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 蔡華立 單悅
剪紙是中國最普遍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早在未出現紙之前,人們就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剪紙藝術以它特有的形態、性質和功能,與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所以說民間剪紙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是以中國億萬勞動人民為主體而創作的一種極富生命力的、表現人們美好生活的藝術手段。在今天,研究和創作剪紙活動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剪紙藝術正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融入到市場之中。甚至在國際文化交往之中都能見到剪紙的身影。其應用范圍之廣泛;實用價值之大,怡情、娛樂功能之強,都不是其他藝術可以比擬的。所以說,發展民間剪紙藝術產業,對于傳承民族文化、發展國內外經濟,推動我國經濟向前發展都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作為特殊商品的民間剪紙藝術品,其價值是不能簡單的以勞動時間來衡量計算的,如今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剪紙的市場價值,海倫剪紙一年剪出500多萬元的例子,足以說明剪紙產業的壯大,并且其經濟價值足以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但是,在這個大的繁榮背景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諧的現狀,如在國家舉辦的大型藝術展覽當中,民間剪紙尚無一席之地,剪紙藝術家想進入大的藝術組織十分困難,一些高級別的刊物也十分排斥剪紙題材的作品,個別商家壓低剪紙藝術品市場價格,品相低劣的剪紙藝術品在市場流通普遍。這些現象都會對剪紙藝術市場造成極大地影響,進而使民族文化的發展受到阻礙。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作為一種大眾的藝術,剪紙從來都不是帝王御覽、把玩的珍品,更被歷代官員雅士所不齒。封建統治者只過多的把宮廷美術、文人美術捧為“正宗”藝術,認為那才是中國的優秀文化藝術,以致于中國的藝術史、藝術市場、藝術家歷來忽視甚至排斥剪紙藝術。
如果把每一件作品比喻成孩子,那孩子的母親就是作者,假如母親自身不夠健康,孩子自然成長不會順利。然而剪紙是一門綜合藝術,它與繪畫、木刻、石雕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又與戲曲、詩歌、美學等密切相關。要想把剪紙藝術品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光在剪紙身上下工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剪紙以外的各個學科當成必修課。心不明、眼不亮、手必低。眼界高,技術不過硬,也是眼高手低,然而,懂得這些道理的人似乎太少,加上受商品經濟大潮沖擊的影響,眼下平庸不實的作品多了,高品位有個性的作品少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提高收視率制造新聞的“眼球效應”,媒體常常把一些完全沒有藝術價值的東西過度渲染夸大,其負面影響遠遠大于正面影響,許多事實真相被掩蓋。再者就是許多人物專訪水分過大,缺少真實恰當的評價,往往發表展出了幾張作品就被冠以“新秀”的名號,殊不知過分的炒作捧高反而會給剪紙乃至剪紙者的自身帶來極大的危害。
由于剪紙作品的制作工藝簡單、材料便宜易購、且復制容易、傳播面廣,加上防偽能力差、保真保質程度低、容易給一般的購買者或欣賞者造成剪紙創作要求不高,工藝簡單容易,材料低廉,“誰都會”、“誰都能做”的錯覺。
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下,我們說,不光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其他民族藝術也同樣受到沖擊,這種沖擊不僅有來自經濟的,更有來自自身文化意識和觀念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面臨挑戰,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生命正經受考驗。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雖然有發展,但仍未發達,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上的中華文明,盡管是偉大、光輝、有著悠久傳統的,它仍處于弱勢地位。若忽視這一點,任由強勢文化的浸染,如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類的民族文化就會失去自己的風格特征。
西方文化在其發達經濟的支持下,對弱勢文化的沖擊首先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間生活方式以及傳統習俗的改變,進而民族的文化遭到破壞。因此,弘揚民間藝術不僅僅是藝術產業發展的問題,更是經濟穩固的保證。為了改變剪紙市場的不和諧現狀,促進民族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摒棄傳統錯誤觀念,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杜絕藝術歧視和藝術偏見、重人輕作品等不公平現象。其次,提高剪紙創作隊伍的整體水平,提高個人眼界和技術,多出有個性、有品位、有質量、高格調的作品。最后,客觀看待剪紙作品和剪紙藝人,整頓剪紙市場,尋求政府支援扶持,爭取創造一個有利于創作、研究的寬松環境。只有這樣剪紙產業才能朝著一個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現今,我們高舉弘揚民族文化的旗幟,喊著保護文化遺產的口號,但同時也應該建立相應的文化機制,樹立剪紙產業的文化品牌,從而使文化帶動經濟,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與發展經濟”相結合的發展之路。然而,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還應為未來的民間剪紙文化產業作明確未來市場方向問題做一些有效的嘗試:
宣傳是剪紙市場必不可少的,要分析并且綜合考慮人們的心理潛在價格,進行人群定位,和重點對象產品設計,通過宣傳和正確的輿論導向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現在已經有很多中外的朋友們都知道民間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說明民間剪紙產業,已經逐漸得到廣泛的認可了,這也就意味著民間剪紙這門文化產業將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藝術收藏機構的介入對民間剪紙市場將有導向作用。美術館、博物館等,都是代表國家收購和收藏的權威機構。在藝術市場上,美術館、博物館收藏的東西,往往具有不一般的市場價值,這些機構具有一定權威性,他們的介入,勢必對剪紙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力。由于這些權威機構的介入,在人們心中剪紙藝術品原始的心理價值必然有所提升,這樣勢必會帶動整個民間剪紙藝術市場的繁榮。
依托文化創新,打造民間剪紙藝術品的產業化價值鏈,首先,使針對性文化意識形態與藝術家的才華能力相結合,從而奠定剪紙文化產業的運作基礎。其次,使文化的運作成為市場運作的一部分,保護剪紙藝人的技藝和生產方式。我們知道,民間剪紙藝術是在勞動者長期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傳統工藝和技術只有在實踐的環境和條件下才能得到展現和發揮,所以民間剪紙藝術還應融入社會實踐和生產之中,在社會中尋求應有的位置。
緊跟時代步伐,市場到哪里剪紙文化產業產品就到哪里,適時把握商機,抓住消費者內心和民俗節日商機,借以向人們宣傳傳統文化,使文化產生經濟價值,深入人心。根據調查分析,民間剪紙市場主要有春節市場、旅游市場、商務市場、兒童市場、肖像市場、流通市場,大型活動市場。然而,想要滿足這些市場的的需求,使民間剪紙文化產生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就必須要求民間的剪紙藝人要有敏銳的頭腦、過硬的技術和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精神。
民間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保護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想象,人們的生活中缺少了剪紙,將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更重要的是,以剪紙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民間藝術,作為淵源和基礎,曾經哺育、滋養了眾多的藝術門類。因此,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國家經濟文化發展要求的召喚,更應破除陳規,開拓創新,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各門類藝術精華,借鑒成功的產業發展經驗,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擴大國際影響力。使民間剪紙藝術走上一條專業化、特色化、創新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從而為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拓寬空間,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1]范文南.美術大觀[M].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07).
[2]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大舞臺[M].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12).
[3]中國商業聯合會.商場現代化[M].中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