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云南省經濟研究院 張文韜
服務業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服務業發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產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明顯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中,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所以處于先進狀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務業發展迅速。一些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之所以長期處于落后狀態,服務業發展緩慢[1]。
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范圍內,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平均已達60%左右,中等收人國家平均為50%左右,高收人國家平均為65%,部分高收入國家已達到70%以上。實踐表明,服務業不僅僅為福利型和公益消費領域,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2010年,云南全省生產總值為7220億元,其中服務業總產值為2890億元,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為36.2%。可見,服務業對云南GDP的貢獻和拉動已經實現了在三次產業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與第一、二產業相比,服務業有兩個顯著效應,一是“服務效應”;另一個是“就業效應”。由于服務業是專門提供服務的,需要人的直接工作或勞動來完成,不能輕易替代。因此,服務業更具有密集使用勞動力的特點,其要素投入中勞動所占比重較大,“資本—勞動比率”較低,就是說,單位資本投入在該產業中吸收的勞動量較多,勞動就業的成本較低。
2010年云南省全社會從業人員總數為2765.9萬人,其中服務業從業人員為746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總數的27%,是排列在農業之后全省第二大就業部門。與1980年相比較,云南省2010年比1980年全社會從業人員新增加了949.3萬人,其中:農業新增從業人員515.3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57%;工業新增從業人員96.8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2.72%;服務業新增從業人員337.2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6.74%。可見,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服務業成為了云南省吸納新增從業人員增長最快的領域。
當前,云南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都與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層次太低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農業市場化程度低、工業效益差、服務體系不健全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云南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發展服務業,投資少見效快,可以較快地改變云南三次產業不協調的狀況,并通過服務業的間接和滲透效應,促進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全面建設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文化、旅游、體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等方面,都給我們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必須要加快發展服務業。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在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將不斷會有新的需求出現。
建國以來,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云南省服務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云南服務業發展水平低,服務業發展水平與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和我國經濟發達省市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2010年云南省服務業產值的絕對量在除了臺灣、香港和澳門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列21位;服務業產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在全國排列第18位;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在全國排名處于最后一位;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在全國排列第19位。總的來看,云南服務業發展水平在全國處在中下游水平。
2010年,云南服務業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兩大傳統行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4.1%,房地產業所占比重為12.87%,其他服務業所占比重為43.03%。
云南傳統服務業不但所占比重較高,且升級改造的步子不快,進一步發展的優勢不明顯,如作為云南服務業中支柱行業的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在運用連鎖、代理、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和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方面顯得相當滯后。可見,云南服務業的結構性滯后較為突出,傳統的低層次服務業仍占相當比重,而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
云南各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服務業發展極不平衡。2010年云南全省人均服務業平均產值為2041.23元/人,其中服務業最為發達的昆明市人均服務業產值高達7523.09元/人,人均服務業產值最低的昭通市,人均服務業產值僅為979.02元/人,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昆明市人均服務業產值為昭通市的將近8倍。
2010年云南服務業發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769.78億元,占全省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的62.24%,高于全國56.54%平均水平,這一投資比重在全國僅次于北京、上海、重慶、江西、廣西、陜西、西藏,位居第8位,但是2010年云南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列第19位,服務業產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在全國排列第18位。
總體來看,全要素對云南服務業的貢獻率從1978~2010年變化不大,并且略微有所下降,可見云南服務業發展目前還是處在一個靠高投入帶動增長的初級階段,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經濟效益,加快制度創新等方面所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等“軟要素”對云南服務業發展的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云南服務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滯后。金融、鐵路、電信等行業存在的壟斷經營、限制經營等情況非常嚴重,其服務產品的價格仍以政府制定和管理為主,市場決定服務產品價格的機制尚未建立,存在著服務質量差、價格高、乏力創新活力等問題。在服務業領域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不分,行業壟斷現象比較突出,社會資本難以進入,因此,需要加快推進服務業的市場化和社會化體制改革。
針對目前云南省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協調的狀況和服務業面廣、行業多的特點。云南服務業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優化內部結構,確定發展的重點。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明確發展重點,可以起到以點代面的作用,促進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是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前提。為調動多方面發展服務業的積極性,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每年從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采取服務業引導資金補貼和貼息方式,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主要用于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服務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和新興行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等多種方式擴大服務業資金來源,加強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增強服務業發展后勁,真正發揮服務業創業成本低,帶動就業容量大的優勢。
云南服務業未來的發展必須把深化體制改革作為突破口,完善運行機制,理順管理體制,提升服務業發展的效益和活力。要運用市場機制,按照政企業分開的原則,以產業化、社會化為目標方向,逐步實現絕大部分服務業企業和單位由福利型、事業型向經濟型轉變。政府應該重點發展公共性服務業,市場主要發展營利性服務業,政府對服務業的投資主要放在提供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行業,要在政策、經營條件等方面給予這些行業適當支持,鼓勵其發展。
加快服務業發展,需要放寬政策,形成一個適宜的政策環境。對服務業放寬政策后還要加強宏觀管理和監督。首先,要加強行業自律。要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的改革,促進行業協會商會依法設立、民主管理、自我發展制度的形成。其次,強化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自然壟斷服務產品價格聽證、審議、征求意見等形成機制。最后,建立起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服務業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必須置于一定的監督機制之下。
人是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思想覺悟高、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高素質的人。與第一、二產業相比,服務業中有許多行業都是新興行業,如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工作,對科學知識、專業技術的要求都很高。飲食業、旅館業、商業等雖為服務業中的傳統行業,但在新一代消費者逐漸占據主流的過程中,這些行業的經營難度也越來越大,沒有開拓創新的精神,沒有競爭和發展意識強的人,也是干不好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低、人才缺乏是困擾當前云南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所以,要加快云南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加大服務業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建設,從而為云南服務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1]翟麗紅,楊藝.關于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2).
[2]彭志龍.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第三產業比重[J].統計研究,2001(3).
[3]汪小勤,潘映商.第三產業的就業效應及意義[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4]魏作磊.對第三產業發展帶動我國就業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4(3).
[5]李江帆.第三產業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若干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1(10).
[6]高雙春.充分認識第三產業的作用[J].經濟工作導報,1998(5).
[7]李繼云,孫良濤.云南第三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10).
[8]敬嵩,胡強,陳琳.用TFP解析西部發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3).
[9]雷明,馮珊.全要素生產率(TFP)變動成因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6(4).
[10]朱杏珍.當前發展我國第三產業的對策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0(4).
[11]佘健明.加快我國第三產業發展[J].中國投資,2000(10).
[12]陳可,顧乃華.城市化與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辯證思考[J].南方經濟,2002(4).
[13]蘇雪串.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