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軍,劉新鈺,張 猛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校園網為高校師生員工提供了全新的學習、工作環境,成為高校師生員工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網絡漏洞和破壞性攻擊的迅速蔓延,校園網受到了嚴重威脅,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成為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分析我國高校校園網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成為高校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本課題共設計兩類調查問卷:高校教職員工調查問卷和學生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40份,其中教職員工有效問卷554份、學生有效問卷1386份。調查問卷共調查了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13所大學的師生員工。通過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發現我國高校網絡信息管理存在如下問題:
本次調查從對學校現有信息化設備擁有水平的滿意程度、對校園網建設與應用水平的滿意程度、對學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水平的滿意程度三個維度來衡量高校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及其應用情況滿意度,并分別從學生、教職員工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只有12.79%的學生對硬件水平感覺滿意,15.02%的學生對網絡應用水平感覺滿意,16.02%的學生對網絡安全水平感覺滿意;有40.61%的教職員工對硬件水平感覺滿意,40.25%的教職員工對網絡應用水平感覺滿意,45.12%的教職員工對網絡安全水平感覺滿意。利用配對T檢驗驗證學生滿意度和教職員工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利用minitab進行統計分析,P值=0.006<0.05,即學生滿意度和教職員工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學生對學校現有信息化設備擁有水平的滿意程度、對校園網建設與應用水平的滿意程度、對學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水平的滿意評價較低,與學校管理部門自己所認為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反映了我國高校硬件水平、網絡應用、網絡安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41.38%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制定學生網絡行為規范,59.15%的學生對學校網絡行為規范一點都不了解,20.94%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相關管理制度,同時有68.37%的學生回答學校有相關管理制度但是執行效果不好。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普遍對網絡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夠重視,很多高校沒有制定相關規章;即使某些學校有相關的制度文件,在制度文件的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造成大部分學生對相關文件不知道。
國家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以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但是通過問卷調查,36.60%的學生對國家網絡信息管理相關法律一點都不了解,僅有3.40%的大學生對相關法律了解。可見,高校對學生法律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不夠重視。
通過問卷調查,61.47%的大學生都發生過網絡失范行為,其中33.33%的大學生有過通宵上網經歷,在所有網絡失范行為中占比最大;其次是下載盜版軟件和下載盜版影音作品,占比為39.9%;第三是為完成作業抄襲他人論文,占比為21.21%;另有9.52%的大學生登陸黃色網站、查閱黃色圖片或文字。此外,在調查的1386個大學生中,328人有過網上違法行為,占總調查人數的23.95%。可見,目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道德素質亟待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教職員工對目前高校網絡信息法治化建設情況滿意度是一般,得分最低的評價指標是“貴校學生對網絡信息管理制度的滿意程度”,教職員工普遍認為學生對高校網絡信息管理制度滿意度不高,如表1所示;學生對目前高校網絡信息法治化建設情況滿意度比較低,得分最低的評價指標是“貴校網絡信息管理部門人員水平”,學生普遍認為網絡信息管理部門人員水平過低,如表2所示。

表1 教職員工滿意度情況分析

表2 學生滿意度情況分析
利用配對T檢驗來驗證學生滿意度和教職員工滿意度差異,利用minitab進行統計分析,P值=0.000<0.05,即學生滿意度和教職員工滿意度之間有顯著差異,學生對高校網絡信息法治化建設情況滿意度較低,教職員工對高校網絡信息法治化建設情況滿意度較高,存在很大差異。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高校在對教職員工的網絡信息管理方面比較規范和人性化,但對學生的網絡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失;二是網絡信息管理部門人員素質水平較低,需要加強培訓和管理;三是法律專家很少參與學校網絡信息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網絡信息管理制度缺失相關法律依據。
本次調查從校領導重視程度、資金保障程度、管理制度保障程度、信息管理部門建設程度和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共五個方面分析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制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通過調查問卷,如表3所示,教職員工認為校領導重視程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表4所示,學生認為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表3 教職員工認為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安全主要因素分析

表4 學生認為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安全主要因素分析
利用配對T檢驗來驗證教職員工和學生對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制化建設主要因素的認識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利用minitab進行統計分析,P值=0.000<0.05,即教職員工和學生對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制化建設主要因素的認識存在顯著差異。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學生更多關注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教職員工更多關注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由此得出如下結論:高校相關部門在推進網絡信息管理工作時過多依賴校領導的意見,較少地從服務學生、方便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通過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法找出影響我國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制化建設的主要因素,各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R如表5所示。

表5 原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分析
其中,V1:校領導重視程度,V2:資金保障程度,V3:管理制度保障程度,V4:信息管理部門建設水平,V5: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從表5看,“信息管理部門建設水平”和“管理制度保障程度”的相關系數較大,“信息管理部門建設水平”和“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的相關系數較大,說明這兩對因素密切相關。
計算得到相關系數矩陣R的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如表6所示。以主成分方法作為因子提取方法,通過分析驗證提取前3個因子作為主因子,它們對樣本方差的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9.4%,基本涵蓋了全部指標所具有的信息,因此能夠對所分析的問題進行很好的解釋。

表6 樣本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
由于原始因子載荷矩陣在因子解釋過程中未達到理想效果,故選擇方差最大化方法進行因子旋轉,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7所示。

表7 因子載荷矩陣
由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表可知:一是主因子1主要有“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的系數較大,超過了0.8,這個指標主要代表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水平,它對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達到了32.2%(即為對全部初始指標達到的解釋程度),是制約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治化建設的主要因素;二是主因子2主要包含“校領導重視程度”,對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達31.7%,重要性僅次于主因子1;三是主因子3主要包含“資金保障程度”,對所有初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為28.3%。
綜上所述,目前制約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治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有:信息化標準與管理規范程度、校領導重視程度和資金保障程度。
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治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建議高校不斷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現高校網絡信息管理制度與國家網絡信息管理法律法規的有效對接;[1]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升高校師生員工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構建安全防范體系,提高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治化建設水平;定期加強評估考核,形成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法治化長效機制,[2]進而營造高校安全、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1]徐德剛,張俏.論高校依法治理的幾個問題[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6).
[2]黃莉萍,徐曄.高校教育網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