2010年,國家教育部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中提到,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除去公辦的幼兒園場所,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早期教育培訓機構也已經有上萬家,啟蒙類、思維類、運動類……五花八門、良莠不齊的早教中心令家長眼花繚亂。如何為孩子選擇一個適合的早教機構,曾慶文說,選擇早教機構“要看孩子的年齡、興趣,還要看家長的意愿。其實更重要的是看家長對孩子的了解程度,基本遵循的原則是‘木桶原理,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報課,才會有好的效果”。他認為,小年齡段的孩子要上親子課,這樣既給了家長方法,又給孩子創造了社會性的環境;大一點年齡段的孩子就可以考慮綜合性的課程,像思維訓練課、動手能力課、全腦教育課等等。全腦教育課程是更科學、更系統的課程。他認為全腦教育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流。
家長亦是主角
早期教育與其說是對孩子的教育,不如說是家長的學習。在曾慶文看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勝任家長的職責,“家長是一個具有高職業技能的職業,首先我們需要對家長、特別是對準備做家長的人進行培訓,這應該列為國家培養棟梁人才的戰略計劃”。孩子的成長或成才不僅僅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更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即始終堅持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比如家長的楷模作用、文明禮貌、知行合一、良好習慣等等”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
曾慶文說,家長真正需要的不應該是理論,而是方法,是結合孩子的不同年齡特征,給予家長具體、適合、有效的操作方法。而作為一個家長,如果早教中心告訴你,要讓幼小的孩子通過電腦學習課程,你會同意嗎?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讓孩子遠離電腦、遠離網絡還唯恐不及,怎么會主動讓這樣幼小的孩子接觸這充滿誘惑的世界呢?然而,“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成為了學前教育的第四次變革”。
如何讓家長接受這樣的變革?就如早教是對家長的教育一樣,曾慶文認為,學前教育的市場雖然是針對學前的兒童,但真正的使用者應該是家長,移動互聯網是碎片化的時間和內容,這些內容對小孩是非常重要的。“簡單到一個字怎樣寫,可能就是幾頁紙或者一段小視頻小孩馬上就記住了,這才是將來整個移動互聯網在幼教里最重要的。”曾慶文說。
曾經人們對于早期教育的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誤解,認為早期教育只是針對幼兒的,早期教育就是為了提前識字,早期教育同樣是灌輸式的教育。但經過多年的發展,曾慶文說,“現在的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認識應該說是非常普及了,不存在大意識問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正常官方引導及早教機構的操作不規范,致使家長的思想意識出現了偏差”。
在曾慶文看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要加強政府指導,制定行業標準,樹立行業旗幟;并“完善從業人員標準,建立院校專業科系,制定從業人員考核規范,做到從建構、審批、培訓、授課,包括對教育教學、場地規劃、咨詢服務、教學成果等方面進行科學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管理運行模式”。
20年的運作,20年的研究,曾慶文與孩子們的約定將不僅僅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