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 尹葉青
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綠色物流提出了全新要求。通過綠色物流,實現了物流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物流發展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需求,這也是成為物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綠色物流的發展,既可提高企業經濟利益,又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因此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也稱作環保物流。主要指為了滿足客戶需要,將綠色供給主體與綠色需求主體相結合,避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危害,實現對物流運營環境的凈化,充分利用物流資源。因此,可從兩方面認識綠色物流概念:一是對物流系統中的污染因素實行有效控制,合理規劃與制定決策減少環境污染;二是綠色物流也是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
綠色物流主要指在物流作業的各環節、管理的全過程實行綠色化。主要包括集約資源、綠色流通加工、綠色包裝、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等多方面內容,在物流管理方面包含綠色信息搜集和管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各種綠色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將其應用到物流管理過程中,實現物流綠色化流程。綠色物流的發展是建立在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相統一的基礎上,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第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速度的加快,人類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能源危機、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環境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視,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也為綠色物流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礎,能夠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
第二,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發展綠色物流的動力。以國際綠色物流的成功經驗來看,大多發達國家綠色物流的成功應用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積極倡導。例如加大促進環保事業的資金投入;開展監督環保工作;制定專門政策和法律法規指導企業環保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為綠色物流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第三,國際物流行業競爭的加劇也間接促進了綠色物流的發展,傳統的物流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物流行業的需求,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需要不斷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綠色物流正是這一戰略的必然產物。在綠色物流應用過程中,通過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等經濟活動,可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在倉儲、運輸、裝卸、分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中實現綠色化,能夠有效減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隨著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給綠色物流帶來了技術保障。例如新式車船、廢物實時處理技術、保險儲藏技術以及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物流的發展。
在我國物流行業日趨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引入先進的物流理念,也是構建節約型社會、和諧社會與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的必然趨勢,因此大力發展我國的綠色物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1999年由中國科學院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實現的目標,包含了實現能源消耗的零增長,實現生態退化的零增長。一直以來,我國的社會各個領域都堅持科學發展觀,因此我國的物流行業也必須堅持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實現綠色物流,以發展經濟為主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我國正式加入WTO,我國本土企業與國際市場的交流也逐漸頻繁,而我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在物流行業發展綠色物流,能夠淡化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增進企業間的國際交流合作,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
建立健全我國的綠色物流體系,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使傳統物流行業向專業化、國際化方向轉變,能夠大幅提高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經營成本,發揮綠色物流的節能、高效、少污染的優勢,促進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很多國家或國際組織制定了與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里約環境和發展宣言”、“蒙特利爾議定書”、“京都協議書”等。我國也早在1987年出臺了《環境保護法》,以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避免更多污染的侵害,確保人類身心健康,對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正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內容,這就要求物流行業必須建立相應的綠色物流體系,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和違反法律的成本。
綠色物流是21世紀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在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綠色物流發展已經日趨完善,而我國綠色物流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流企業的綠色物流觀念淡薄,從綠色物流的發展動因可以看出其產生是源于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但是就我國綠色物流發展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還有巨大的差距,因此無論是政府領導還是企業領導對綠色物流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思想認識的層面上,這就導致綠色物流理念不能完全應用于物流行業發展當中。而大部分物流企業又片面追求局部效應和短期的經濟效益,致使綠色物流只停留在理論階段,甚至一些企業誤以為綠色物流是一種環保理念,這些客觀因素制約了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
第二,發展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滯后性,致使物流的發展與我國市場經濟、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等不相符。與諸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交通運輸業尚不完善,影響了現代的物流和配送,綜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規劃沒有完全實施。
第三,我國的綠色物流技術含量不高,綠色物流得以順利發展的關鍵是掌握與應用綠色技術。我國綠色物流技術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缺少先進的物流設備,例如在搬運工具中使用人工搬運車、手推叉車等;二是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落后,例如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不規范、缺乏庫存查詢、貨物跟蹤、訂單管理等物流信息服務,這些都對物流的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產生影響,制約了綠色物流的開展。
第四,我國物流標準化的運行效率不高,物流標準化作為整合資源的基礎工作,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各種設備、流程標準化;信息標準化;管理模式標準化。但是在實際的物流運行中,標準化實施程度并不高,直接影響了綠色物流的發展。
第五,物流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綠色物流發展無章可循、無法可依。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加大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是關于物流行業的政策和法規制定相對較少,這也導致了物流行業管理存在諸多問題,而物流行業發展的不規范,阻礙了綠色物流全面開展。
第六,綠色物流行業的專業性人才緊缺。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是物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基礎,然而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造成綠色物流行業的專業性人才緊缺的原因,一是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落后,二是缺少物流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徑。
綜上幾點,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發展綠色物流仍存在一些阻礙,若想進一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必須不斷深入探索,尋求發展綠色物流的有效策略,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物流行業健康、長遠地發展。
鑒于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理論認識的薄弱,要在政府和物流企業兩個方面推進物流綠色化進程。首先是政府部門要依據綠色物流理念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政府決策,為綠色物流發展提高有利保障。其次是對于物流企業自身,要強化對綠色物流理念的認識,制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綠色物流發展的內在動力,保障綠色物流的順利發展。
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規劃,是綠色物流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的倉儲中心多是平房,而運輸方式通過鐵路、公路、水運、航運、管道等,如果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直接影響綠色物流的運行效率。因此,國家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在發揮現有的設施綜合效能的同時,加快綜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與規劃。
完善法律法規是建立綠色物流的法律體系的重要保證。實施《環境保護法》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規范物流企業的行為,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
我國的綠色物流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支持,如電子數據交換、射頻技術、企業資源規劃、全面質量管理、全球定位系統等,全面提升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完善體系標準化進程,實現物流行業間的數據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為綠色物流的發展創造條件。
綠色物流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復合型綠色物流人才支持綠色物流的發展,因此要加大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拓寬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為物流企業輸送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人才,而對于物流企業現有從業人員,要增加企業培訓,通過短期的專業培訓或在崗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綠色物流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我國發展綠色物流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21世紀物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突破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瓶頸,實現綠色物流的全面建設,需要不斷整合物流資源,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綠色物流意識,增強綠色物流競爭力,促進我國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蘇俊英.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下的綠色物流發展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產業經濟學,2009(6).
[2]楊國川.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2).
[3]李志遠.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價值工程,2010(8).
[4]王俊峰,王蘭.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科技和產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