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茍小平 熊振強2、隴東學院體育學院 甘肅 慶陽745000 2、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730070)
1.1、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相關論文,查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柔韌訓練的發明器材。
1.2、調查問卷法:對靜寧近現代民間武術家進行了調查問卷。
通過對調查問卷發現,深刻理解銅瓦訓練對彈跳力有促進作用的占100%,能提高實戰效果的占100%。建議從7歲開始佩戴銅瓦訓練的占80%,建議12歲開始佩戴銅瓦訓練的占20%。
靜寧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伏羲氏和女媧氏歷洪水浩劫,開天辟地,再育民人,演八卦,創文明,造器具,制禮儀,以畋以漁,煉石補天,史頌為“人文初祖”。靜寧域內天地清淑,山河錦繡。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塊沃土養育了眾多優秀的炎黃子孫,從古及今,廉能之吏,干練之才,代不乏人。
靜寧縣歷史人物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縣南)人。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規模入侵蕭關,“廣以良家子從軍”抗擊匈奴,被擢為武騎常侍,匈奴稱之為“漢朝的飛將軍”。后為隴西都尉、騎郎將。吳、楚等七國叛亂時,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征討,功名大顯。后調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云中等郡太守。
從驍勇能戰的抵夏壯士曲珍到橫戈掃虜的抗金名將吳玠、吳璘,從備受康熙嘉諭的慕天顏到追隨孫中山革命的李世軍。
武術是周岔村傳統文化中的又一個燦爛的內容,很早以前就被周祖先民所看重。周岔村武術可以說是靜寧獨有的民間傳統文化現象。傳承人有周志杰(77歲)、周富治(77歲)、周仲勤(50歲)等人。年屆古稀的周志杰從祖上傳承下來的刀、槍、棍、棒等套路有六、七十種。他們的祖上追求俠義文化理念,從護身和保一方平安的基本思想出發,練就一身好武功,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至今已經相傳了5代人。他們的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都具有極其廣泛的武功基礎,是周祖先民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輕功是一種高深莫測的上乘武功,現已失傳。據武術前輩說,崆峒地區有一種專門訓練輕功的器材銅瓦,目前很少見到,為了弘揚中華民間傳統武術,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根據人體仿生學的原理進行分析,該器械形狀像農村屋頂上蓋在兩片瓦片上的磁銅瓦,故命名為銅瓦。該訓練器材質由銅、鐵等金屬制成,訓練時在小腿和小臂上先用白布纏繞,防止銅瓦冰涼肌肉和因摩擦而產生的疼痛,銅瓦裹在纏繞的白布上,其外側再用繩子反復纏繞固定。古代銅瓦由于當時條件落后,制作相對粗糙,使用起來工序繁瑣,沒有被人們廣泛地繼承和發展。
4.1、發明器械名稱:崆峒武術輕功訓練器—銅瓦。
4.2、發明器械的構造:圖2中:1銅瓦、2繃帶纏繞口、3縫合帆布口、4海綿體、5縫合帆布。
4.3、發明器械的操作方法
武術輕功訓練器銅瓦,結合人體仿生學的原理制作,使用安全方便,增強身體攜帶銅瓦的舒適度,促進彈跳力的快速進步。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銅瓦內部有兩片4海綿體,外部有兩片銅瓦,具有攜帶方便,堅固耐用并有保護小腿和小臂不受到傷害的功能。每片銅瓦上有四個槽孔用來前后加強固定,使其在肢體上不能松動。所述的4海綿體形狀類似銅瓦的形狀,海綿體具有保暖、隔潮濕和透氣的功能,海綿體還具有緩沖擊打力的作用,其厚度設計在一厘米,粘合在銅瓦內部。解決了銅瓦冰涼肌肉和因摩擦而產生疼痛等問題,所述的銅瓦,每片銅瓦上有四個槽孔用來前后加強固定使其在肢體上不能松動。3縫合帆布口是在銅瓦前部制作了兩個槽孔開口,用5縫合帆布將兩片銅瓦通過3縫合帆布口用針線縫合起來加以固定,根據練習者的肢體胖瘦調整縫合的距離。所述的2繃帶纏繞口是在銅瓦后面制作了兩個槽孔開口,每一側銅瓦用兩條繃帶的一端分別綁在兩個槽孔開口上,用繃帶的另一端在銅瓦的外部交叉纏繞綁緊將其固定,使其在腿部或小臂部不能松動,增強身體攜帶銅瓦的舒適度。
圖1:銅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銅瓦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銅瓦是由銅鐵等金屬制造,銅瓦形狀類似人體小腿和小臂的形狀,是上大下小,中空橢圓臺體的形狀,其銅瓦垂直高度成年人設計在10厘米,厚度0.5厘米,小腿銅瓦內部上端橢圓弧長每片為10厘米,下端橢圓弧長為7厘米。小臂銅瓦垂直高度成年人設計在10厘米,厚度0.5厘米,內部上端弧長為7厘米,下端橢圓弧長為5厘米。海綿體其厚度設計在一厘米,大小根據銅瓦的規格裁剪調整,粘合在金屬銅瓦內部。
成年人小腿銅瓦兩片為一個整體其質量一般在一斤二兩,兩小腿負荷四片銅瓦質量為二斤四兩,小臂銅瓦兩片為一個整體其質量一般為一斤,兩小臂負荷質量為二斤。少年兒童訓練的銅瓦按照成年人規格比例相對縮小,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制作多種規格的銅瓦以供選擇。
白天不管是訓練或者生產勞動,小腿和小臂銅瓦一直不能取下來,到晚上睡覺時候取下來放在加熱的床上烘干即可。一年365天堅持訓練,不能間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攜帶舒適方便,堅固耐用并有保護小腿和小臂不受到傷害的功能。因此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實施例:銅瓦前部由5縫合帆布將兩片銅瓦通過3縫合帆布口用針線縫合起來,根據練習者的身體條件調整縫合的距離。小孩或者瘦人訓練時兩片銅瓦在3縫合帆布口之間的距離應該越小越好,成人或者胖人訓練時兩片銅瓦在3縫合帆布口之間的距離應該較大一點,以便后面固定,后面固定是通過兩片銅瓦的2繃帶纏繞口用繃帶先將其每個口結繩固定,然后用繃帶在兩片銅瓦的圓周分別交叉纏繞綁緊,使其在腿部或小臂部不能松動。
在防御和戰勝敵人方面小腿和小臂銅瓦的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小腿和小臂是人體技擊格擋時最重要的部位,肌肉組織小,骨骼細小容易斷裂,銅瓦的作用第一是在技擊時能夠有效地保護小臂和小腿不受到傷害,第二是使進攻時小腿和小臂的殺傷力加大,當格擋化解了對方武器的進攻后,身體已經貼近了對方的身體,此時對方的長器械發揮不了作用,用帶有銅瓦的小臂和小腿擊打對方,會造成對方傷殘或失去進攻能力,從而有效地克敵制勝。這也是古代民間武術使用銅瓦使用經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本器械結構簡單,容易推廣和普及使用,制作方便,訓練負荷小,能夠適合少年兒童以及成年人小負荷訓練的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強身健體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也是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一種有效地訓練手段。對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甘肅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文化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135-136.
[2]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3]鄭旭旭.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中華武術.中華武術雜志編輯部[M].北京:中國體育報業總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