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淼
195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艾貝·肖克曼教授最先提出“市場營銷審計”概念,這是戰略管理審計的開端。戰略管理審計的發展已經從理論探索走向了實踐應用。戰略管理審計的主要工作是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審查。
經過持續研究與分析,對于戰略管理審計的理論框架及體系已經初具結論。在當下,戰略審計進入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階段,本文從應用角度對SWOT模型進行闡述分析。
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上。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即優劣勢)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來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
(1)杠桿效應(優勢+機會)。杠桿效應產生于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相互一致和適應時。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可以用自身內部優勢撬起外部機會,使機會與優勢充分結合發揮出來。然而,機會往往是稍瞬即逝的,因此企業必須敏銳地捕捉機會,把握時機,以尋求更大的發展。
(2)抑制性(機會+劣勢)。抑制性意味著妨礙、阻止、影響與控制。當環境提供的機會與企業內部資源優勢不相適合,或者不能相互重疊時,企業的優勢再大也將得不到發揮。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就需要提供和追加某種資源,以促進內部資源劣勢向優勢方面轉化,從而迎合或適應外部機會。
(3)脆弱性(優勢+威脅)。脆弱性意味著優勢的程度或強度的降低、減少。當環境狀況對公司優勢構成威脅時,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出現優勢不優的脆弱局面。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必須克服威脅,以發揮優勢。
(4)問題性(劣勢+威脅)。當企業內部劣勢與企業外部威脅相遇時,企業就面臨著嚴峻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可能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進行具體的戰略管理審計項目過程中,無法僅僅依靠理論框架知識,詳細而周密的操作步驟是提高審計質量的有效保證。戰略管理的SWOT模型,經過國內外學者的長期研究與實踐操作,形成較為成熟的實施方案,應當結合到戰略管理審計工作中。
戰略審計提供的概念性框架是為了調查公司的使命、目標、戰略和政策,也是為了了解問題、征兆、事實、看法和爭議點。
采用比率分析對公司進行財務分析,并進行必要的計算把財務報表的主要部分轉換為共同比報表。
有效利用在線計算機服務等媒介,針對公司戰略實際發生時間的決策期間,并且基于敘述的時期,參閱相關資料來源。審查資料要包括案例時期的環境信息,要尋找行業的平均比率。還需要獲得有關競爭者和公司本身的更多信息,有助于進行行業分析,要確定哪種外部研究適合于該戰略管理審計項目。
可以忽略戰略制定后公司實際發生的事情。管理階層的實際決策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案,會使你的分析抱有偏見,從而導致審查人員的建議缺乏正當的理由。
首先進行外部環境分析(RFAS)。運用波特的競爭力量,進行行業分析分析四種社會因素以了解可能影響公司所在行業的趨勢,建立行業矩陣。需要提出案例時期影響公司的最重要的機會與威脅機會與威脅8~10項外部因素。具體列出的外部戰略因素,建立對應的EFAS表。審查者需要按最重要到較不重要的順序排列這8~10項因素。先排列前3項因素然后排列后3項因素。
其次進行內部組織分析(IFAS)。具體列示案例時期影響公司的最重要的機會與威脅或是公司劣勢的8~10項內部因素。確定列出的內部戰略因素,并建立IFAS表。審查者同樣要針對重要性排序。
(1)撰寫戰略審計初稿
在閱讀公司戰略資料,大概了解公司及其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戰略因素分析總結(SFAS)。把所確認的16—20項因素壓縮到僅8~10項最重要的因素,并選擇最重要的EFAS和IFAS因素,計算每項因素的權數。權數相加要等于1.0。然后為戰略因素列表,建立SFAS矩陣。盡管EFAS和IFAS表中的權數可能會改變,但每項因素的評分要保持不變。這些評分是審查者對管理階層對每項因素表現的評估。
要確保SFAS矩陣中包括的每項戰略因素在第Ⅰ部分至第Ⅳ部分的恰當地方討論過。審計的第Ⅴ部分不是首次提及這些因素的地方。
撰寫戰略審計的第Ⅴ部分,完成你的SWOT分析。
審查者應當提出公司修改使命陳述和完善目標建議。SWOT模型分析加上修改公司使命和目標,為戰略備選方案的產生創造條件。
(2)撰寫戰略審計項目報告,確定戰略備選方案與建議
首先,開發三個相互排斥的戰略備選方案。如果正在分析的案例分析合適,應當為成長境況下提出一個方案、為穩定境況下提出一個方案和為緊縮境況下提出一個方案。對于每項公司戰略,審查者要提出相應的業務或競爭戰略,提出某些相應的職能戰略。
審查者為每個備選方案進行詳細構思。利用在闡述一般社會趨勢和行業趨勢的外部研究中獲得的數據,這些數據作為的假設基礎,為每個戰略備選方案編制今后五年的預計財務報表。根據詳細構思,列出每個備選方案的利弊。明確說明在三個備選方案中建議采用哪個。根據在戰略審計的第Ⅴ部分對列出的戰略因素的討論,為選擇辯護。審查者需要制定政策以幫助實施戰略審計報告。
其次,制定方案以實施推薦的戰略審計報告,明確說明誰對實施每項方案負責和每項方案多長時間要完成。查閱先前為推薦的戰略編織的預計財務報表。采用共同比損益表作為預計財務報表的基礎。判斷相關數字的時效性,否則這可能是重新思考預算數字以反映推薦的方案的好時機。
再次,對于確保推薦的戰略成功的實施需要的評估與控制方式予以明確說明。明確說明誰對監督這些控制負責。指出是否能獲得足夠信息以監控戰略如何在實施,否則要建議改變信息系統。
最后,完成戰略審計報告草稿的檢查工作,以確保審計報告質量。確信你推薦的方案確實考慮了必要的戰略因素。附上EFAS和IFAS表和SFAS矩陣還有比率分析和預計損益表。要在審計正文中進行恰當的索引。檢查語法有無錯誤,若用計算機,要檢查相關拼寫。
SWOT模型自形成以來,廣泛應用于戰略研究與競爭分析,成為戰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即使沒有精確的數據支持和更專業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但是,正是這種直觀和簡單,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帶有精度不夠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