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震(樂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2012 美網公開賽中中國金花李娜以 4:6、7:6、2:6 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天才少女羅布森,無緣美網16強。本場比賽是一場標準的遭遇戰,兩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過交戰記錄,但是羅布森在上輪通過雙搶七淘汰了三屆美網冠軍,此前在美網22連勝的特里斯特爾斯。以黑馬的姿態闖入第三輪。而李娜攜辛辛那提奪冠的余勇在美網前兩輪兵不血刃的接連淘汰了沃特森和德拉奎爾,可以說狀態正佳。
作者通過錄像仔細觀察和分析本次比賽,對相關數據進行了總結與分析,進而找出失敗的原因,以便為以后的訓練及比賽提供理論依據。
2012年美網第三輪對陣選手李娜與羅布森。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收集、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拓寬研究思路。
1.2.2、錄像觀察法
對李娜與羅布森比賽錄像進行觀察,對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1.2.3、比較研究法
通過比較李娜與羅布森在比賽中的臨場表現,在技戰術方面進行對比與分析,尋找李無緣本屆美網16強的原因。
2.1.1、發球與接發球技術
2.1.1.1、發球技術分析
通過李娜和羅布森在一發成功率、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ACE 球、雙誤、接發得分率等幾項技戰術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這幾項指標在三盤比賽中李娜在一發成功率、二發得分率上都明顯高于對手。但在一發得分率上居然落后對手28個百分點。從表 1上可以看出雖然在一發成功率上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因一發的攻擊力及破壞力不足,導致得分率不高,而面對羅布森這樣的優秀選手,沒有極具破壞力的發球就意味著被動。這也是本場比賽失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2.1.1.2、接發技術分析
李娜和羅布森都是比較典型的底線進攻型選手,以大力擊球、落點刁鉆聞名。底線擊球能力難分伯仲,但是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場比賽李娜平均接發球得分率為34%,低于羅布森的42%。從比賽現場分析,可以看出李娜的接發球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尤其是首拍接發球和破二發的接發球能力上毫不遜色,接發球得分率低主要還是體現在心理上,年齡偏大,體能不足不想與對手進行過多的相持,尤其是在第三盤落后和不利的形勢下,李娜又將急躁的心情帶入了接發球對攻技術中。
表1:李娜和羅布森發球與接發球技術的數據對比分析表
數據顯示,李娜上網成率為67%,而羅布森上網成功率則為100%,三盤比賽李娜共上網6次成功4次,羅布森卻只上網了4次,卻成功了4次。由于雙方都是底線型選手,所以上網次數較少,但李娜在決勝盤比分落后時并沒有采用隨球上網的戰術思想,一方面暴露出李娜在比分落后的局面下不太敢于變換進攻模式,對自己網前的技術和上網截擊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應出在決勝盤中李娜的體能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已無力改變打法,從而被對方把控了節奏,丟掉了比賽。
就這場球而言,李娜基本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而對手卻是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繼上輪淘汰了3屆美網得主特里斯特爾斯后又將李娜拉下馬來。這也是其職業生涯第一次擊敗排名前十的選手。同時我們也應該欣喜的看到李娜在更換了教練后在心態的把控上帶來的變化。雖然輸掉了比賽,卻讓我們看到李娜在賽場上多出的那一份優雅和從容。
3.1.1、李娜的一發成功率強于對方,但一發的得分率卻明顯地低于對手。落點和旋轉變化少是發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3.1.2、在接發球方面二者得分率相差8個百分點,而對手的二發得分率僅為40%。這表明了李娜不愿與對手進行相持球的態度比較明顯,對回球的力量和落點要求太高造成失分。
3.1.3、在整個的底線抽球過程中李娜表現的比較急躁,又因體能及信心不足不愿冒險上網,而過分的追求回球的角度和落點,導致了自己的非受迫性失誤球明顯增加。
3.2.1、強化比賽心理訓練。
3.2.2、提高一發的質量。在保證成功率的基礎上增加落點和旋轉的變化,也要加強穩定性與進攻性的訓練。
3.2.3 強化網前技術: 底線強攻可以為上網擊球提供有利保障,選手應增強上網意識,把握上網時機,以及提高在各種變化下上網截擊的成功率。
3.2.4、加強體能訓練,并在賽前完成科學的體能儲備,以滿足比賽的要求。
[1]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38.
[2]獨華軍,郭開強,苗鵬等.世界男子職業網球選手競技能力特征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118-119.
[3]崔麗敏.2011年澳網李娜對克里斯特爾斯女單決賽技術統計分析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