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 何萌 詹君恒
1997年,美國“社會責任國際”組織發起、設立了“SA8000標準”。 SA8000標準是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目的在于通過有道德的采購活動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條件,最終達到公平而體面的工作條件。該認證標準涉及童工、強迫勞動、健康與安全、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歧視、懲罰措施、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管理系統等九個方面的內容。自2002年以來,國內絕大多數外貿企業開始面臨著社會責任的審核與要求。目前,受SA8000約束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如電子、服裝、紡織、制鞋、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這些行業產品占據了泉州出口產品的絕大部分,因此,面對SA8000認證在中國的推行,泉州的出口企業受到沖擊顯然是無可避免的。本文根據社會責任國際官方網站的數據,從泉州企業SA8000認證現狀和發展態勢入手,來分析泉州企業所受到的影響,進而總結泉州應對SA8000的若干啟示。
1.1.1 總體情況
根據社會責任國際官方網站的數據,我們發現,近幾年,通過SA8000認證的泉州企業數量仍然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卻落后于福建的增長速度。在2005年6月30日到2010年6月30日五年的時間里,泉州企業獲得的認證數量從15個增長到26個,增長了73.3%。但同時期,福建全省獲得的SA8000認證數量卻增長了112.5%。泉州SA8000認證進展出現了這種相對緩慢的態勢,意味著一些泉州企業原本可以爭取到的訂單可能會流向省內或是省外其他地區,這一點應引起重視。
1.1.2 SA8000認證在泉州的行業分布
截至2010年6月30日,泉州通過SA8000認證的企業分布在五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認證最多的行業是服裝,有21家,其次是紡織行業,有兩家,鞋業和塑膠還有電子行業,各一家。
1.1.3 SA8000認證在泉州的地區分布
截至2010年6月30日,泉州通過SA8000認證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四個地區。泉州市區占16家,晉江5家,惠安和南安分別是兩家和三家。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西方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不斷發展,企業在賺錢的同時應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一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SA8000也已經成為公認的企業行為準則。當今時代,通過SA8000標準認證的產品將被認為有人性化、道義化標準,有了這樣的認證標準,在國際市場上自然更受消費者親睞。而沒有獲得SA8000標準認證的產品,無形中將被貼上壓榨工人、不人道、不安全、污染環境等標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產品。這個發展趨勢帶給泉州的出口企業不小的挑戰,目前,泉州的勞動密集型消費品制造企業,如紡織服裝廠、鞋廠等面臨著最大的采購商壓力,并且這一趨勢將迅速擴展到泉州整個制造行業,如工藝品制造業和食品業。2004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強制采用SA8000標準,一些公司則要求合約工廠制定實施SA8000標準的時間表。另外,國內外的相關機構也意識到開展SA8000認證的咨詢和服務工作所能帶來的巨大商機,開始走上咨詢服務前臺,這些都推動了SA8000認證在泉州的發展步伐。
SA8000對泉州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體來看,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2.1.1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速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
現在,整個社會都逐漸地認識到,企業除了盈利以外,還應關注社會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如果說SA8000是社會責任運動的產物和成果的話,那么由于這個運動包括的“遵守商德、保護勞工權利、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慈善事業、保護弱勢群體”等內容具有世界的普遍性和人類的共通性,因而SA8000標準也具有世界的普遍性和人類的共通性。[1]因此,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體現了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對于我們建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是有重大意義的。
2.1.2 進行良好的社會責任管理,使企業除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外,還能獲得良好的商業效益
當前,越來越多的泉州企業開始意識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應該建立在高科技和科學管理及SA8000的標準之上,而單純的依靠低工資的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參與市場競爭,這樣的路子只會越走越窄。SA8000作為繼ISO9000和ISO14000之后的最新管理體系標準,它把人本管理、商業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標化,使人本管理、人文關懷和人性化這些概念變成具體的量化標準得以在實踐中操作衡量,使企業更好地做到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保護人,員工更有責任感和凝聚力,工作更積極主動。現在,有SA8000認證企業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SA8000已逐漸成為企業產品的“國際通行證”,這是大勢所趨,國內外的實踐也都表明,企業進行良好的社會責任管理,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可以獲得長遠的商業利益。如沃爾瑪對其供應商的審核就一直堅持SA8000的標準,但并不影響它在世界五百強中的排名。深圳某合資手袋廠從1992年建廠以來一直是迪斯尼的供應商,于2001年通過了SA8000認證,其后,同樣的產品,該公司的價格一般比對手高出一倍甚至是兩倍,而同一買家的訂單卻不減反增,并且客戶知道它們通過SA8000后,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進行諸多的社會責任檢查了。利潤高多了,和客戶之間的關系也更融洽了。
2.1.3 有利于吸引人才,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而人力資本是創新的動力來源。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建設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樹立團隊精神,和諧勞資關系,調動和激發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責任感,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管理和監督成本而且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還能進一步提高創新水平,改變生產方式,有助于建立科學的風險防范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2.2.1 SA8000認證成為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條件,成為泉州產品出口新貿易壁壘
SA8000規定的標準對于泉州多數出口相關企業來說很難達到,實際上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一般也不容易達到。以SA8000認證作為市場準入條件,將對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產生連鎖性的影響。因為這種貿易壁壘措施一旦影響到貿易,很可能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多個國家,乃至全球范圍。受影響最大的是泉州的紡織業、服裝業、制鞋業、日用品等消費品行業。這些行業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假如企業還沒有通過SA8000認證,要想成為跨國公司的供應商,跨國公司就會按照社會責任標準來考察企業在薪酬、工時、環境保護、社會保險、禁用童工等方面的執行情況。如果企業達不到所列標準的要求,輕則整改,重則取消貿易合作。這些都可能使得泉州地區乃至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低成本國際競爭優勢在這個社會貿易壁壘面前消失殆盡,其結果必然使更多的中小企業被拒之于全球供應鏈之外,同時造成出口萎縮,產品價格下降,遏制地區經濟的發展。
2.2.2 SA8000認證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削弱泉州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泉州的紡織、服裝、鞋業等行業產品對技術和工藝裝備要求不是很高,主要依靠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如果嚴格執行SA8000的規定,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對于原本利潤就比較低的這些行業來說,會極大地影響產品的出口。此外,有些跨國公司通過多家認證機構對企業進行頻繁的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使其利益受到損害。另外,高額的認證(驗廠)費用使企業難以負擔。雖然第一次驗廠不收費,但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沒有企業第一次驗廠就獲得通過。一般認證費用與企業人數有關,1000人左右的企業收費在20萬上下,1500人企業的平均收費是23萬元,每半年復審一次,每次復審都需另繳費用,認證有效期三年,三年后要重新申請。[2]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2.2.3 勞工標準過高且常常與跨國公司的要求存在矛盾
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是每周40小時工作時間,休息兩天和每月不超過36小時加班時間。而絕大多數的出口加工企業是執行不了這樣的工時制度的,幾乎所有的企業基本每天工時達10~12小時,每周工作六天。如果嚴格遵照勞動法,必須增加工人,這會導致工人平均收入降低,進而導致工人的流失。即使增加了工人數量,經過技術培訓,使其成為熟練工,但是過了產品生產旺季,富余工人的安置又成為一個問題,低利潤的加工企業根本沒有能力在生產淡季還要養這么多工人。另一方面,跨國公司要求的產品交貨期越來越短,交貨時間晚了就要空運或者賠償,企業壓力很大,所以在旺季無法嚴格執行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而與此同時,出口價格卻越來越低,企業為了爭取到訂單,往往競相壓價,其結果又會導致工人工資低。
通過調查發現,那些在認證方面進展比較快的城市,政府大都扮演著積極推進的角色。根據《東南早報》2004年4月9日的報道,“晉江市政府對該市一批先進企業獎勵時,首次出臺了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認證獎,這項獎勵,在福建省也尚屬首次。泉州市人民政府對獲得SA8000社會標準認證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當然,相較于認證所需要支付的費用,這樣的獎勵在數量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所包含的政策指導性是不可忽視的,這對泉州其他地區是有借鑒意義的。鼓勵企業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必然影響企業的價格競爭力,政府要推動企業SA8000認證的進程,就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如制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營造一個有利于企業創新的社會氛圍來消除這些不利的影響。
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更需要企業組織發揮他們的作用,最關鍵的是要加快向國際化接軌的步子,去借鑒其他國家行業協會的成功經驗,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比如在SA8000這個問題上,協會就應該在情報信息上給予企業幫助;組織企業統一行動,與跨國公司協調、談判;加強與SA8000認證機構的溝通工作。企業組織還可以從泉州本地的發展狀況出發,積極參與貿易和勞工標準等問題的討論。針對社會條款問題,企業組織也應該主動聯系進口國有關非政府組織,增進了解,設法減少有關條款對泉州出口產品的影響。
消除惡性低價競爭,不僅需要完善的監管體系,還要依靠行業自律,而實現行業自律就要依靠企業組織和企業聯合起來應付進口商的無理壓價,并防止進口商控制生產鏈。只有盡快地遏制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企業才能爭取到合理的價格,也才有條件提高工人的待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在我國開展SA8000認證的境外機構的活動亟待規范。這些認證機構、中介公司的經營活動和進口商的“人權查廠”活動,不少存在超范圍經營、漏稅等非法行為以及對企業軟硬件各方面隨意干預的現象,相關部門應予以堅決制止。
[1]吳鶴松,陳義方,薛慶時,詹茂文.SA8000社會責任標準認證解讀[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
[2]黎友煥.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辛杰.企業社會責任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