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神鋼構有限責任公司 魏云凌
“上下同欲者,勝”這句話本來用于軍事戰爭中,說的是將軍和士兵均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才是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對于企業而言,也同樣如此,縱觀當今世界五百強企業,其成功的經驗均向世人昭示了管理層和勞工層在有共同目標的前提下,才能獲取可觀的經營效益。本文通過當今企業管理中可能會碰到的一系列影響發展的合力問題,并對企業更好達成合力、創造效益給出可行性的思路。
“上下同欲者,勝”,聯系到企業管理或者團隊建設,這里的“欲”就是企業戰略或團隊奮斗目標。然而,由于種種復雜的因素,目前仍有不少影響企業管理中合力形成、產生的諸多情形。
這種情況會使短期效果立竿見影,一定時間內,利于留用人才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但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一旦企業陷入困境,無法滿足員工的利益需求,則人才流失嚴重。這種價值導向,難以形成堅不可破的團隊。
以史為鑒,三國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英戰呂布而不能勝”的第一勇士呂布,唯利趨之,不僅三異其主,甚至為其欲,殺其主,對團隊的破壞力極強。反之,“桃園三結義”以義為先的關云長,名、利、色不能誘之,僅為早日見到義兄劉備,取千里馬一匹。兩相比較,一利一義,效果截然相反。
現實經濟市場中,許多企業因沒有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企業價值基石缺失,而導致企業追求短期效益數年,就紛紛關門。
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以物質為企業價值導向是錯誤的。在員工的價值不能通過等價的物質報酬體現時,員工的基本需求不能滿足,何談忠誠。拉卡拉的創立者孫陶然18年內六度創業成功,最直接的員工激勵手段就是物質激勵。本文的觀點是以物質為價值導向是第一層次也是較低層次的企業價值觀。在實現第一層次價值目標的基礎上,企業從長遠發展考慮,應該有更高層次的發展目標或價值理念。
企業有戰略目標,但宣傳不到位,員工不理解,成為抽屜文件。這樣做會導致企業有目標,有方案,但無執行力。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激勵約束機制與企業戰略發展或團隊建設目標不十分匹配,激勵約束作用不明顯。這種團隊員工普遍心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結果是:大家為領導工作,而不是為實現企業戰略或團隊目標而努力奮斗。
企業戰略目標缺失結果是大家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上下皆無努力方向,團隊缺乏戰斗力。張瑞敏認為,一個企業沒有發展戰略,就是沒有發展思路,沒有思路也就沒有出路。企業的發展戰略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為企業指明前進的方向。以前的許多國有企業,就是因為戰略缺失,紛紛被市場淘汰出局。
這種狀況一般出現在沒有認真分析經營環境、自身優劣,脫離實際制定目標。結果無法達成上下共識,造成目標實現難度大,執行無法到位。現實中企業盲目求大求全,快速擴張而導致失敗案例不勝枚舉。
這種企業通常都有一位對企業發展起決定性影響的決策者,因為大家對這位決策者的高度認同而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行為模式。例如,喬布斯打造的APPLE,李嘉誠的李氏集團。這種企業決策效率高,行動高度一致,但一旦神話人物退出江湖,沒有有力的接班人,則很容易導致員工六神無主,企業走向衰退。
綜合上文所述,企業戰略目標或者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壽命長短決定性因素之一。
德魯克認為,對發展戰略已不是“是否需要”重視,而是“如何重視”及“重視程度”的問題。企業戰略在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曾經看到一家企業,滿足于現狀,沒有清晰明確的戰略目標,并且即使企業高層有,但沒有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結果各部門都十分努力地立足于“正確地做事”。最終,盡管大家都盡了最大努力,企業仍沒有擺脫“退市”的厄運。這就是典型的企業目標管理的失敗案例。
只有在分析企業具體的環境(包括宏觀環境、行業背景)和企業內部資源擁有狀況及利用能力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戰略。并且加強宣傳貫徹,使其真正能為企業員工注入凝聚力、向心力、自尊心和自豪感,才能使戰略目標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牽引力。這意味著企業必須仔細選擇某種經營活動來傳達一套獨特的、與企業戰略相配套的公司理念和價值觀念,形成企業難以被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戰略,或者戰略和公司經營行為兩張皮,輕微的,造成企業平庸的業績表現,嚴重的,可能把企業拖向破產的泥沼。而企業目標建設的失敗,一定導致員工的茫然和迷失目標。
青島海爾集團品牌化的成功經驗就說明了這一點,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海爾起先是一個專門生產電冰箱的工廠,由于經營目標的不明晰,海爾的產品遭遇了漫長的“市場嚴冬”。面對這一情況,企業負責人張瑞敏從價值理念入手,確立了“真誠到永遠”的企業核心理念,以此作為指導員工生產經營的有力思想武器,拓寬了經營渠道,不斷擴大產品范圍和領域,積極拓寬發展空間與市場,從數量到質量,再到自主品牌。經過不到30年的運營,海爾平穩地走在品牌化道路上,這離不開當年前景不明朗時,企業目標的與戰略的選擇正確,正是目標一致,才有了全員同心同德搞生產、抓質量的良好勢頭,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商機。
一個企業要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日常的經營管理,就要戮力合一,這也是企業各階層產生合力的重要因素。企業在制定出詳盡的發展戰略后,怎樣“擰成一股繩”,向著既定的目標奮勇邁進,仍是企業下一步發展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面對目前嚴峻的市場環境和激烈的商業形勢,企業高管該怎樣團結,帶領全體員工向著策略目標進軍,同樣也是企業自身不得不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企業要煥發活力,就需推行“制度化”管理,換言之,用制度約束領導和職員的舉動,領導階層要有戰略眼光,讓自己的管理權限在“陽光”下行使,接受各部門和基層員工的監督,實現每項環節決策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同時,企業各部門的每一位負責人,也要下方權限給員工,并自覺接受監督,用“民主集中”的方式形成合力的制衡機制,杜絕因管理決策的主觀性而不能有效執行的現象。
有了可靠的制度根基,企業還應發揮領導階層的核心作用,企業管理團隊的素質高低,也直接影響效益的取得,必須在實踐中著力提升領導隊伍的綜合素質,發掘員工巨大的生產潛能,激勵他們團結在核心周圍,上下一心,為企業美好的明天再立新功。
“上下同欲者,勝”,元末農民領袖朱元璋打敗強有力的對手勝利了,創立了明朝;“燕王”朱棣歷經多年軍事準備和無數次鏖戰,取得了王位。就當代企業管理而言,企業在制定行之有效的、符合客觀經營實際的目標以外,還要努力整合管理團隊的合力,形成上下一心、齊心協力、貫徹始終的良好經營局面,力求實現更好的業績。
[1]唐金培.高素質和諧企業班子目標模式與支撐體系[M].北京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4).
[2]張廣喜.正確處理企業管理層和勞工層之間的關系[J].政工研究動態,2011(22).
[3]易麗昆.淺談企業經營團隊實現“步調一致”的若干策略[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2).
[4]李野.談企業管理階層的角色與領導藝術[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