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王瑀 賴斌 裴瑋
生態脆弱是指生態環境系統的原初相對平衡狀態極易遭到破壞而惡化,又極難恢復或建立新的更加優化的相對平衡狀態;國內某些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充分證明:一旦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甚至無法恢復。
生態脆弱民族地區由于其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環境賦存和獨有的民風民俗文化對外界構成了吸引,成為外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綜上,我們說生態脆弱民族地區依托自身優勢與旅游相結合,發展旅游產業,是其實現產業發展,經濟提升,最終達到惠民目標的最優選擇。
生態脆弱民族地區的旅游惠民應該是長期性的、持續性的,而不應該是短期性的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因此,這里產生一個矛盾,生態脆弱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如何在二者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旅游惠民”?在生態脆弱民族地區旅游開發與真正意義的旅游惠民、旅游可持續發展之間本文提出了基于“碳足跡”計算的低碳循環模式。
“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是特定活動、特定產業或特定地區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趙宏宇等(2010年)從一級碳足跡和二級碳足跡入手來探討其與城市規劃的結合點,并提出企業和個人碳足跡的計算方式,但僅僅限于對二氧化碳排放進行說明,沒有考慮到其他溫室氣體。
民族地區旅游惠民相關問題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族地區旅游扶貧的研究。所謂扶貧旅游(PPT, pro-poor tourism)就是有利于貧困人口的旅游,是通過開發旅游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使旅游業成為區域支柱產業。陳國生(1998)提出黔江地區以旅游資源開發和扶貧為重點的戰略措施。
如上,在這里生命周期評價的目的是進行一個旅游區的環境承載力的評價,進而構建一預警模型;一個閉合的旅游區系統是生命周期評價的范圍。實際上,從最終目的看,旅游區環境承載力的評價是旅游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因為旅游產品生產的同時進行消費的特征,不像工業產品那樣,消費使產品消亡或磨損,旅游產品是一個循環的投入產出的過程,它的絕對產出在本文當中是二氧化碳。因此,各個階段碳足跡的產生從長遠來看可以在旅游區環境承載力當中考慮。
依據生態脆弱民族地區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特性,分別從生態環境承載力、旅游區空間承載力、居民心理承載力、經濟承載力(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接待能力)四方面評價。
3.3.1 旅游區環境承載力分析
生態環境承載力(ZEBC)。生態環境承載力是指生態環境不被破壞條件下所允許的游客數量。其函數式:ZEBC=min(WECC,AECC,SWCC)
主要有三個分量:WECC為水環境承載力。取WECC污水日處理能力/人均污水產生量;AECC為大氣環境承載力。取區域大氣環境容量/人均廢氣產生量;SWCC為對產生固體廢棄物的承載力。取固體廢棄物日處理能力/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固體廢棄物量;
(1)資源空間承載力。(RECC)。其定義為:
(2)居民心理承載力(PECC)。是指旅游目的地居民從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數量(人/天)。其表征最主要的是游居指數。
(3)經濟承載力(DECC)。其函數式為:
DECC=min(DECC1,DECC2,…,DECCi),式中:DECC為經濟承載力(人/日)
其中,DECCi為第i種基本要素供給量形成的經濟承載分量,Si為第i種要素的日供給量(量/天);Di為第i種要素的人均日需求量(量/人·天)。
根據木桶原理短板效應,旅游區環境綜合承載力的大小取決于四個分項的最小值,因此,TECC=min(ZEBC,RECC,PECC,DECC)
3.3.2 旅游區環境承載力影響評價
(1)環境承載力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運用德爾菲法和專家意見法構造判斷矩陣。以1,3,5,7表示前者與后者相比對環境承載力貢獻一樣重要、重要、比較重要、很重要。
表1
用matlab7.0軟件計算W(k-1)=(W(k-1)1,W(k-2)2,…,W(k-1)n(k-1))T表示第k-1層上n(k-1)個元素相對于總目標的排序權重向量;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4.6173;
構造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的基礎上,運用matlab7.0軟件得出:
ZEBC中WECC表征指數為0.3;AECC為0.3;SWCC為0.3;RECC中旅游空間指數為0.6;旅游時間集中指數為0.2;旅游停留指數為0.2;PECC中的游居比基于本文碳足跡研究,暫不考慮;DECC中旅游經濟指數為0.15;住宿承載指數為0.35;供水承載指數為0.25;交通承載指數為0.25;
(2)與旅游區生命周期相結合的環境影響評價
如上,旅游區環境承載力函數為:
其中:K1、2、3表示WECC、AECC、SWCC在生態環境承載力當中的權重指標;t表示時間;
居民感知指標在這里可以忽略不計。目前旅游區環境承載力主要是以旅游地游客量來計算的,在這里以一個人在旅游區的吃、住、行、游、購、娛為功能單位。
其中:CFP為碳足跡,Ci為第i種旅游功能的碳足跡排放。
因此,對于環境的影響極值為在某一時點(t)上,第i種旅游功能的環境承載力,如在某一時點上,旅游區以面積算最大能容納的客流量值。所以,在t時點上,旅游區的碳足跡排放函數擬為:
Cit為i旅游功能在t時點上的碳足跡;為個人在i旅游功能時的平均碳足跡;
整個旅游區某一時段的碳足跡排放即環境承載力指數為:
3.3.3 結果闡釋
在上述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及其權重的確立基礎上,本文擬采用功效系數法對預警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按以下規則確定單項功效系數;指標數值(實際值)越大越好的,可定義為極大型變量,如RECC中的旅游空間指數;指標數值越小越好的,可定義為極小型變量,如DECC中的旅游經濟指數;指標數值在某一點最好的,可定義為穩定型變量;若在某一區間內最好,則可定義為區間型變量。對上述4類變量分別設計單項功效系數,其中滿意值取標準值;不允許值取平均值.
極大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f1
穩定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f2
極小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f3
區間型變量單項功效系數f4
綜合功效系數(環境承載力預警指數)
基于以上的分析,這里的環境承載力預警指數只是標度在旅游活動過程中碳足跡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沒有考慮其他影響。
根據綜合功效系數的數值大小,可將警情劃分為相應的警限區間,通過觀測綜合功效系數所在的區間監測警度,預報警情。
≤60 巨警; >60-70重警; >70-80中警;
>80-90輕警; >90無警
在碳足跡評價、預警模型構建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改進:運用德爾菲法和專家預測法,構造判斷矩陣的過程;碳足跡評價中其他環境影響因子與二氧化碳的轉化;碳足跡生命周期評價中旅游地生命周期說明。
如上,這些問題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加以改進完善,碳足跡生命周期評價在旅游產品中如何構建,如果不用旅游地環境承載力來轉化,那么其閉合生命周期系統如何構建,如何列出生命周期評價清單等問題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1]張國忠.生態脆弱地區旅游開發的環境影響及其對策——以新疆四地州旅游戰略規劃為例[J].中國沙漠,2006,26(1).
[2]Anon.Practices urged to lighten carbon Footprint[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8.9:483.
[3]趙宏宇,郭湘閩,褚筠.“碳足跡”視角下的城市規劃[J].規劃師論壇,2010(26).
[4]羅運闊,周亮梅,朱美英.碳足跡解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