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亮
(永康市第二中學,浙江 永康 321300)
頻閃照相是研究物體運動規律的常用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現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有5處涉及到頻閃照相.頻閃照相需要有B門的相機、頻閃儀、暗室,并且拍攝對象與背景要有較大的對比度.一般學校沒有這樣的條件,中學物理教師也很少進行過頻閃攝影.

圖1
市場上有幾元錢一支的熒光棒出售,它能發出各種規律組合的閃光.解剖開來發現內部構造非常簡單:1片小集成塊,3顆紐扣電池,3只分別發出紅、綠、藍色光的發光二極管,1個按鈕.集成塊外圍電路如圖1所示.按下按鈕,3只發光二極管會產生各種頻率、各種組合的閃光.拆下2只二極管,只用1只二極管,按動按鈕,可以切換到頻率為15Hz的閃光,把它固定在運動的物體上,拍照后可以根據照片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由于拍攝的主體是閃爍的發光二極管,我們稱之為“自激式頻閃攝影”.
自激式頻閃攝影對暗室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在稍暗一點的環境中就行.相機可以采用千元級別的數碼相機,如佳能A510、A570、A590等.這類相機具有快門優先功能,曝光時間最長可達30s.拍攝時,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調整好相機的高度以及與拍攝對象的距離,設定曝光時間,半按快門完成自動對焦.先讓發光二極管閃爍,然后全按相機快門進行拍攝,再放手讓物體運動,完成自激式頻閃攝影.根據照片研究物體運動的規律.下面列舉幾個實例.
(1)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圖2
讓發光體靜止開始下落,拍攝的照片如圖2所示.將照片導入PPT,作二極管每次閃光開始時的水平線,用雙向箭頭線段連接相鄰的水平線,從圖像屬性上得到各雙向箭頭線段的尺寸,發現數據基本上滿足1∶3∶5∶7∶9的關系.也可以將等間隔的刻度線導入,調整幅度,可以看到相鄰兩發光點間的距離為1∶3∶5∶7∶9的關系.
(2)研究平拋運動規律.
細線系著頻閃發光體,拉開一定角度后放手讓其往下擺動.當到達最低點時,放開細線,物體做平拋運動.實驗具有偶然性,但總能拍攝出比較理想的照片,如圖3所示.將照片導入PPT,添加方格進行檢測,改變方格的高度和寬度,發現水平方向的格子為1∶1∶1∶1∶1,豎直方向的格子滿足1∶3∶5∶7∶9,由此說明平拋運動的物體,水平方向是勻速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

圖3
(3)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將帶有滑輪的軌道后端適當墊高,以小車重力的下滑力平衡小車的摩擦力.用鉤碼的重力代替繩子對小車的拉力,進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
用10g的鉤碼拉繩子,拍攝的照片如圖4-1所示,以5個閃光間隔為一個時間單位,在PPT中測得相鄰兩個時間間隔的長度為4.30、3.20,長度之差為1.10.
用20g的鉤碼拉繩子,拍攝的照片如圖4-2所示,以5個閃光間隔為一個時間單位,在PPT中測得相鄰兩個時間間隔的長度為7.00、5.00,長度之差為2.00.

圖4
用30g的鉤碼拉繩子,拍攝的照片如圖4-3所示,以5個閃光間隔為一個時間單位,在PPT中測得相鄰兩個時間間隔的長度為8.20、5.20,長度之差為3.00.
實驗表明,3次實驗的拉力之比為1∶2∶3,長度差之比為1.10∶2.00∶3.00,加速度之比大概為1∶2∶3.
(4)用軌道小車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
用墊高軌道一端的方法平衡摩擦力,運動的小車碰撞靜止的小車,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
① 完全非彈性碰撞.在運動小車上固定頻閃二極管,兩輛小車的碰撞位置都固定橡皮泥,測得運動小車質量m1=113.5g,靜止小車質量m2=104.5g.拍攝照片如圖5所示.將照片導入PPT,測得碰撞前10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8.80,碰撞后兩小車一起運動,10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4.50.碰撞前的動量表達為p1=m1L1=113.5×8.80=998.8,碰撞后的動量表達為p2=(m1+m2)L2=218.0×4.50=981.0,誤差為1.8%.碰撞前動能表達為Ek1=m1L12=113.5×8.802=8 789.4,碰撞后動能表達為Ek2=(m1+m2)L22=218.0×4.502=4 414.5,動能明顯減小.

圖5
② 非彈性碰撞.在運動小車上固定藍色頻閃二極管,被碰小車上固定綠色頻閃二極管,在運動小車上固定鐵塊以增大質量.測得運動小車質量m1=217.0g,靜止小車質量m2=111.0g.拍攝照片如圖6所示.將照片導入PPT,測得運動小車碰撞前9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7.45,碰撞后該運動小車9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3.95,被碰小車9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7.10.碰撞前的動量表達為p1=m1L1=217.0×7.45=1 616.6,碰撞后的動量表達為p2=m1L2+m2L3=217.0×3.95+111.0×7.10=1 645.2,誤差為1.8%.碰撞前動能表達為Ek1=m1L12=217.0×7.452=12 044.0,碰撞后動能表達為Ek2=m1L22+m2L32=217.0×3.952+111.0×7.102=8 981.2,動能明顯減小.

圖6
③ 彈性碰撞.在運動小車上固定藍色頻閃二極管,被碰小車上固定綠色頻閃二極管,在運動小車上固定鐵塊以增大質量,兩輛小車都固定彈簧片.測得運動小車質量m1=236.0g,靜止小車質量m2=126.5g.拍攝照片如圖7所示.將照片導入PPT,測得碰撞前運動小車7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5.50,碰撞后運動小車7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1.40,被碰小車7個時間間隔的移動長度是7.30.碰撞前的動量表達為p1=m1L1=236.0×5.50=1 298.0,碰撞后的動量表達為p2=m1L2+m2L3=236.0×1.40+126.5×7.30=1 253.8,誤差為3.4%.碰撞前動能表達為Ek1=m1L12=236.0×5.52=7 139,碰撞后動能表達為Ek2=m1L22+m2L32=236.0×1.42+126.5×7.302=7 203.7,碰撞前后動能基本相等.

圖7
用自激式頻閃攝影進行教學,既讓學生學會頻閃照片記錄信息的分析方法,也使學生對頻閃攝影增強感性認識,同時用來自身邊的器材進行物理實驗研究,具有獨特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