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裕中
摘要:認為吸毒者一般都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如好奇心理、逃避心理、從眾心理、享樂心理、時髦心理和叛逆心理等,需要從樹立人生理想、深刻認識毒品的危害、密切親子關系、學公會宣泄和減壓、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和強化社會支持力量六個方面,筑牢心理“防火墻”,預防吸毒。
關鍵詞:心理保健;預防吸毒;“防火墻”
中圖分類號:D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237-02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目前吸毒人數已超過2億,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數在10萬以上,因吸毒致殘的達200萬人;另據國內統計表明,2002年中國內地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達到100萬,其中青少年占75%以上。眾所周知,吸毒是“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的一大公害,而且用傳統方法戒毒,復吸率極高,聯合國禁毒組織1989年10月在中國云南省瑞麗考察后指出,全世界禁吸海洛因的有效鞏固率一般為5%,如果中國能夠達到10%,就意味著中國在禁吸毒工作方面創造了奇跡。因此,本文擬從心理學角度,談談吸毒的心理動力,以及如何加強心理保健,預防吸毒。
一、吸毒的心理解讀
對吸毒者進行深度心理分析后表明,“吸毒者淪落成癮君子前都有心理障礙或者人格缺陷”。筆者對大量吸毒者進行心理分析后,認為導致吸毒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健康的心理。
1.好奇心理。據說毒品能帶來美妙的欣快感和虛幻的滿足感,一些喜歡追求新奇刺激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對毒品的成癮性、危害性和違法性認識不足,一旦有機會,就有可能嘗試吸毒。調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對毒品無知的情況下吸毒成癮的。他們聲稱,吸毒后“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這實際上是吸毒后產生的幻覺,對大腦神經功能損害極大。吸毒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絕大部分吸毒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而大專學歷以上的吸毒者所占比例不到8%,他們對毒品危害的認識辨別能力普遍偏低。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一些人輕信吸毒能止痛、減肥、治病等誤導,最終染上毒癮。
2.逃避心理。一些意志力脆弱的人,一旦遭遇人生挫折,如失戀、離異、配偶出軌、重大工作失誤、失業、創業失敗、巨額債務、重大疾病等,心理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從而不敢面對,無法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感到悲觀失望、精神極度痛苦,最后自暴自棄,或者企圖從毒品中尋求解脫,染上毒品。
3.從眾心理。絕大部分吸毒者在吸毒前都有吸毒的朋友,他們的“第一口”或“第一針”,常常是在朋友的慫恿和引誘下開始的。尤其是意志力還不夠堅定的青少年更容易受群體的影響。據調查,有22%吸毒者是受“免費嘗試”的引誘而落入黑色陷阱;有42%是受同伴或朋友的影響而成為毒品的俘虜。
4.享樂心理。一些人由于缺乏理想和追求,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感到空虛和無聊,為了娛樂和消譴,他們把吸毒當作吸煙、喝酒一樣,看成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減壓方式,最后難免墜入生不如死的痛苦深淵。廣州戒毒所對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調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虛,為了從毒品中獲得刺激,尋求安慰而吸毒的。
5.時髦心理。一些人把吸毒當時尚和氣派,甚至當作炫耀的資本。這種現象在青少年和一些明星吸毒者中比較明顯。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傳著這樣的荒唐說法:“吸海洛因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時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氣、夠氣派!”
6.叛逆心理。青少年正處在一生中最叛逆的時期,心理上又處于半成熟狀態,行為上卻偏好我行我素,不服管教,很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沖突和對立,如機緣湊巧,這樣的青少年也容易染上毒品。調查還發現絕大多數的吸毒人群都存在仇恨父母的心態,六成吸毒人群來自問題家庭,要么父母離異,要么是繼父繼母。
二、加強心理保健,筑牢吸毒“防火墻”
以上分析可見,不健康的心理是導致吸毒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心理保健,筑牢吸毒“防火墻”,預防吸毒。
1.樹立人生理想,升起心中不落的太陽。理想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心理的“最高調節器”,它就像心中的太陽,能照亮心靈的每一個陰暗的角落,能給人以溫暖和無窮的力量。目標則是一個人理想的具體化,因此,要善于給自己在不同階段樹立不同的人生目標,這樣人生才有方向和動力,才不致于墜入空虛無聊的人生怪圈。
2.深刻認識毒品的危害,增強對毒品的免疫力。眾所周知,吸毒的危害極大,堪比社會的“毒瘤”,是“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的一大公害。要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對毒品危害的宣傳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廣州市對某中學55名高一學生的調查表明,有14.5%的學生表示不反對試吸一兩次海洛因。
3.密切親子關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青少年是預防吸毒的高危人群,而青少年時期正是人一生中的“危險期”,他們面臨青春期的困惑、身心發展不平衡和巨大的學習壓力,特別容易出問題,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此,此時家長要學會尊重、滿足、引導和限制孩子,爭取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好家長,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4.學公會宣泄和減壓,防止在人生挫折中沉淪。人每一天都在生產“心理垃圾”,時時刻刻都要面對壓力,因此,學會宣泄和減壓是非常必要的。宣泄是一種負性心理能量釋放的過程,但宣泄要適度,更不能損害他人利益。健康的宣泄和減壓方式主要有:傾訴:是宣泄負面情緒最簡便的方式;書寫:是宣泄負面情緒最“藝術”的方式;運動:是宣泄負面情緒最實惠的方式;哭泣:是宣泄負面情緒最原始的方式;吶喊:是宣泄負面情緒情最直接的方式。
5.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不給毒魔可乘之機。每一天給自己一個良性暗示,無異于在自己的心田里播下一粒良種,在適當的時候,它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長期用正知正見和正面聯想進行自我暗示,心里就會撒滿陽光,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正氣充盈,邪不可干”,不給毒魔留下任何可乘之機。每天不防用15~30分鐘(入睡和起床前)進行冥想練習,想象自己的愿望實現之后的情景,想象得越具體、越形象、越逼真越好,想象時盡可能身心放松,專心致志,不急不躁,平和堅持。
6.強化社會支持力量,增強抗挫折能力。任何人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支持,社會力量主要包括家庭、社區、學校、政府部門、民間團體等。當人遭遇重大挫折時,更希望能得到社會力量的有力支持。如在上海周家橋社區,有一支“禁毒媽媽義工服務隊”,這十位特殊的母親和社區里的十名吸毒者“一對一”結成了十對沒有血緣關系的母子關系,幫助吸毒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三年來,這支隊伍幫助的十個“兒子”,情況都很穩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