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體育部 王 天軍 王 玨瑞 侯 彥超
旅游業是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推進新疆跨越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戰略選擇。隨著新疆新一輪大建設、大開發、大發展的到來和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各類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也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內容更加豐富的旅游活動不斷興起。少數民族體育作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具有廣泛的民俗性,顯著的健身性,良好的觀賞娛樂性和與其它資源良好配套性。以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為載體,充分發揮新疆旅游資源的潛力和優勢,既能促進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又能在旅游活動中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得到交流與傳承。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是一種具有深刻文化內涵與廣泛文化外延的民俗資源,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其特殊的地域環境、生活方式和民風民俗得以形成豐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也創造出了燦爛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當前,新疆通過全面普查,已經挖掘整理出少數民族體育278項,這些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可與各民族文化,古樸的風土風情,各具特色的衣食住行,節日慶典,服飾裝整,工藝特產,風味佳肴,民族歌舞等共同構成具有鮮明的地方和強烈的民族特點的旅游資源。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的豐富僅僅意味著社會所賦予的資源優勢,只有認識到少數民族體育資源對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時,才能將其潛在的資源優勢與生產要素轉變為現實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對推進旅游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新疆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資源,而且其資源依托當地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俗風情,從多角度審視都有旅游經濟發展的潛力,可為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大空間,成為新疆新的經濟增長極。
隨著新疆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在社會經濟等方面日益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經濟帶動能力,使少數民族體育與旅游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旅游經濟發展中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新疆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如天池、喀納斯等的經營者,都借助風景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為依托,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為基礎,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出新的旅游產品。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濃郁地方特點那達慕節,已由單純的娛樂競技活動向多功能、多角度和深層次發展,成為集體育競賽、民族文化、旅游、經貿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草原盛會。2005年博州那達慕節期間,旅游業直接收入840萬元,推動了地區旅游業的發展。2012年巴里坤縣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巴里坤觀光游玩,民運會期間旅游社會總收入1087萬元,被譽為新疆“高空王子”的達瓦孜第六代傳人阿迪力,2000年成功策劃了新疆喀什地區首屆達瓦孜旅游文化藝術節,除了達瓦孜表演外,還有刀郎舞、塔什庫爾干鷹舞、十二木卡姆表演等,為當地帶來了33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在當前體育市場和旅游經濟發展氛圍的影響下,達瓦孜在產業化道路上的探索也為其他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基礎、融合科學的開發理念的體育旅游開發,有利于挖掘、展示、整合、傳播和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有利于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創新與重構。
新疆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獨特的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各地的游客,隨著新疆旅游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旅游產品不斷成熟,魅力新疆正在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強省邁進。2011年新疆旅游強勁增長,接待入境游客132萬人次,國內游客382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42億元人民幣。接待總人數同比增長26%,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44%。 2012年1~5月,新疆累計接待國內旅游者近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百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40萬人次,旅游收入八千萬美元。 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少數民族體育伴隨著各種博覽會和文化藝術活動及各種形式的旅游節在全疆遍地開花。旅游活動是一種流動的活動,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過程。隨著旅游者的流動,為不同社會群體的接觸和民族體育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頻繁交流的過程。事實上,作為旅游者觀賞和體驗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平臺,旅游早已成為了客觀的民族體育文化交流方式,架起一座傳播民族體育文化,促進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橋梁,極大的推動了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少數民族體育與旅游經濟的發展唇齒相依,水乳交融而密不可分,少數民族體育帶動旅游發展,旅游發展促進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的開發,這是雙向互動的利益取向使然。少數民族體育搭臺,旅游經貿唱戲,互利互惠,全面促進的事實,近年來在體育和旅游活動中得到得到充分表現和發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是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全國援疆工作的推進為新疆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從而給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業帶來空前生機;二是新疆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和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體育與旅游互動發展的優勢日益顯現,文化內涵豐富的民族體育、秀麗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結合具有帶動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潛力;三是新疆作為中國連接亞歐大陸的橋頭堡,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擁有17個一類口岸,烏魯木齊機場已逐漸形成輻射全國乃至東亞、南亞、西亞和歐洲的國際航空市場的航線網絡格局,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交通優勢。四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少數民族體育資源轉換和旅游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為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先進便捷的技術條件。
新疆少數民族體育與旅游經濟發展的協調與互動,要以新疆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依托,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為基礎,將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地域特色與少數民族體育資源有機結合,充分把握并有效體現資源間的內在關系,促進各類資源合理開發和高效配置,不斷打造節慶品牌的新亮點和新賣點,形成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必須加大力度,進一步挖掘、整合和提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豐富內涵,加快民族體育資源的開發創新,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深度開發高品位、特色鮮明的旅游精品品牌,構建適合新疆發展的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經濟互動發展模式,實現互動雙贏。加大跨省區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借助新一輪援疆省市 “旅游援疆”,的新契機,加強與援疆省區旅游合作,聯合推出旅游精品路線,進一步加大客源市場開拓力度,建立客源互送機制,在保持大眾觀光旅游客源穩步增長的同時,大力拓展中高端會展、休閑度假、體育等特種旅游客源市場,促進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提高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旅游景區設施建設,加大旅游監察執法力度,凈化旅游市場秩序,提升旅游市場服務質量,規范旅游企業經營行為,為廣大旅游者創造優質的旅游環境。推進旅游宣傳促銷創新,樹立新疆良好的旅游形象,擴大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讓世界了解新疆、讓新疆走向世界。發揮新疆旅游集團優勢,構筑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文化、生態的旅游經濟產業群體,走少數民族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道路,推動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西部重要旅游勝地。
[1]王天軍.發展民族體育旅游業的前景與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2).
[2]王歡,臧留鴻.新疆那達慕草原節發展現狀研究[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6(1).
[3]新疆旅游收入首突破440億元[EB/OL].http://www.iyaxin.com.2012-01-10.
[4]鐵路讓新疆旅游蛋糕越做越大[EB/OL]. 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08-08.
[5]王天軍.新疆體育產業資源開發及利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