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琦
基層會計工作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基層會計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會計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展,業務處理也日趨復雜,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范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于法制觀念淡薄和監督機制不健全,有些企業設賬外賬,假造信息,有些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財經紀律松弛,經濟效益差,上繳利稅少,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的完成,這些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做好基層會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
1.領導對會計工作的不理解。有些企業管理者,對加強企業監督是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認識不足,因而對財務人員履行職責重視和支持不夠。有的領導從個人或本單位利益出發,指使會計人員截留當期收入,不入賬或少入賬,或把收入轉移,進入“小金庫”中,形成他們自己支配資金的來源,有的領導強制會計人員作假賬,為偷稅漏稅或謀取私利開路。這些不但使會計信息不真實,而且使宏觀調控失控,會給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2.現行規章制度的不適應。當前經濟管理處于新舊體制交替階段,新的規章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和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法規制度體系正在建立。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企業經營范圍在不斷擴展,經營方式也在不斷改變。現行的核算制度與這些變化了的情況還不相適應。
3.會計信息監督機制不健全。這要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去看,就企業內部來講,其監督主體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大部分企業的會計機構是單位自行設置,會計負責人是由企業領導直接任用,這樣就難免出現會計信息是為經營者的意愿而服務的,企業的實際經營成果就得不到真實客觀的反映,也就談不上會計監督作用了。從企業外部看,其監督的主體是注冊會計師,雖然近幾年來我國注冊會計師隊伍不斷擴大,但其從業人員還是有限的,而且注冊會計師業務執行范圍狹窄,絕大多數國有、集體、鄉鎮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仍未列入其監審的范圍。
4.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夠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具備優良的政治素質和過硬的業務素質,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但有一些企業在財務會計人員的選用上不是任人唯賢,量才使用,而是照顧關系,致使有的會計人員因業務不熟,對會計核算的原則、方法認識不全面,理解不透徹,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導致會計核算資料不真實。
5.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會計基礎工作不扎實。有些企業不注意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致使有些經濟業務的發生無章可循,有一些單位雖然制定了規章制度,卻不執行,出現了有章不循的現象。一些單位未按會計制度要求設置明細賬,致使單位的會計信息得不到準確、全面的反映。原始資料失真,會計核算基礎資料不實、會計資料手續不完備、會計科目使用不當、年終不結賬、記賬憑證和明細賬中的經濟業務摘要內容表述不準確,有些記賬憑證中的會計分錄多借多貸。
1.堅持原則,嚴謹執法,樹立正確的政策觀念和紀律觀念。遇事要堅持原則,不怕打擊報復,不給領導出歪點子,不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以強化會計監督職能作用,要加強對各項法規制度的學習和宣傳,使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制,發揮社會公眾的檢查監督作用加強法律建設,增強單位領導人的法制觀念。各級領導必須“保證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準確、完整,保障會計人員的職責不受侵犯”,一個單位利用虛假會計信息搞違法活動,應當首先追究單位領導人員的法律責任。各級領導人一定要熟知自己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以保證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2.恪盡職守,依法建賬,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立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保證單位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會計人員應保證依法建賬,如實核算,不做假賬,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把好賬證和會計核算的關口,不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二是要根據《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結合單位內部管理的具體要求,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憑證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各項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三是要抓好各種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各種會計管理制度能否貫徹落實,是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的關鍵,因此,應建立必要的檢查和激勵制度。四是隨著經濟管理和會計工作的發展,要及時修訂和完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設與企業改革同步進行。
3.加強監督,嚴把關口,建立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實行會計監督,建立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包括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根據當前會計工作狀況,很有必要由財政部門配備專職的會計檢查人員,對所屬會計單位進行常年的循環往復的檢查,促進會計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保證檢查制度的正確執行。在內容上要側重對會計資料和財產的檢查,主要檢查憑證、賬簿、報表等,核查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法、真實。在方法上應側重于憑證所反映的內容,向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查對,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真實處理。
4.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培養高尚的職業修養。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應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培養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制觀念。二是要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學習新制度、新規定,有計劃有目標地培訓一批業務骨干,關心和支持會計人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更新知識,提高水平。三是要培養會計人員對單位經營管理決策的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會計人員在“決策決斷”方面的作用,為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作為單位的會計,必須廉潔奉公,堅持原則。模范執行財務制度,在執行制度上無論是領導還是職工都做到一視同仁。在日常工作,會計人員有責任按照會計法規,對照自己,以身作則,在企業中樹立反腐倡廉的良好形象。
5.心系集體,當好參謀,為提高單位的經濟權益作出貢獻。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單位,尤其是企業都應該加強管理、講究經濟效益。所以,會計人員要牢記自己的職責,利用自己掌握的會計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剖析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領導提供優化決策方案,協助領導作出最優經營決策。從而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挖掘內部潛力,真正把單位的經濟效益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