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胤 李秀琴
摘要:企業的契約集合里,管理與承擔風險兩種職能作為分離的要素來。經營管理是一種勞動,其特殊作用是,協調投入的活動,貫徹投入要素間達成的契約,并且以“決策”為所有這一切的特征。風險承擔者的作用在于,接受不確定性和每期末可能出現的總收支逆差。隨著技術的發展,市場的擴大,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企業的經營也就變成了獨立的職業。而原來的資本所有者,退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領域,從而變成了在資本市場上從事投資和投機活動的“職業性”的剩余索取者。
關鍵詞:職能專業化;分工;企業家職能;控制權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053-02
奈特曾指出,“在成功指導工作所需的知識和判斷的類型與數量上,以及在適應日常經營的能力和偏好的類型上,不同工作之間是有差別的。生產團體或生產實體現在爭相獲取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最終結果自然是人事上的大規模的不斷調整”(奈特,1921)。最終的調整將使各個生產者所處的崗位能最有效地發揮他在這兩項特征組合上的特殊優勢。更重要的變化是生產團體本身的專業化趨勢——找到最具有所需類型管理才能的人,讓他們負責團隊的運轉,并使其他成員的活動服從他們的指導和控制。有一點無須明確談及,那就是企業的組織取決于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人有能力以一種一般方式指導其他人日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還必須考慮到的是,人們在有效控制他人的能力和決定應該做什么的智力上存在差異。另外,在對自己的判斷和權力的自信程度上,以及根據個人主見進行行動、“冒風險”的傾向上,人類所表現出的多樣性也在起作用(奈特,1921)。
一、職能專業化分工與企業家職能的分離
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馬指出,在被稱為企業的契約集合里,管理與承擔風險兩種職能應該作為分離的要素來對待。“企業的股東擁有對自己財務資本的完全產權和控制權,他們通過股票的買賣行使其產權;經理擁有對自己管理知識的完全產權和支配權,他們在高級勞務市場上買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股份公司并不是什么“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是財務資本和經理知識能力資本這兩種資本及其所有權之間的復雜合約”(Stigle and Friedman,1983)。
首先,應當把經營和承擔風險看作是分離的生產要素。經營是一種勞動。其特殊作用是,協調投入的活動,貫徹投入要素間達成的契約,并且以“決策”為所有這一切的特征。風險承擔者的作用在于,接受不確定性和每期末可能出現的總收支逆差。假定企業租賃所有其他生產要素,期初締約,期末算清,這就很容易理解。但通常,風險承擔者需要事先提供財富,如墊付資金購買資本品,以保證契約的實施。因此,承擔風險的職能和資本與技術的所有權結合在一起。因此,法馬堅決主張摒棄兩個傳統觀念:一是企業由證券持有者擁有的觀念,理由是資本所有權不應與企業所有權混為一談,企業的每一生產要素都為個人所有,企業只是組織投入——產出和收入分配過程的契約集合。因此,企業所有權是個不重要的概念,控制企業決策并不定是證券持有者的天職。二是企業家的傳統概念,理由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不一定合二而一。
其次,資本所有者與專職經營者所具有的能力和工作目標是不同的。資本所有者的目標是通過投資資本而獲利,與此相對應,資本所有者更需要具備投資分析和投機預測的能力,這種能力最好是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實現;而經營者更需要的是企業家能力,這種能力最好是在對企業的經營中得到實現。換句話說,一個沒有多少企業家能力的資本所有者,只有在資本市場上才能尋找到更多的獲利機會,體現自己的價值以滿足自己的目標;而具有企業家能力的經營者,只有在對企業的經營中才能取得更多的獲利機會,以體現自己作為企業家的價值。如果反過來,讓資本所有者在企業經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讓經營者在資本市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么結果必然是雙方的獲利能力都降低。由于分工和專業化能夠帶來效率的提高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因此,只有實現企業家能力的專業化分工,資本所有者和專職經營者才能獲得各自的“租金”,以滿足各自的獲利目標或偏好。
最后,應該看到,每一種要素都有它自己的市場來向它們提供各種機會和增進績效的動力。資本市場是現代公司中的風險承擔者買賣其服務的市場,使之能以相對低的交易費用在企業流動,并能通過分散投資來預防個別企業失敗造成的后果。證券組合理論告訴投資者不要把財富集中在個別企業,否則會對監督企業活動的細節失去興趣。因此,承擔風險的最佳方案隱含著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此外,經理市場則根據經營者以前執行契約和管理企業的成敗優劣,標明他們(租賃給企業)的價格。值得留意的是,有效的資本市場提供的關于企業證券價值的信號,對于經理市場評價經營者價值具有間接但卻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家職能的分工發展過程
從歷史來看,企業將協調和決策活動專業化有一個發展過程。對于人類早期生產組織來說,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過人的膽識加彪悍的勞動力是成為生產組織首領的關鍵。其特點是,近似單一的人力資本構成生產組織的權威。當人類早期的生產組織沿著分工深化的邏輯轉變為手工作坊時,手工作坊主則成為集生產技能、經營決策、勞動及資本要素為一體的經濟人。由于是小本經營,此時的資本要素與生產技能、經營等要素相比,其稀缺程度并不明顯,加之手工作坊主是集多種要素所有者為一身,不存在企業所有權分享的問題,使得經濟學家們往往忽略了對手工作坊式企業所有權制度安排的關注。
在市場經濟發展或企業發展的早期階段,企業家能力的專業化分工尚未出現,往往由資本所有者同時擔當許多職能,包括提供資本的資本所有者職能、經營資本的資本投資者職能、從事企業經營的經營者職能、從事企業日常管理的管理者職能以及從事一定生產活動的生產者職能等等。古典企業的基本結構是所有者即為企業的管理者,所有者集協調職能和決策職能于一身,因此,古典企業僅僅實現了操作活動同協調決策活動的分離。
但是,隨著市場的擴大和新技術的發明,經濟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出現了對大量生產和大量分配的需要,錢德勒所論述的多單位、層級制的現代工商企業逐步取代了古典企業而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活動對企業家能力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這時就要求這些職能在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之間進行分工,從而享受到專業化和分工所帶來的好處,以適應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的需要。這樣,企業家職能也就從諸多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了專業化分工的一個結果。至于其他的職能,則已經分別由新的分工角色所承擔。
從企業家能力的專業化中分離出來的經營者,由于擁有從事企業經營和管理活動的專門知識,現在變成了專門從事經營和管理活動的職業經營者,企業的經營也就變成了獨立的職業。而原來的資本所有者,由于對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一無所知,他們只有讓出企業的經營控制權,退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領域,從而變成了在資本市場上從事投資和投機活動的“職業性”的剩余索取者。
由此可見,企業對企業家能力的要求和企業家能力的專業化分工的出現,是企業的經營控制權發生轉移的直接原因。隨著控制權的轉移,企業的產權結構就進行了重新安排。現在,專職經營者擁有了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和部分企業所有權,而出資者擁有其對企業相應所有權。通常我們所說的法人財產權和出資者所有權的分離,就是源于企業家能力的專業化和分工所導致的企業產權結構的重新調整。也就是說,剩余控制權只有按分工演進的內在要求配置在具備比較優勢特別是內生比較優勢的生產者手中,才能使分工生產的經濟效率達到最大。所以分工生產的剩余控制權配置是實現經濟效率的核心。
參考文獻:
[1] 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M].重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9.
[2] 邁克爾·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M].王鐵生,葛立成,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 楊小凱,黃有光.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中譯本[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 詹森,麥克林.專門知識、一般知識與組織結構.契約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 錢穎一.企業理論[G]//湯敏,茅于軾.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第1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6] 哈特.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 伯利·米恩斯.現代公司和私有產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 路易斯·普特曼,蘭德爾·克羅茨納.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9]Fama,E.,1980,“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8:288-307.
[10]Stigle,G,and C.Friedman,1983,“The Literature of Economics,The Case of Berle and Mean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6:237-268.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