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曉
1.開展職業風險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完善和補充。《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因為素質教育不僅包括職業能力的培養,也包括職業風險的教育,自然也是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所以職業風險教育特別是會計職業風險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為統一。加強會計職業風險教育會更好的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會更有力地促進學生走上社會后自身素質的提高。
2.開展職業風險教育是相關法律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對會計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嚴格遵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范會計人員行為,同時也意味著會計人員的職業風險更大了。如《會計法》第43、44條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資料,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構不成犯罪的,處3000—50000元罰款,同時給予撤職、開除、吊銷會計證處分。”而《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另外,《刑法》、《公司法》、《審計法》、《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也都對會計人員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對違法違紀會計行為的處罰力度,實際上等于一個個緊箍咒套在了會計頭上,迫使會計規范執業,嚴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否則,職業風險將時刻伴隨你。這些都無疑說明開展職業風險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3.企業經營不規范所致。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企業違法經營,企業誠信缺失如溫州的跑路老板,企業不正當競爭,偷稅、漏稅、騙稅以及編制虛假會計報表欺騙投資者和政府有關部門。而這一切無疑都要借助會計之手來完成。雖然會計人員有時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為之。但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隱患。如果東窗事發,違法舞弊行為被查處,等于把自己送進了監獄,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1.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規定,即將從事會計職業的在校學生應當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要認真學習和執行《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保證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確進行會計核算,嚴格執行會計監督。這是從根本上保證會計工作秩序和市場秩序正常運行和良性循環的基礎。也是規避會計職業風險最基本的前提。
2.引導學生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做到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不貪不沾,秉公辦事。提高學生對會計責任、會計誠信、會計職業道德觀的認知度,樹立道德信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習慣,加強自律。
3.強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時爭取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如財政、稅務、工商、銀行、審計、公檢法、紀委及行業管理協會的支持,為自己依法履行會計職責壯膽撐腰。發現領導違法亂紀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而不是通同作弊。對領導逼迫交辦的重大違法收支等事項自己心中要有數,及時秘密記錄并復印下來。以備將來配合有關部門檢查,一旦事發,積極尋找其他有關責任人,追加連帶被告,熟悉法律,及時和司法界溝通,以減除減輕自己的風險和處罰,從而把職業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4.同時,要求企業等單位強化會計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具體包括:適當授權,正確的信息記錄,可靠的資產安全,適當的職責分離,正確性檢驗等。完善的內控制度并有效地執行,能有效地發現和糾正會計差錯與舞弊,防范和減低會計職業風險。
5.當然,政府應加大對會計造假者的打擊力度,凈化會計職業環境。一是加快社會誠信建設,加大對市場欺詐,會計造假,特別是造假受益人的打擊力度,增大造假的成本;二是建立會計從業人員誠信檔案,供用人單位和會計監管機構查詢,對會計人員違法、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在媒體或網絡上曝光;三是提高會計從業準入門檻,將道德不良,文化水平低下者拒在會計行業之外,同時嚴厲打擊無證上崗行為,對聘用無證從業人員的單位和無證上崗者個人都要從嚴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