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宏

摘要: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規格要求的總體計劃方案,反映了時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其效果直接影響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對當前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基礎上,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設計要素與基本框架、策略等進行探討,為同類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參考。
關鍵詞:專業人才;本科;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F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143-03
引言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要求,按專業對學生培養做出整體設計和規劃的教學指導文件,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學校組織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一所學校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 [1]。培養方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成敗,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一直以來為高校所重視 [2]。本文擬就我校現行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不足,以及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設計要素、策略等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對同類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有所啟發。
一、當前專業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中心環節,是人才培養的總體實施藍圖和根本性的指導文件。因此,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必須與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3]。現行的培養方案在以前的人才培養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急劇變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和觀念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對以后日益發展的新情況,現行的培養方案還存在一些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脫節。由于中國經濟體制變化和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就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現有的培養方案,在素質教育、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要求不夠。在修訂培養方案時,很多學校都特別強調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修改,而通常的做法是文字上的修補,總體上體現出來的仍是一些模糊或籠統的要求,沒有特色;目標定位過多地考慮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專業核心能力。另外,社會需求還呈現出動態變化的趨勢,一般的小修小補做法容易形成一個封閉的死環,更加導致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的嚴重脫節 [2]。
2.課程體系內在關聯性不足。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主要依托。現行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關聯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時間維度來看,各學期間課程銜接前后關聯性差,甚至先后順序顛倒;二是從知識維度來看,學期跨度的知識之間缺乏內在的關聯性,課程銜接甚至存在的脫節,以及課程間缺乏內在聯系,導致部分課程成為零碎的知識片段,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是課程與專業的核心要求缺乏相關性,與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聯系很少,占用了有用的課時,沖淡了專業的集中要求,甚至對學生學習造成干擾 [2]。
3.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課堂教學理論性知識偏多,聯系實際的內容較少,特別是文科類專業,大多數課程均以講授課時為主,極少安排實驗與實踐課時,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少。有些課程即便開設了實踐學時,但是實踐的內容匱乏、實踐形式單一,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踐鍛煉。實驗室、機房等開放時間不夠,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學校統一組織的考察學習、教育實習時間偏短,“放羊式”實習效果又不佳。培養大綱中規定的實踐教學,沒能落到實處。
4.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方案和知識更新滯后于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存在著較明顯的差距。很多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綜合知識三大部分,但各個部分比例不同,實踐性課程內容偏少。在“大眾教育”的環境下,地方性高校過分強調理論教學顯然是不合理的。
二、培養方案優化設計要素與基本框架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個系統工程,其制定過程涉及多個要素。培養方案的總體框架既要考慮學生在校期間應獲得的知識結構與框架,要考慮學生各種能力、素質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既要考慮第一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又要考慮第二課堂的補充作用。培養方案的優化設計應強調課程體系的優化、課程的整合,增強專業適應性和特色。從系統視角來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涉及需要從兩大方面進行考慮。
1.從社會需求來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多層次的人才,根據社會需求,本科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較厚的基礎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力,基于這個理念,學生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其內涵應滲透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里 [4]。在知識的構建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類型與層次,決定了其應具備綜合知識,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過硬的應用性知識。在能力的培養上,既要包括知識、技術、專業的實踐應用能力,還應包括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性的創新能力是本科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目標的主要內容,既不是單純的研究創新能力,也不是簡單的職業技能,是一種綜合能力。在素質鍛煉上,本科應用型人才素質包括較高的專業素質,又包括一定的非專業素質,特別應具有應用知識、技術、技能進行創新創業的專業素質和開拓精神 [5]。
2.從學校培養目標的定位來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是“總體目標+學校特色+學科專業特點”。總體目標是以國家教育方針、目標為準繩,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達到高校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重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學校類型定位、層次定位、學科專業定位、服務面向定位的綜合反映。本科層次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既要遵循本科人才培養的自身規律,同時又要突出實踐,強化應用,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5]。學校特色應綜合考慮學校性質、服務面向及學校的總體目標定位,根據學校的辦學優勢,培養學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的意識和能力;學科專業特點則在達到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秉承學校教學傳統的基礎上,體現學科專業基本要求和品牌優勢,彰顯特色 [4]。因此,從系統視角來看,本科生的知識結構應包括:融會貫通的基礎知識系統(數、理、化、天、地、生)、有所長的專業知識系統、得心應手的工具知識系統(漢語言文學、外語、計算機)高效學習的方法知識系統。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包括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創新教育課程體系三部分(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