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揚
摘 要: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組織內部控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及其成果是否得到切實運用,對于保證組織方針、政策和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文章在分析內部審計涵義的基礎上,直面內部審計的現況,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實現內部審計有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 有效性 實現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7-170-02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目的是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引入一套系統化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有效性,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IIA,2009)?!蔽覈秾徲嬍痍P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將內部審計表述為:“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根據上述權威定義,筆者認為內部審計實質上是一種經濟控制機制,它的作用已經從單一的監督升華到控制層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報告作為內部審計的最終成果,其中所提出的改進意見和措施如何落實是內部審計控制有效性的關鍵。
現實情況中,內部審計對內受本單位直接領導,對外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受重視程度不夠;自身的強制性不如國家審計,獨立性又不如社會審計,游離于“邊緣”地帶。內部審計的決定或建議一般不受被審單位重視,內部審計人員往往陷入只發現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的怪圈,審糾結合無法實現。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淺見,希望對推動審計成果的運用、發揮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一是提高內審部門地位,加強內審權威性。內部審計的根本目標是維護組織利益、為組織改進管理、提高效益服務,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審計業務是由所在組織授權、代表組織的利益,任何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其經濟業務和內部管理都必須接受監督和控制,這決定了內審部門責無旁貸的作為重要支柱存在于組織中,它的地位相當重要,應在組織核心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并對其負責。組織核心負責人應將內部審計工作納入單位重要工作議程,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單位營造“尊重審計、支持審計、自覺接受審計”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防范風險、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在組織核心負責人的帶頭作用下,其他各級領導應該高度重視,廣大群眾也應該大力支持,切實賦予內部審計部門應有地位和權威性。
二是提高內審部門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前提條件,這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足以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其它專業能力,必須具有獨立收集、分析、評價和記錄信息的能力。隨著內部審計在組織治理結構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內部審計部門就不僅僅需要財務會計專家,而且也需要大量具備經濟學、法律學和計算機信息軟件應用知識的專家,包括內部控制專家、風險管理專家、法理專家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專家。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比如后續教育、業務培訓等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內部審計人員自身也應該在加強職業道德,熟練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方面有高標準、嚴要求。內審部門人員只有在專業素質和水平得到切實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在做好為領導出謀劃策工作的同時,通過為被審單位提供有價值的管理信息間接地為被審單位增加價值,從而為組織治理提供源源不斷的符合要求的內部審計監督控制資源。與此同時,內部審計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得到各級領導、廣大職工和被審單位的信服、尊重和重視,內部審計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實現。
三是實行內部審計公告制度。隨著國家民主建設進程的推進,有條件的單位應實行審計公告制度,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把審計結果和內容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于眾,增加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和威懾力。內審部門可以召開審計結束座談會,在通報審計結果、指出問題、提出要求的同時也要積極獲取被審單位關于審計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對其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做到現場輔導和培訓,讓大家了解情況。這樣內審部門和被審單位通過溝通與交流,實現雙向互動,以促進規范管理。另外,內審部門在經過充分考慮和權衡后,還可以將適合公布的審計結果通過內審部門的網頁進行公告。實行內部審計公告讓廣大職工參與到審計監督中來,可以加深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更引起被審單位領導和職工對發現問題的重視,促進被審單位迅速接受審計建議,落實審計決定。實行內部審計公告將審計監督與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結合起來,使審計監督和控制作用得到更充分有效的發揮,可以起到強化審計效果,提高審計效率,放大審計效應的作用。
四是加大內審整改力度。內部審計不是為了審計而審計,內審部門必須樹立審糾結合的理念,這是現代內部審計理念的核心。內審部門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推動審計成果和審計整改對完善內部控制的作用力上,使審計結果真正變為管理的自覺行動。審而無用或審后結論難以執行,一方面挫傷了內審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助長了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內審部門在審計報告中提出的有助于規范和提高被審單位內部管理和經營效益的意見和措施,應督促被審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及時采納。內審部門應安排專人跟蹤檢查、督促落實,確保整改措施落到實處,務求有始有終,最終達到內審目標。內審部門對違規亂紀的問題應依法行政,不能談人情、搞小利益團體,要在事實清楚、定性準確的基礎上,客觀公正地向上級部門和領導層提出審計意見,并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理處罰,堅決遏制違規亂紀的行為,促進廉政建設。內審部門可以要求組織人事部門將審計結果作為對干部選拔任用、單位評優、個人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并督促紀檢監察部門對相關違法違規人員進行廉政警示教育和黨紀政紀責任追究。
五是開展后續審計。與外部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就基本完成審計工作不同,內部審計在審計報告發出后,仍然要為報告中所涉及的審計結果和審計建議進行跟蹤,這就是后續審計。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為監督被審計單位是否及時、有效采取糾正措施,解決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進行的一項活動。對不落實審計結果的單位,內部控制薄弱的單位,存在問題較多的單位應該實施后續審計。一方面可以敦促被審單位采取措施整改到位,糾正審改脫節,屢審屢犯現象,切實改進內部管理,確保資金運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審單位對未整改事項的認知程度,通過有效的審計協調,推動相關矛盾與問題的解決,實現由單純監督向監督與服務、管理并重的轉變。開展后續審計必須做好質量控制。內審部門應做到:建立后續審計制度, 跟蹤審計意見、決定和建議的落實;建立審計項目檔案的責任制度,明確歸檔材料的范圍和歸檔材料的排列規則,并確定相應的質量控制責任;建立內審質量評價制度,審計組對內審項目質量進行自評,內審部門內部開展互評,并定期組織外部專家對內審項目質量進行評價,簽署評價意見。后續審計提高了審計報告中意見和措施的質量水平,在實現內部審計有效性的同時也維護了內部審計的地位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IIA.2009.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http://www.theiia.org/
2.審計署.《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2003年第4號令)于2003年3月4日發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審計處 廣東廣州 51064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