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陳敬芝
探險旅游是指由諸如旅行社和俱樂部一類的探險旅游企業或個人組織策劃的,在無安全保障且旅游者不熟悉的地方進行的,能使旅游者體驗特殊感覺,可以滿足旅游者探險體驗需求的,產生社會和經濟雙重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動的總稱。
旅游風險指旅游者在整個旅游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風險的產生主要存在于旅游地點對旅游者提供的服務條件及旅游行程中。探險旅游風險主要包括旅游地點本身存在的風險,這些風險受文化、區域、季節、氣候、路線等的變化而有所差異。
1.3.1 探險性和新奇性
從某種程度上說,探險旅游具有冒險的因素,這種冒險因素的存在,在加之探險旅游路線和項目豐富的內容,使游客能檢驗和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耐力、體力、心理素質、遇到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也讓旅游者體驗到了非同尋常的樂趣,滿足了游客的探險心理。探險旅游項目能夠突出主題,線路設計新穎獨特,甚至在旅程中的每個節目、每個點都設計新穎,使游客每天“驚喜驚險”不斷。
1.3.2 體驗差異性和自主參與性
探險體驗旅游者通過接受挑戰、戰勝困難、體驗各種經歷這一過程,可以得到強烈的自我滿足和特殊的體驗。由于旅游者在個人體質、情感經歷、智力方面和探險需求方面有所不同,每位旅游者能夠獲得不同的探險體驗和不同的心靈體驗,如痛苦與快樂,成功與失敗等。在探險旅游中,游客可以自主參與各項活動,在活動中施展自身才華,充分發揮自身潛力,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光的同時,又能體驗到自身才能和潛力得到體現的滿足感。
1.3.3 主題性和選擇性
探險旅游的體驗主題性較強,一般情況下,探險旅游都會選擇在具有獨特文化和原始自然景觀的環境中開展,探險旅游的目的地都具有最原始、最真實和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文化環境和生活方式,這些都將讓旅游者體驗到特殊的旅游環境。探險旅游通常選擇在未開發的、自然環境原始的、優美的地方進行,這些地方使探險旅游者的體驗更加真實。探險旅游者要有特殊的探險旅游愛好、身體強壯并且有較高的技能;因探險旅游花費較高,所以探險旅游者還要具有較好的經濟條件。
1.3.4 專業性與技術性
探險旅游組織者不僅自身要具備探險旅游的常識,還要根據旅游項目的特點,向游客傳授野外旅行的基本常識,比如探險裝備的使用、野外露營注意事項、方向辨認及消毒等;另外,探險旅游者對漂流、跳傘、攀巖、崖降、太空探險等的專業技能必須熟練掌握。探險線路要體現自然環境與人文條件和諧、生態環境較集中的要求,旅游行程安排要有松有緊,這樣既可以使旅游者保持體力,又對其心理和身體極限產生一定挑戰。探險旅游者還要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必要時協助旅游者排除危險,這些都要有一定的技術性和專業性。
1.3.5 安全性與冒險性
探險旅游要以“安全第一”為原則,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保證探險旅游的冒險性,這樣游客就可以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下,獲得驚喜的體驗。探險旅游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冒險體驗,如果沒有冒險性,將大大降低游客體驗的刺激性。因此,只有保證探險旅游的冒險性,才能使游客獲得“高峰體驗”和最大滿足感,
就大的類別來說,探險旅游主要有陸地探險旅游、水域探險旅游以及空中探險旅游。陸地探險旅游主要有叢林、登山、洞穴探險、蹦極、荒野探險、森林探險、騎摩托車、山地車、自行車、徒步穿越、野營、拉練、野餐、狩獵、背包旅行、南極和北極探險、滑雪、越野車探險、狗拉雪橇以及攀巖等等。水域探險旅游主要有跳水、海上沖浪、漂流、皮艇、潛水、木筏、激流泛舟、獨木舟、帆板運動、巡航探險、峽谷穿行以及海底探險等。空中探險旅游主要有絕壁彈跳、直升機飛行、跳傘運動、降落傘飛行、乘風花香、熱氣球、帆傘運動、空中滑翔、太空旅游等。
探險旅游,顧名思義是為了探知不熟知或者存在風險的地方,所以其旅游環境必然不是絕對安全的,而環境的風險因素包括社會環境方面的風險因素、自然環境方面的風險因素以及突發事件。社會環境方面的風險因素主要是指當地的社會治安、民俗傳統甚至政治環境等;自然環境方面的風險因素是指各種自然災害,如沙塵暴、海嘯、洪水、暴雨、滑坡、地震、泥石流以及坍塌等。突發事件是指發生概率非常小的,突然出現的物品和事件等。
這一方面的風險因素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即設備養護不當、選擇失誤以及供應不足。當組織機構使用的設備不符合安全規范、質量不合標準的時候,或者選用的設備與當時探險旅游的具體情況不完全適合,或者不適合某些使用者或者參與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惡劣的環境下設備無法正常工作。這些都是在設備方面存在的一些風險因素。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探險旅游的組織行為都是民間自發,旅行社有組織的探險旅游行為較少,因為旅行社首先考慮的還是安全問題,基本上不會組織對旅客人身安全存在隱患的旅游行為。而民間組織的探險旅游的方式主要是在網上發帖組織隊伍以及俱樂部組織探險等。而在這樣的組織形式中,組織者很多沒有足夠的風險和安全意識,缺乏領導旅游組織的經驗,專業素質不高,導致不能準確地選用適當的設備,管理不善。同時,在很多問題發生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旅游者沒有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組織者認為自己沒有多少安全責任,安全責任都是旅客自己負責,所以更加降低了組織者的安全意識。
旅游者方面存在的風險因素具體有三個方面的表現:個人原因、不安全行為以及溝通不良。個人原因主要是存在于自身的一些原因,如近期受過傷但是還沒有復原,身體機能出現不適應現象,缺乏經驗但又過分自信,安全意識不夠等;不安全行為是指旅行者不按照安全規范進行操作,不按照統一的步驟進行探險旅游,而是故意賣弄炫耀;溝通不良主要是指由于風俗習慣、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旅游者與旅游目的地民眾溝通不暢,對講解的領會程度不同,對自己能力的估計不準確等。
京華時報報道:“12月12日,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通過網上拼團的方式,組團前往黃山未開發區域探險時迷路,經當地部門全力搜救后安全脫險,但黃山風景區公安局的民警張寧海在營救行動中不幸墜崖遇難。”東營日報報道:“清明小長假第一天,38名高校師生和一名公司職員攀登北京房山周口店貓耳山時,因迷失方向被困山中。”這兩起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旅游者對環境不熟悉,在具有危險性的環境中迷路;又沒有專業的組織者,都是自發組織。
2006年5月3日,一批北京游客在庫布齊沙漠遇險,經過長達22小時的營救,1名IBM北京公司的27歲女職員小倩經搶救無效死亡。據每日新報記者了解,“這支沙漠探險隊是清華大學研究生韓凱和11名朋友自發組成的。他們于5月1日到達庫布齊沙漠,準備第二天出發,利用3天時間徒步橫穿庫布齊沙漠。誰知剛剛走了1天多,在沙漠腹地,小倩出現不良反應暈倒,同行人員一面用濕巾紙為其降溫,一面輪流進行人工呼吸搶救,但悲劇還是發生了。”根據醫生的判斷:“探險隊員對沙漠探險旅游的危險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于自己的身體狀況估計過于樂觀。12名探險隊員平均每人所背飲水、食品等物品達20公斤,沙漠長途跋涉,體力大量消耗,造成這次被困。”這是一起典型的個人因素所導致的事故,探險者沒有足夠的知識又盲目地進行,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總體來說,探險旅游有很多不確定的意外因素,對這些可能存在的意外因素的風險進行評估,確定其出現的機率及嚴重后果,對于及時規避風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個職能應該由政府相關部門承擔。首先,委托探險專家到各個探險旅游資源點進行實地調查,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類別的劃分;第二,設定統一的風險指標體系,根據這個體系來對專家的實地調查結果進行風險評估,劃分各個類別各個地方探險旅游的風險等級,并及時地向公眾公布,使旅游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探險目的地,減少游客的盲目性和輕率性;第三,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關于探險旅游資源在開發和利用上的法制體系,對探險旅游產品的規模和內容進行嚴格的控制,使其處于有序發展的狀態。
健全的救援系統是在探險旅游風險出現之后能夠在第一時間提供救援的保證。這個體系應該包括直接救援機構和間接救援機構。直接救援機構包括旅游景區、旅游管理部門、旅游組織單位、事故發生地居民、政府職能部門以及醫療部門等。間接機構包括通訊部門、新聞媒體以及保險公司等。兩種機構要相互合作,才能將風險后果降到最低。
這些制度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保險制度,豐富關于探險旅游的保險產品;第二,探險旅游申報制度,建立起執業資格認證以及特殊技能培訓體系。
各級部門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媒體手段,如網絡、報紙、廣播以及電視等,對公眾加強探險旅游的安全教育,將各個事故發生的原因向公眾播報,要對“安全至上”的觀念進行大力普及,使游客增強安全意識,以及對探險旅游的認識,理性出游。
[1]鄒統釬,叢日芳.探險旅游的安全管理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2]宋增文,向寶惠,王婧,鐘林生.國內外探險旅游研究進展[J].人文地理,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