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明
目前,各高校對財經管理類專業開展跨專業的綜合實訓已經達成了共識,有多家院校已經進行了多專業、多學科的跨專業綜合實訓的實踐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開展多專業綜合實訓,構建學校、企業、社會一體化的綜合實訓基地是各家院校正在努力探索的課題。本文分析了目前財經管理類多專業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
財經管理類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主要是以經濟管理崗位相關,比如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企業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工作中,不僅這些崗位之間會發生業務聯系和往來,而且崗位與企業外部單位比如稅務、工商、銀行、審計、社保等機構也會發生聯系,要勝任這些崗位工作,必須要了解企業內部各崗位的主要業務,了解各崗位之間的業務流程及其關系,要熟悉與之關聯的外部單位,并能正確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為此,財經管理類專業應當設置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讓學生在仿真的社會環境中了解工作崗位、部門、企業,了解供應鏈競爭與協同,了解社會經濟環境,拓寬知識面。
財經管理類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專業,社會對該類專業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不但要精通專業,具備勝任某一個專業所對應崗位與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還需要具備從事相近、相關專業所對應崗位與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為適應這種變化,必須加強跨專業的綜合實踐教學環節,建立與實踐教學相適應的,仿真社會真實經濟環境,教學資源分級共享的,教學成果可分析整理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一體化的財經類多專業綜合實習平臺,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拓展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從理論上來講,校外實習能夠實現學習和工作的結合。在工作中進行學習,是非常理想的實習模式,學生可以零距離接觸企業、接觸實際,有效彌補學校實踐教學的不足。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一方面,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接納這么多學生實習,另一方面,在財經與管理領域,企業中每個工作人員的任務十分飽滿,工作壓力大,他們不愿意分心指導學生。從而會導致校外實習并不能真正落實,效果并不理想。
從學校角度講,一是實習經費不足,二是實習時間過于集中,場地分散,不利于教師實習指導,答疑解惑。從實習主體看,學生畢業前夕忙于落實工作,精力分散,如果沒有實現與就業相結合,則企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合企業、學校和學生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對于財經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說,校外實習已經很難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必須建立校內高仿真綜合實訓基地,強化校內綜合實踐。
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的校內實習實訓主要以單專業實習實訓為主,沒有將各個專業涉及的上下游崗位及崗位群串聯起來,學生的學習沒有形成全方位、系統性、立體化的知識應用和能力訓練。校內單項或者單專業實訓存在如下不足:
1.實訓手段單一,綜合性、設計性內容不足。目前經管類專業實訓主要有依賴單一的單項及單專業實訓軟件或者進行手工實訓,實訓手段單一,實訓的內容、方式都是事先給定的,結果是唯一的,學生自己可發揮的空間很小,而且實訓內容很少將相關行業或者領域各崗位上下游之間的業務有機的串聯起來,綜合性和設計性內容不足。
2.實訓內容靜態化,缺少應變能力的訓練。很多實驗的內容是事先給定的,實驗步驟也是固定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終結果。學生做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外部條件發生改變時,學生就不能隨機應變提出解決方案。其實驗目的主要在于鞏固知識及專業操作技能,忽略了道德、人格、綜合素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積淀和訓練。實驗的定位也限制在了實驗課程的內容設計和知識的綜合上,在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實訓嚴重不足,這樣的人才很難適應財經與管理領域的職業需要和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3.實訓資源分散,沒有整合,未能發揮整體效益。很多學校實驗室建設更多考慮的是各個專業的需求,各專業實踐資料處于彼此孤立、分割的狀態,沒有把整個實驗室資源進行有效集約配置;實訓形式單一,缺乏財經類相關專業實訓的整體性設計,沒有全面、完整、有層次地考慮實踐教學和實驗室各構成因素;很多脫離經濟管理實際工作的職業環境,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的力度不夠,也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4.主要限于單專業實訓,綜合性、跨專業實踐課程嚴重不足,專業課程及相關實踐環節分散、孤立,沒有實現財經類各專業之間的融會貫通及體系化、規范化,并進行實用系統開發和滿足社會實際需求,不能為企業等各類組織機構提供擁有系統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應當充分體現職業性。建立的實訓基地要根據現實社會經營環境,構造學生實訓的社會經濟環境和職場環境,使學生進入基地就能近距離地切身感受到工作的環境和氛圍,體驗到職場工作規范、企業運作規范,熟悉企業運作流程,全方位、多緯度體會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社會能力及就業競爭能力。
為了保證基地建設的成效,要建立起基地建設和運行的長效機制。基地建設和運行可以借鑒企業項目管理模式,從基地建設的規劃、決策、組織、協調、控制和實施等方面進行系統管理,保證基地建設按既定的質量要求、建設規劃進度等方面完成建設目標。
通過建立財經類多專業綜合實訓基地,探索財經多專業綜合實訓模式,重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現代企業經營為核心,開展財經管理類多專業、同時間、多方式的校內綜合實訓教學,改變以往實踐教學內容的孤立性和不系統性,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基地建設和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培養師資隊伍,創立新的綜合實踐模式。
實訓基地應根據財經管理類專業特點,按照系統集成的思想,構建財經類多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在這個實訓平臺上,既可對本院學生開放進行多專業綜合實訓,還可面向其他院校、企業和社會人員開放,做到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發揮職業院校服務當地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