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師范學院 孔貴寶
目前世界經濟尚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經濟復蘇的道路曲折漫長。如何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物聯網作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是未來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被人們寄予厚望。
發達國家紛紛對物聯網加大投入,試圖搶占先機。我國也已經把物聯網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各地政府紛紛積極籌措,出臺政策。物聯網大發展的的帷幕在全球全面拉開。
目前,廣泛認為物聯網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學院于1999年提出的。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 ITU) 發布了《ITU 互聯網報告2005: 物聯網》,拓展了“物聯網”的概念,認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這一報告引發各國熱烈響應,紛紛啟動本國的物聯網發展戰略。
美國是物聯網概念與技術的先導國,非常重視物聯網的戰略地位。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得到奧巴馬的充分肯定,并很快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總統簽署生效的《2009年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中提出在智能電網、衛生醫療信息技術應用和教育信息技術等領域進行7870億美元投資,這些投資建設與物聯網技術直接相關。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發表的《2025對美國利益潛在影響的關鍵技術》報告中,將物聯網列為六種關鍵技術之一。物聯網已經成為美國擺脫危機振興經濟的核心武器。在技術層面上,EPC標準已經在國際上取得一定優勢地位,得到許多國家的采納。
歐盟于2009年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提出包括物聯網監管、安全性保證、研究開發、標準化等9個方面的14點行動內容,對物聯網未來發展以及重點研究領域繪出明確的路線圖,希望歐洲在構建新型物聯網管制框架的過程中,在世界范圍內起主導作用。歐盟各國的物聯網在電力、交通以及物流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應用。歐洲物聯網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歐盟在RFID和物聯網領域的長期、統一的規劃和重點研究項目。
我國政府已經把物聯網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的出臺,社會對物聯網的認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聯網正在逐步成為社會資金投資的熱點,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與全球同處于起步階段,在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和應用拓展等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與其他省市相比,陜西省在物聯網產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陜西物聯網起步較早,相關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到射頻識別、智能天線、軟件與應用平臺、物聯網系統集成方案提供等均有企業涉及,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截至2010年,全省與物聯網產業直接相關企業達510多家,實現收入約346億元(其中:傳感器生產廠家約70家,實現收入83億元;系統集成企業96家,實現收入68億元;應用軟件企業340家,實現收入122億元;電信運營商4家,涉及物聯網收入73億元)。另外,其他與物聯網相關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收入約254億元。
物聯網涉及多個技術領域,需要不同學科的技術人才,而這正是陜西的強項。陜西高校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三,是全國重要軍工科研基地,科研機構數量眾多,擁有大批技術過硬的研發人才,在人才資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為陜西物聯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石油、煤炭、電力等行業應用方面,陜西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開發能力居于全國首位,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例如,在核電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在地質勘探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60%,行業應用已經具備一定的市場優勢。
陜西物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頂層設計不足,缺乏整體戰略和統籌規劃,協調機制薄弱。物聯網產業發展基本處于自發狀態,地區之間、企業之間各自為戰,協作不足,必然造成無序建設與資源浪費,不利于物聯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物聯網是眾多技術融合而成的綜合體,其核心技術包括網絡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等。雖然我國在物聯網產業領域的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但是由于我國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在核心技術上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國內物聯網技術創新很多是在國外技術基礎上進行改動,通過增加新功能而形成的,很難形成核心技術,從而導致核心技術薄弱,技術上受制于人,使我們無法占據物聯網產業的上游,構成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
陜西在物聯網研發上起步較早,在傳感器技術、衛星導航技術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核心技術并不多,嚴重影響了在該產業上的技術話語權。缺乏核心是我國許多產業的通病,也讓很多產業付出慘痛的代價。例如,我國DVD平均出口售價44.56美元,每臺要交納20美元技術專利費,利潤不到1美元。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必須吸取歷史教訓,不能重蹈覆轍。
目前,我國物聯網尚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陜西物聯網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應用基礎,但依然范圍狹窄、層次較低、規模不足,對物聯網企業的銷售與利潤貢獻不夠,無法充分刺激物聯網企業的投資熱情,延緩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進程。此外,還存在阻礙不少物聯網產業化應用的因素,需努力克服。
企業的積極參與是物聯網產業能否走向繁榮的關鍵前提,而決定企業參與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是利潤預期。現階段,物聯網產業尚處于初期階段,物聯網建設需要較大的初期投資成本,例如,物聯網的形成需要廣泛設置傳感器,這就需要大批資金。物聯網產業前景誘人,但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造成利潤前景模糊,抑制了企業的投入熱情。有效商業模式的缺失已經成為阻礙了物聯網產業的重要因素。
對地方政府而言,應該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物聯網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劣勢,提出適合本地實際的物聯網發展整體規劃,統籌協調本地區物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應該成立權威高效的陜西物聯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頂層設計。首先,應該制定陜西省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基本原則、方法步驟、重點任務、保證措施等,指導性陜西物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其次,建立長效聯系協調機制,整合政府、園區、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合力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最后,明確支持配套政策。政策支持是新興產業茁壯成長的重要基礎,物聯網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極強的正外部性,能夠與其他產業形成良性互動,理應得到大力扶持;應該制定金融、稅收、財政等多方面優惠政策,以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導向上的作用,刺激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之保駕護航。
(1)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產業發展初期,由于產業前景不明朗,商業模式未確立,企業收益不確定,企業往往技術投資動力不足,不利于技術進步。在這一情況下,政府應該投入財政資金,結合地方技術優勢,設立重大科技專項,由科研能力較強的企業承擔技術攻關任務,以節約企業資金,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方能擺脫對國外技術的路徑依賴,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
(2)進行開放式創新。核心技術的掌握極為困難,而市場機會稍縱即逝。為了抓住市場機會,就必須秉承拿來主義,該使用外國技術的時候使用外國技術,與自主研發相結合,以加快產品開發速度,有效占領市場。“封閉式創新”直接導致了創新活動的重復勞動,效率低下,而拒絕使用他人的創意和技術也就意味著放棄通過對別人成熟、先進的創意和技術的使用獲得額外利潤的機會,是不可取的。
(3)積極參與標準化制定。標準對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誰掌握了產業標準,誰就占據了技術競爭的主動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陜西在強化技術研發的同時,應該積極推進國內國際標準制定,把企業技術成果上升為國家乃至國際標準,使陜西物聯網技術在標準體系中占據更高地位,爭取更大的技術話語權。
在物聯網應用初期,由于存在眾多的不確定性,社會對物聯網應用信心不足,政府有必要通過大力推動示范工程建設,示范工程的成功可以激發社會對物聯網應用的熱情,進而啟動物聯網應用市場。市場需求的擴大可以提升企業銷售和實現規模經濟,導致企業利潤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從而激發物聯網企業的投資熱情和促進物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實現物聯網產業的需求驅動和良性循環。
在產業發展初期,由政府予以強力推動。由于社會對物聯網應用效益缺乏實際感知,在應用投資上必然采取謹慎態度。政府可以通過率先啟動示范工程的建設,通過示范工程展示物聯網應用的巨大威力和經濟效益,成功的應用示范將激發社會對物聯網應用的熱情,從而達到快速啟動物聯網應用市場的戰略目標。
隨著社會需求的啟動,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從政府推動轉變為市場驅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在不斷磨合中形成科學合理的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內各企業通過充分博弈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分配格局,產業內外主體良性互動,共同推動物聯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物聯網產業在全球迅猛發展的局面,陜西應該迎難而上,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物聯網產業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并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良性互動,推動陜西經濟的全面發展。
[1]袁長征.基于產業經濟學視角的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分析[J].學術交流,2010(7).
[2]梁麗.北京物聯網建設和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4).
[3]林中萍.加快發展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政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1(13).
[4]蔡鈺.關于武漢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