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源
(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四川 成都 610061)
對于涉及打點計時器的實驗題中,有兩類問題是經??疾榈?一類是求解加速度,另一類是求解瞬時速度.它們來源于一個基本模型,但考查時往往有拓展.筆者目前所用的教科版教材《物理》必修1中,對“逐差法”有所淡化.因此,本文在歸納打點計時器的兩類問題的同時,也有類似的淡化趨向.
圖1已知x1、x2、T;或按圖2,已知x1′、x2′、T,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1)問題1:求解加速度.
解答方法:若是按圖1,應用公式Δx=aT2可得a=若是按圖2,即為代入數據即可.
(2)問題2:求解某點(比如點1)的瞬時速度.
解答方法:按圖1,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瞬時速度,即得;若按圖2,則代入數據即可.
圖3已知X1、X2、T;或按圖4,已知 X1′、X2′、T,回答下列問題.

圖3

圖4
(1)問題1:求解加速度.
解答方法:若是按圖3,應用公式Δx=aT2可得a=若是按圖4,即為代入數據即可.
(2)問題2:求解某點(比如點3)的瞬時速度.
解答方法:按圖3,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瞬時速度,即得;若按圖4,則代入數據即可.
若是要算中間其他各點的瞬時速度,則需要告知每段的具體距離,再根據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瞬時速度來進行計算.
對于奇數組數據的情況,一般來說,可以不要第一組或最后一組數據.先變奇數組為偶數組,再按上述辦法分為兩個大組,由相應公式計算.但若是最中間的一組數據不知道,則只能用“逐差法”求解.

圖5
如圖5所示,若已知x1、x2、x3、x5、x6、x7以及各段時間間隔T(假設x4未知).
(1)問題1:求解加速度.
解答方法:應用公式xn-xm=(n-m)aT2,根據“逐差法”可得再計算平均值為代入數據即可.
(2)問題2:求解某點(比如點0、1、2)的瞬時速度.
(1)每段時間間隔T,有的是0.02s,有的是0.1s.當然,也有其他可能.
(2)注意各段距離的單位,一般是cm甚至是mm.一般要先將其轉為m(米).
(3)注意每段數據的告知形式,是采用的x1、x2形式,還 是 x1′、x2′形 式 .
(4)注意公式Δx=aT2與xn-xm=(n-m)aT2的區分.在上面的講述中,分別有出現和a1=這樣的表達式,其分母形式有區別,就是因為各自應用了不同的公式.
(5)注意題中是否要求保留幾位有效數字.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求各點瞬時速度的目的,原本是為了作出v-t圖,然后再根據圖像以作圖法求加速度.但一般獨立考查的時候居多.
例1.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一輛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圖6中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畫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單位:cm)如圖6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計算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字)

圖6
答案:0.495~0.497m/s2(注:漏寫單位要扣分)
例2.在某次實驗中得到如圖7所示的一段紙帶,已知每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且測得AB=7.65cm,以及BC=9.17cm,由此可知,打B 點時物體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數字)

圖7
答案:2.10.
例3.(自編題)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流是低壓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電源,若電源頻率是50Hz,則它每隔________打一個點.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8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F、G為相鄰的計數點.由于打點計時器出現偶然問題,導致C、D、E的點跡模糊不清,只有A、B、F、G才是清晰可測的.該實驗的操作者本可以直接測量出點A、B的間距和點F、G的間距,再利用公式xn-xm=(n-m)·aT2來計算小車的加速度.但為了避免出現較大的相對誤差,他選擇了跨度更大的測量方式.即分別測出了點A、F和點B、G之間的間距,數值如圖8所示.由此仍然可以計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結果保留4位有效數字)

圖8
此后,實驗的操作者想從理論上探究一下,當紙帶上打出D點時,是否能粗略計算出小車此時的瞬時速度.他是這樣來思考的:測出點A、B間的間距,記為xAB;以及點F、G的間距,記為xFG;再把各點之間的時間間隔記為T.則當紙帶上打出D點的時候,小車的瞬時速度表達式可記為vD=________.(用xAB、xFG、T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