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峰
鄉土菜是中國菜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獨特的烹飪技法、變化多端的調味、固有的物產原料,豐富了中國烹飪的內涵,有些鄉土菜,經過大師們的創造,已經成為中國的名菜。鄉土菜源于民間,現已流行于市肆,又稱為民間菜,就是指在某一區域的人群,利用本地域的物產資源,采用民間比較簡潔的烹制方式,烹制出的具有地方風味,適宜于本地域民俗風情的菜肴。一般來說,取材方便,簡單方便,力求自然,本菜本味,集“區域性、實(食)用性、方便性”于一體,是地方風味菜肴的根基,樸實大方,隨意自然。
縱觀徐州鄉土菜,品種繁多,技法多樣,這與徐州的環境、氣候、物產、食俗等有緊密聯系。
徐州物產豐實,為地方鄉土菜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蔬菜品種繁多,常年不斷青,一年四季有別,春季主要有香椿、韭菜、薺菜、菠菜、芫荽、蒜苗、楊花、蘿卜、菜花、槐花等;夏季有青椒、番茄、黃瓜、四季豆、芹菜、蒜薹、韭菜、白蘿卜、茄子等;秋季有冬瓜、南瓜、毛豆、菠菜、大蒜等;冬季有韭黃、大白菜、苔菜、大蘿卜等。其中比較有名的土特產如銅山縣的韭黃、苔菜;邳州的苔干、辣椒、攪瓜、白果;新沂的板栗,駱馬湖的銀魚,沛縣微山湖的水藕、菱角;豐縣的牛蒡、徐州當地的青蘿卜等。野生蔬菜眾多,食用普遍,如薺菜、掃帚菜、馬蘭頭、枸杞頭、南瓜稍、馬齒莧、榆錢、槐花、山芋梗葉等。
家畜、家禽飼養歷史悠久,且久負盛名,有豬、馬、羊、驢、牛、雞、鴨、狗、鵝等,清代《調鼎集》中就有“徐州風豬天下聞名”的記載。徐州原料歌云“東豬西羊青山雞”,“東豬”指銅山縣一帶飼養的豬,“西羊”是指豐縣的山羊,“青山雞”指銅山縣青山泉鄉一帶養的優良雞。另外,還有沛縣的狗肉,邳縣的家兔,聞名全國,這都充分反映了徐州當地的肉品豐實優良。

徐州境內有微山湖、駱馬湖、大運河、云龍湖等水域,水產品一年四季不斷,“微山湖的四孔鯉魚”天下聞名,這是1956年毛主席視察徐州時在云龍山所言,駱馬湖有銀魚、青螺、青蝦。一年四季有鯉魚、鰱魚、草魚、扁魚、桂魚、甲魚、鱔魚、青蝦、田螺、河蚌等應市。
由于有山有水,所以徐州野味眾多。最早的記載“雉羹”就是烹飪鼻祖——彭鏗利用野雞制作而成,除此之外還有野鴨、刺猬、鵪鶉、斑鳩、麻雀、野鴿、野兔、獾狗等應市,鄉土菜中常用這些原料來制作菜肴,如燒野雞、燉野鴨、野兔燒寬粉等,野味五套還是徐州的傳統名菜。
其它各種原料制品也豐實多彩,豆腐、腐乳、抽油、蘿卜榨菜、山楂糕、家庭腌制的各種醬菜等,舉不勝舉。其中邳州八義集臭豆腐、睢寧的綠豆餅、徐州萬通釀造廠的青方和山楂糕等均為全國地方名產。
眾多的地方名特調味品,也為徐州鄉土菜增加了獨特的風味,如徐州萬通釀造廠的醬油、米醋;睢寧古邳的甜油、抽油;新沂合溝的小磨香油;邳州的大蒜、尖椒等,徐州的蘿卜榨菜、八義集的腐乳也常用作于菜肴的調味。
徐州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不僅掌握了各種原料獨特性和食用,創造出了眾多的鄉土菜品,還發明制造了多種制品,如腌制、風制、干制等,說明了徐州地區不僅物產豐實,而且對其使用還有一整套經驗。這些物產,為徐州鄉土菜的制作,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物質保障。
徐州市位于江蘇省的西北部,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地,處于華北平原的南部,黃淮平原上。京滬隴海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流過,黃河故道橫穿市區。這里交通發達,為四省交界處,是公路和鐵路的交通中心。



徐州市周圍有山有水,古語云:“三片平原三片山,故黃河斜貫一高灘”。僅山大約有50余座,水有故黃河、奎河、京杭大運河、云龍湖、微山湖、駱馬湖。其氣候史季風性明顯。夏季暖熱濕潤,高溫多雨。冬季干燥寒冷,雨量較少。全年光照充足,積溫高,降水較為充沛,水分資源比較豐實。這些氣候和地理環境為徐州鄉土菜的制作提供了物質條件。
徐州市轄管六縣,南方有人把徐州人和山東人都列入“老侉”或“侉子”的行列,也不足為奇,因為當地人口音同山東口音相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與山東省搭界的地方其習俗也有所相同。
徐州與山東毗鄰,受孔孟禮教遺風的影響較深,在傳統的筵席和鄉土菜中猶有體現,如徐州人喜食鯉魚,因鯉魚的“鯉”與“禮”諧音,“魚”與“余”諧音,在古代徐州就有“鯉魚跳龍門”之說,民間有“無鯉不成席”的俗語,特別是微山湖的四孔鯉魚,與其他不同,肉質鮮嫩,現徐州名菜有“糖醋四孔鯉魚”“龍門魚”等,且魚菜上桌,魚頭必需要對著主賓或年長者,逢年過節,女婿給岳父母送禮,必不可少有四條鯉魚。雞也是送禮必不可少的,而且還必須有八只雞,雞在徐州食用的較為普遍,特別是在秋季(中秋節),因“雞”與“吉”諧音,含有吉利的意思。因此徐州酒席中必不可缺少雞,傳統酒席中冷菜有“白斬雞”,大件中有“清湯雞”,炒菜中有“辣子雞”。現代酒席中雖有變動,但雞在各道菜中必不可少,只是變換花樣而已。現市場上“馮天興燒雞”最富盛名。名菜有“蔥扒雞”“龍鳳燴”“鳳凰臥巢”“母雞抱蛋”等,鄉土菜的“地鍋雞”“千蹦雞”“粉皮雞”“炒笨雞”“干煸雞”等也極受歡迎。
徐州人喜食辛辣,愛吃蔥、姜、蒜、香菜、芥菜、茴香菜、辣椒等,刺激味重的植物性食物,且特別喜愛生食,家常中常制作“拌五毒(青椒、大蔥、生姜、蒜瓣、香菜切絲同拌)”來下飯。這大概和徐州人的性格有關,據資料報告,徐州一帶和山東南部一些地方,并沿著隴海線均屬“辣椒帶”。在一些涼拌菜中大多喜歡放一些香菜、蔥、醬、蒜泥、芥末等。鮮辣椒、干辣椒、辣椒醬、辣醬油均愛食用,家庭燒炒菜,均愛放辣椒,好像不帶辣味不刺激。辣椒品種以邳縣最佳,稱之為“辣椒之鄉”。
徐州鄉土菜選料嚴謹,如狗肉,要選用當地家庭飼養的黑色土狗,羊要選用當地飼養的山羊,即要選用當年的仔雞或老公雞,蔬菜要選用新鮮的蔬菜,魚要選用駱馬湖或微山湖或運河的魚。
婚喪嫁娶的筵席中,鄉土菜體現了真情。農村酒席中,菜肴大多以實惠為主,因農村酒席,婦女小孩較多,大多是大魚大肉丸子等。舊時多以每桌八碗為標準,俗稱“八大碗”。辣、咸、味重,色紅實惠,菜肴中以豬肉、豬耳、豬肝、豬肚、豬心及各地鄉土菜較多。下面是1987年沛縣胡寨一農村結婚酒席菜單:
冷菜:鹽水花生仁、五香蠶豆、涼拌藕、芹菜拌肉絲、糟魚、菠菜拌豬血、鹵雞雜、芹菜拌蝦。
熱菜:紅燒豬肉、燒羊肉、燒綠豆面丸子、燒藕夾、燒山藥、拔絲山藥、米粉肉、雜碎湯、糖醋魚、清湯雞、荷包蛋、紅燒鯉魚等。
這是一桌在當時條件較好的酒席,對于條件一般的情況來說,菜肴可酌情減少。
從以上可以看出,鄉土菜以經濟實惠、符合當地口味,深受當地喜愛。
徐州鄉土菜注重技法,善用蒸菜、地鍋、拔絲、熬、炒、煸等技法,蒸菜是徐州最常見的鄉土菜之一,一般選用新鮮的蔬菜,如芹菜葉、萵苣葉、掃帚菜、槐花、榆錢、春不老、蘿卜、胡蘿卜、茭白、牛蒡等,洗凈晾干后,拌以面粉,上籠蒸熟,食時拌以蒜泥、辣椒醬等,炒制也可。地鍋是過去農村省時省事的做法,先已流行于市肆,有些店鋪專賣地鍋,現已開到南京、北京等地,極受歡迎,方法是把原料加工后放入鍋中與調料煸透,加水,鍋底燒木材,快出鍋時,鍋四周貼上面餅,又稱“老鱉溜河沿”,有飯有菜,過去農村忙時,多選用地鍋,省事,原料可葷可素,實用。



徐州鄉土菜,量大實惠,重油、重鹽、重色,善用蔥、姜、蒜、香菜、小茴香等辛辣調味,口味多辛辣,制作上多以簡潔方便。
徐州人愛吃蟬,蠶蛹、豆蟲、蝎子等奇特食物,甚至水中的雜草、難聞的臭椿豆都當成一種美食。每到夏季,很多人會到樹林中去挖蟬蛹,特別是雨后,蟬蛹紛紛外爬,捉起來很方便,晚上拿著手電筒去樹上捉,白天用面筋等去沾蟬猴,捉來后,洗凈鹽腌,油炸、油煎、干煸均可,酥香味美,且有明目之功效,現大小飯店均有供應,且四季保鮮;蠶蛹是大眾化鄉土菜,蠶絲廠出售較多,挑洗干凈,配以蔥姜、大蒜、辣椒炒著吃,或油炸,干香酥脆,地道的鄉土美食;豆蟲常見于農村的豆地或槐樹上,給人一種惡相,但很多人愛食用,把豆蟲洗凈,或煎或炸或炒,特別是用刀剁碎,與辣椒同炒,用煎餅或烙饃卷著吃,風味尤佳,系高蛋白食品,邳州北部一帶較多。
這些奇特食物的食用,反映了當地人的一種獵奇心態,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如微山湖邊水中特有的一種雜草,用于炸丸子,還用于農村的酒席上,雜草粗糙,有水腥味,但處理得當,效果極好。除此外,還有一些奇異的食風,如喜食麻辣兔頭、鹵羊耳、羊蹄、狗蹄等,這些奇異的食風,造就了徐州鄉土菜奇特的風味,也無形增加了徐州鄉土菜的魅力。

俗話說“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這是徐州周圍六縣的真實寫照上。徐州市轄邳州、新沂、睢寧、銅山、豐縣、沛縣六個縣區,各個縣區的鄉土菜也有區別,由于風俗習慣不同,因材各地的鄉土菜在原料的選用和風味上也有所不同。
沛縣人喜食狗肉,源于西漢時期的劉邦,其歷史悠久,古代徐州有“狗全宴”,食狗之風猶在,且有過之,“燉地羊”“燒狗腿”“狗肉湯”等系列鄉土菜深受歡迎,特別是喝熱粥、吃熱燒餅夾熱狗肉,已作為沛縣早點的一大特色,好多到徐州來的人,都要起早去品嘗一下。其主要的代表鄉土菜有:黿汁狗肉、扣悶子、干煸金蟬、燜菜、清炒山芋梗、香酥野鴨、厚子魚燒粉皮、烙饃芝麻鹽、雜草丸子、燒臭魚、酥藕條、炒笨雞、清炒菱米、手撕茄子燒雞。


豐縣人喜食羊肉和驢肉,早點有羊肉湯、羊肉包,其“羊盤腸”“羊芹細”“燒羊頭”“紅燒驢大腸”“驢肉火鍋”“燒餅夾驢肉”“砂鍋驢肉”等是當地地道的鄉土菜,極受當地人的歡迎。其主要的代表鄉土菜有:香拌驢肝、干煎金蟬、小糟魚、家鄉涼拌藕、藕夾湯、蒸炒牛蒡、扣千子、蜜汁板油、羊芹細、辣椒糊面、煎雞。
徐州人吃羊肉,有“冬吃三九,夏吃三伏”之說,徐州的“伏羊節”,全國僅有,羊肉系列鄉土菜更是不勝枚舉。其主要的代表鄉土菜有:風雞、大蔥炒臭干、海米苔菜夾、炸臭干、拔絲饃、香椿炒雞蛋、五香魚、素火腿、拌五毒、紅燒老公雞、把子肉、韭黃炒肉絲。
徐州東部的邳州、新沂、睢寧的熱豆腐也是當地一絕,剛出鍋的鹵水老豆腐,切成大塊,上澆辣椒醬、蒜泥等調味,風味獨特,是當地早點幾乎不可缺少的小吃,在筵席上多作為菜肴使用。邳州的辣椒是當地著名的品種,體小而尖,辣度強,當地人善于用這種辣椒來做“炒尖椒粉絲”“尖椒炒豆腐”“拌五毒”“尖椒蘸醬”等鄉土菜,辣味濃郁。其主要的代表鄉土菜有:糖醋苔干、醋白菜、香菜拌粉絲、煎餅小咸魚、蘿卜燒小魚、粉皮燒兔子、麻辣兔頭、鮮鹽豆蘿卜粉絲、酥金針菜、肉豆子、蜜汁銀杏、古邳熱鍋豆腐、鹽餅、鮮鹽豆燉豆腐、釀白果、鹽豆白菜豆腐、千蹦雞、鹽豆炒雞蛋、扣雞蛋糕、雞椒、閘頭魚、農家菜豆腐、蘿卜條炒粉絲、燒雜魚、魚豆、韭菜炒粉絲、粉皮雞、蒸豆渣、韭菜炒煎餅、蘿卜糕、蘿卜纓炒雞蛋、雙溝十孔藕、苔干拌海蜇、睢寧臘皮、青豆攪瓜、嵐山燒雞、睢寧卷煎、王集香腸、椒鹽綠豆餅、雞蛋炒羊肉、椒泥煎豆腐、綠豆餅炒羊肉、雙溝羊雜、醬汁爆拉皮、古邳烏魚片等。
湖邊、河邊的居民對魚蝦的做法也不同尋常,燒魚要用當地的湖水或河水來燒,否則就沒有這種風味。
日常主食,豐沛縣常食燒餅;邳州、新沂人喜食煎餅;徐州(銅山)人喜食烙饃,正是這種不同的習俗,成就了一大批鄉土菜肴,大大豐富了徐州鄉土菜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