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鞏固我黨的執政地位,是現今我黨各級領導干部的一項主要任務。但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全新的不同以往的經濟體制,很多領導干部暫時還不適應這種變化,在領導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存在著一些不足或缺陷。這就需要為其提供一些能夠較快地提升領導經濟建設能力的策略,較為迅速地提高領導干部的經濟建設能力,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建設能力;領導干部
中圖分類號:F1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001-02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領導干部提高領導經濟建設能力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極其深刻的社會變革,對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一個新的挑戰與考驗,它從客觀上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在這一歷史性的變革中,領導干部應把握好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主動權,提高領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領和水平,進一步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1.全球經濟與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要求領導干部提高領導經濟建設能力。當今世界,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 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 尤其是中國加入WTO組織, 進一步拓展了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的廣度和深度, 能否在世界性的產業轉移中把握機遇, 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產業進步, 提高經濟開放的質量, 這對我黨是一個考驗。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高新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我們能否緊跟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發揮后發優勢,走出一條跨越式的生產力發展之路,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要求領導干部提高領導經濟建設能力。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一段時間后,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失業人口激增、犯罪率上升、社會矛盾激化、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從而導致社會發展的動蕩和滯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拉美陷阱”。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日益多樣化,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出現。在這樣一個關鍵而特殊的時期,如何進一步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成為我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課題。
3.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領導干部提高領導經濟建設能力。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歷來就是我黨建設的關鍵與重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必須將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作為重中之重加以提出。目前,我們存在著體制轉換滯后、社會差距拉大、經濟方式落后等問題,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有效地提高領導干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必將受到極大地制約,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也必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并直接危脅到黨的執政地位。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賴以發展的經濟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高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建設能力。
二、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建設能力的缺陷與不足
1.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知能力普遍較低。一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的認知水平較低。有些領導干部甚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性質、特點、規律還沒有搞清楚。二是對現實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不強。三是對未來經濟形勢發展趨勢的預測能力較差。
2.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出發點不端正。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是領導干部接受考驗、經受鍛煉、接受檢驗的重要時刻。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有偏差,單純以 GDP論英雄,一切規劃、措施、方針、政策都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際決策中,不是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不是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發,而是片面追求 GDP,不講質量和效益,忙于出政績、急于樹形象。結果是一些地方經濟總量上去了,但產業結構失衡了;經濟增長速度上去了,但資源消耗加大了,自然環境惡化了,群眾的怨氣增多了。如果繼續沿用這樣一種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發展模式,無論從資源、環境的約束,還是從要素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來看,都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更不用說是科學發展。
3.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面,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當前實踐看,諸多因素制約著領導干部創新能力的提高,使一些領導干部出現不敢、不愿、不會創新的問題。不敢創新突出表現在:不敢追求突破,改革創新的魄力不夠;不敢突出重點,有所作為的膽識不夠 ;不敢剖析自己,自我否定的勇氣不夠。不愿創新突出表現在:不愿橫向比較,見賢思齊的意愿不強;不愿改變現狀,主動創新的意愿不強;不愿自下而上,自主創新的意愿不強。不會創新突出表現在:照搬照抄,簡單模仿,貌似聯想非創新;弄虛作假,以假亂真,欺上瞞下偽創新;主觀獨斷,脫離群眾,長官意志反創新。
4.領導干部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較弱。其主要表現在:一是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過于單一。依舊用計劃經濟的做法,以行政命令來直接管理經濟,干預企業投資、貸款擔保等,制造行業壟斷、行政壁壘和行政定價,沒有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意識。二是忙于應付具體經濟瑣事,不能從總體上把握經濟發展態勢,抓不到問題的關鍵和本質,致使工作常常越位、脫位和錯位。三是對一些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無所適從。四是難以適應處理國際經濟矛盾糾紛的需要。面對國際間的糾紛和矛盾,一些領導干部根本無計可施,在一些國際貿易糾紛中無所作為,使得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因此而蒙受巨大損失,卻申訴無門。
三、提升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建設能力的應對策略
1.努力學習掌握市場經濟知識和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場全新的實踐,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都是需要不斷認識、理解、掌握的。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的內在特點和運行規律,要提高領導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必然要求領導干部學習市場經濟的新知識,研究市場經濟建設中的新情況,把握市場經濟的本質和規律。要把學習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深刻認識加強學習的重要性,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處理好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關系,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努力掌握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自覺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則和要求來規范領導行為,不斷提高領導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2.要注重提升組織協調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有些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善于組織協調,理順關系,具有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首先,要正確處理好國家的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自覺以全局和整體利益為重,克服和摒棄那種只顧局部,只看眼前的本位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各個部門、單位之間及地區之間的利益矛盾,既要積極爭取對本地區、本部門改革和發展可能帶來的最大利益,又要顧及到其他地區、部門的利益。總之,領導干部要認清形勢,把握基本趨勢,正確處理與解決在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各種矛盾,以推動改革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3.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創新意識。一要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的基本前提。創新思維是要求我們要敢于摒棄過去陳舊的,甚至已經取得成效的一些做法,要善于運用市場經濟的新理念、新觀念認識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新矛盾。這是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前提。二要創新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發展這個主題,大膽借鑒,敢于創造,精于結合,理順工作思路,使之更符合實際和外部環境變化的要求,更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科學規律,從而不斷開創經濟建設的新局面。三要創新體制。體制創新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動力。要堅決破除舊的體制障礙,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速形成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經濟運行機制和方式。四要創新領導方式、方法。要開動腦筋,善于走群眾路線,到群眾的實踐中去總結新經驗,尋求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4.改善領導作風,加強作風建設。首先,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要加強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放在干部教育的突出位置,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樹立社會主義觀念,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強化宗旨意識,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加強遵紀守法教育,促使領導干部帶頭遵紀守法,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主動放棄特權思想,嚴于律己,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其次,要加強工作作風建設。領導干部應該了解實情,講老實話,辦老實事。要深入到群眾和實際工作中做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不可“工作在會上、干勁在紙上、行動在嘴上”,牢記為民宗旨,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心系群眾,服務人民。最后,要抓生活作風建設。對各級領導干部:一要加強管理,把領導干部生活作風、個人操守等方面納入領導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內容。二要加強監督,改進監督方式,實現組織監督與社會輿論、家庭監督相結合,八小時工作內外監督相結合,正常手段監督與特殊手段監督相結合,不斷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嚴密性、實效性,促使領導干部操守高尚、生活正派、形象良好。
因此,只要我們的領導干部積極轉變思想,不斷加強學習,用創新的發展理念、科學的發展思路指導工作,時刻注重提升自身的經濟建設能力,就能最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為國家的發展、我黨的建設、人民的幸福及社會主義的最終實現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胡健康.提高領導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J].重慶行政,2004,(4).
[2]張柏安.領導干部必須努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08,(3).
[3]王馨.以制度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才智,2010,(1).
[4]黃木發.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推進經濟社會超常發展[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1).
[5]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