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孫 明高
目前來看,從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角度出發的研究在國內外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國內對證券公司風險的管理來看,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主要存在規模小、業務服務單一、風險控制能力不足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在應對即時風險的時候,大多數公司缺乏針對風險的應急措施,無法在短時間內排除風險,這極有可能導致更大的風險出現。同時,針對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的對策還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比如說要擴大證券公司的規模、增加資金的數量、豐富業務領域、根據需要拓寬客戶層面等等,根據證券公司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其中,李淑清、龍成鳳兩位在分析證券公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時,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即我國證券公司面臨著行政干預過嚴的問題,這致使許多證券公司不能適應市場化,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了許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國建立完善的應對風險管理問題的相關制度,從而達到有效規避風險的目的。
縱使我國證券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但是和國際上對證券公司風險規避的研究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增強措施的可行性研究。
從國外對證券公司風險管理問題的研究來看,國外對風險管理的研究相對先進,研究成果相對成熟,具有可行性。比如說在1998年,國際證券委員會就將證券公司的風險分為市場、操作、信用、流動性、系統、法律六個方面。2000年高盛集團又將風險分為市場、信用、非交易和其他四個方面的風險。
從國外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表現在風險管理意識強、注重定量分析、風險控制的措施有力三個方面。第一,風險管理意識強主要表現在國外的企業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非常注重對風險的管理問題,總是能在風平浪靜之時發現隱藏的風險和危機,從而及時地制定出規避風險的措施。第二,國外公司在風險評價過程中能夠用數字說明問題,體現公正與客觀原則,即能做到定量分析。第三,在風險的控制措施方面,國外公司較為注重實際操作的效果,細節的把握,具備有力的控制風險的措施。
目前來看,我國證券公司主要面臨著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制度規范不嚴密、資產比重不均衡、資本規模過小、業務服務及人才培養不到位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證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國有企業的特征,表現為以企業法人機構為主,股東性質相對單一,這致使在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過程中缺乏嚴密的治理結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治理結構缺乏有效性。在股權過于集中的股份制公司里,董事長的職權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他股權所有者,甚至會表現為越權的現象,這無疑損害了其他股東的利益。第二,治理效率低下。我國許多證券公司中存在著不完善的責任機制,這為一些試圖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的人創造了機會,權錢交易成為企業中的隱形收入。第三,包括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員等 “內部人”利用手中職權對公司進行了相對嚴密的控制,致使管理層在面對自己和公司整體利益時不能清楚地分清是非。第四,激勵和約束無法達到共鳴。這會導致激勵與約束不相容的后果。
這里所說的制度特指內控制度,也就是說,在我國的證券公司中,其內控制度規范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缺乏嚴密的規范。形成相應的制度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形成制度空缺風險。制度空缺風險具體表現在出票過分炒作、國債回購、投資盲目等方面,這些都是由于我國債券公司還沒有建立其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所造成的。第二,制度不嚴密造成的風險。從目前來看,我國證券公司的確有一定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從制度結構來看,沒有形成嚴密的制度結構,這樣在實際運行中造成許多經營風險。第三,不遵守規章制度造成的風險。在證券公司內部的一些具有領導地位或是股東在實際工作中不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將私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在政策面前總有對策。第四,制度規范不科學。比如說在我國的證券公司中存在著一種現象,在指揮的時候一人說了算,在執行的時候大家執行,最后如果涉及追究責任的時候,責任最終落到大家頭上,而非指揮者。這種制度規范不科學也必然造成相應的風險出現。
資產比重不均衡主要表現在不良資產比重相對過大。在我國證券公司成立之初,由于還沒有形成嚴密的制度規范和約束體系,致使許多證券公司中都存在著相當部分的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主要表現在淤積款項、應付而未付款項、因連帶責任而形成的逾期應收款項等。這些不良資產給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設置了阻礙。
與國外的一些證券公司相對,我國證券公司顯示出其資本規模小的劣勢。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形成一種業內競爭激烈,而在服務價格和一些中介費用方面卻由政府控制,這樣,是我國原本資金就相對不足的證券公司在資金運行方面更加處于劣勢,在市場管理方面沒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市場。
面對我國證券公司當前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即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共同推進,來應對客觀存在的風險。具體來說要從對凈資本的監管、對從業人員的監督、建立證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證券行業資信評級制度、建立證券公司保險制度、建立證券公司市場退出機制等幾個方面來完善我國公司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償還能力和凈資產是一個證券公司實力的象征,針對凈資本的管理好壞關系到一個債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的高低。建立完善的證券公司資本監管體制是我國證券公司目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證監會和金融工委作為證券公司的監管主體,要結合國內外先進的監管經驗,對其證券從業人員進行監管。具體要做到一下幾點:首先,監管手段要多樣化。證券公司要將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所等部門結合起來進行共同運用包括行政法規監督、人員管理、培訓等多方面監督手段進行監督和管理。其次,全方位監督。即建立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監督體制,將內部監督作為主要的監督方式,并輔之以外部監督。第三,進行有效市場監督。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證券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這個大環境,對從業人員的監督要將市場納入進來,進行包括媒體監督、輿論監督和其他監督并存的多方位監督。
信息披露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約束證券經營者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事關證券公司的發展和信譽。我國政府應該建立以法律規范為基礎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證券公司運行過程中的透明度。其中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公司輕盈情況、財務狀況、發展計劃、戰略部署、報酬等證券公司的相關重大事件。通過對重大事件的披露從而提高證券公司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信心。
通過證券行業信評制度來達到優勝劣汰是非常有效果的。我國可以對證券公司的綜合能力進行測評并公布于眾,從而使那些綜合實力好的證券公司能夠獲取更大范圍的市場,使那些綜合實力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公司被淘汰掉,達到優勝劣汰,促進證券公司風險管理有效性。
我國的證券公司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相應體制還不健全,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來解決證券公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金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3).
[2]威廉姆斯,漢斯.風險管理與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
[3]趙玉英.探討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