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發明專利條件壽命期的中外企業專利戰略比較研究

2012-07-26 08:00:02張古鵬陳向東
中國軟科學 2012年3期
關鍵詞:戰略差異企業

張古鵬,陳向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100191)

一、引言

隨著專利在市場戰略方面的重要性凸顯,企業申請專利的動機正日益增強[1-5]。我國各地區、典型產業的專利數量正快速上升,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高速增長。1985年《專利法》實施至今,我國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總量超越新的百萬級大關的時間大致分別為15年、4年、2年,2000-2009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10年平均增長超過24%①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中數據計算得到。,2010年一年的申請量就超過百萬件,2011年的申請量更超過163萬件[6],中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意識正迅速提升。

近些年,學術界就專利管理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對專有技術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根據技術競爭需要制定前瞻性的專利戰略,正日益成為企業研發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7]。當前,專利戰略布局不僅表現為利用專利權的高度獨占性開拓、控制和占領市場,更滲透到了專利授權前的申請過程中[8-9]。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在專利的申請、審查、授權等一系列看似簡單的法律行為中,隱含著豐富的專利戰略涵義。專利的審查過程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專利申請,更成為企業了解競爭對手技術信息的技術監測手段[11-13]。在給出這些專利戰略的具體涵義前,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當前的專利申請過程進行簡單的概述。

圖1給出的是我國專利自提出申請后經歷的主要法律狀態。首先,企業向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提交專利申請,18個月之內專利審查機構向公眾公開專利申請;36個月之內申請人須提請實質審查,否則其申請被視為撤回;提請實質審查后,專利審查機構根據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Zeebroeck(2007)對自提出專利申請到專利授權期間申請人和專利審查機構的行為特征進行了專門研究[14]。專利審查機構在該期間會對申請人提出的全部專利權要求進行審查,一些排他性(Exclusive)的專利權要求往往不能被專利審查機構授權,因此,在進行專利審查后,申請人往往只能“有條件地”獲得“部分”專利權②例如,申請人提出了A,B,C三個專利權項,專利審查機構只支持A,B兩個專利權項,并且規定只有當A,B都受到侵犯時,才構成侵犯專利權。,而難以“無條件地”獲得“全部”專利權③例如,申請人提出了A,B,C三個專利權項,專利審查機構予以全部支持,并且規定當A,B,C中的任意一項受到侵犯時,就構成侵犯專利權。,因此該階段往往稱為專利的“條件壽命期(Provisional Life)”。條件壽命期被認為是企業在制定專利戰略時考慮的關鍵要素之一[8-9]。

由圖1可見,以企業提請實質審查為分界線,可將專利的條件壽命期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為自企業提出專利申請到提請實質審查的時間,后一階段為提請實質審查到專利授權的時間(見圖1)。自企業提出專利申請到提請實質審查的時間長度基本上取決于企業,即企業提出專利申請后,會根據自己的專利戰略需要在36個月之內的任何時間提請實質審查,因此該時間長度更能反應企業的行為特征。在實質審查過程中,專利審查機構往往會與企業就專利技術的實質性內容及其保護范圍進行交流,因此后一階段的時間長度一方面取決于審查機構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還取決于企業的專利戰略考慮,當企業認為有必要延長專利條件壽命期時,他可能會盡量延長同審查機構的交流時間。相較于后一階段條件壽命期,前一階段對于企業的行為特征更具代表性,因此我們著重對該階段條件壽命期進行研究,并在下文中簡稱為“條件壽命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已有的國外研究對于專利條件壽命期的戰略涵義進行過詳盡的闡述,并使用美、日、歐等國的專利數據對條件壽命期的戰略選擇行為進行了論證,但有關中國專利戰略研究的文獻則較為欠缺。而盡管目前國內的研究從多個方面討論了中國的專利戰略問題,但卻很少有從條件壽命期視角出發進行分析的。我們從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得了1985-2009年間共計130多萬條發明專利數據,從條件壽命期出發對比分析了中外企業專利戰略方面的差異,并據此分析了中國企業在專利戰略方面考慮的不足。本文第二部分對條件壽命期的專利戰略涵義進行了闡述,第三部分使用中國發明專利數據對中外企業專利條件壽命期的戰略選擇差異進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結論。

圖1 條件壽命期的劃分

二、條件壽命期的專利戰略涵義

在技術的市場轉化及技術競爭過程中,企業往往根據自己的專利戰略需要提前或者推遲提請實質審查,因此,專利的條件壽命期選擇一般包含著豐富的專利戰略涵義。

(一)專利技術的市場戰略

在被正式授權之前,專利存在著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首先表現在專利授權的不確定性上,在嚴格的專利審查機制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專利申請最終往往不會被授權;其次表現在專利保護范圍的不確定性上,在專利審查過程中,審查人員往往要求企業就專利申請保護的寬度進行修改,因此在正式授權前專利技術的保護寬度往往是不確定的[7]。盡管授予企業正式的專利權可以極大地消除上述不確定性[9],但出于收益方面的考慮,許多企業往往會在專利正式授權前便開始進行技術的轉讓和許可。一方面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企業期望找到出價較高的技術購買者,由于授權后的專利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年費,在技術市場化前景不明了之前,企業往往并不急于獲取專利權,而是努力為其掌握的技術尋找合適的市場轉化機會。另一方面隨著替代技術的出現,原有技術逐漸貶值,企業往往會錯過出價較高的買家,技術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也制約著技術交易,因此較長的搜尋過程一般伴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Gans等(2008)曾在他們的模型中嚴格證明,當機會成本小于一個臨界值時,企業會盡量延長搜尋時間[9]。因此,專利的市場收益是條件壽命期所蘊含的專利戰略涵義之一。

盡管專利在申請過程中需要一定成本,但由于規模和資金方面的差異,更關心該部分成本的往往是中小型而非大型企業。相較于資金較為充裕的大型企業來說,中小型企業更為關心的可能是申請專利所帶來的直接收益問題,因而并不急于獲取專利權,而大型企業則往往通過大量申請專利來達到壟斷技術市場的目的[7,14-17],因而較早獲取專利權可能至關重要,由此所導致的差異可能是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更急于獲取專利權。

(二)專利競爭戰略

條件壽命期的另一個專利戰略涵義表現在企業在同行技術競爭戰略方面的考慮。Hall和Ziedonis(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為了爭取技術優勢,企業往往會申請大量專利,以便在與對手的技術壟斷與反壟斷競爭中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Bargaining Chip)[15]。為了與對手進行有效競爭,掌握盡可能多的專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一方面可以從容應對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侵權訴訟,另一方面也可以對競爭對手構成專利訴訟威脅,甚至還可以用來迷惑競爭對手[7,16]。因此,企業專利競爭戰略更側重于大量申請專利,以期通過該行為牽制競爭對手[15]。

在專利的條件壽命期,企業一般會根據競爭對手專利戰略的變化做出適時的專利戰略調整。對于一些潛力較大的技術市場,企業可能會加大該領域專利的申請力度,從而造成該領域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的突擊式增長。從條件壽命期上看,企業更傾向于盡快獲取專利權,因此該領域的專利競爭戰略更可能表現為較短的條件壽命期與較多的專利申請;對于一些前景不甚明了的技術市場,企業會為了保持該領域的競爭優勢而申請專利,但并不急于獲取專利權,這樣可以給競爭對手造成技術壟斷的錯覺,企業甚至會在申請專利被公開后頻繁地修改專利內容以迷惑競爭對手,達到限制競爭對手申請專利的目的[7,16,18。因此該領域的專利競爭戰略更可能表現為較長的條件壽命期。

由上述分析可見,專利的條件壽命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利技術的市場戰略與競爭戰略特征。企業往往根據自身的專利戰略需要選擇較長或者較短的條件壽命期。

三、中外企業專利條件壽命期的戰略選擇差異

(一)條件壽命期的分布差異

我們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取了我國發明專利數據庫,數據庫中共記錄了1985-2009年間申請的共計160多萬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提請實質審查日、授權日、分類號以及申請人和發明人信息等。之所以只選擇發明專利,是因為相較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的技術含量往往更高,對真實技術的演進及專利戰略的選擇往往更具代表性,因此,上文中提到的“專利戰略”主要是以隱含在“發明專利”背后的專利戰略為依托。為了簡潔,下文大部分時候將發明專利簡稱為“專利”。

圖2 各國企業發明專利的條件壽命期概率分布圖

我們按照申請人國籍對企業申請的發明專利分為五組,并繪制了五個條件壽命期的概率分布圖,如圖2所示。圖2很清晰地表明,條件壽命期的分布很明顯不是傳統的單峰型分布,而是基本都呈雙峰型分布,說明企業或者在提出專利申請后立即提請實質審查,或者盡可能在最后期限到來時才提請實質審查,選擇其他時間提請實質審查的企業所占比例則極低。這種特殊的分布從某種程度上驗證了條件壽命期所暗含的專利戰略意義,即企業總傾向于選擇一個較長或較短的條件壽命期以滿足自己的專利技術市場戰略或競爭戰略的需要。

從圖2中的雙峰型分布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國企業,在專利條件壽命期長度上的選擇行為基本上都存在著兩種類型,一種期望盡早獲取專利權而選擇較短的條件壽命期,另一種期望盡可能晚地獲取專利權而選擇較長的條件壽命期。但從兩種類型企業所占的比例看,各國企業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由圖2可見,中國企業選擇較短條件壽命期的比例遠高于選擇較長條件壽命期的企業,而美國、歐盟則完全相反,來自這兩個地區的企業的專利條件壽命期分布極為相似,選擇較長條件壽命期的企業比例皆遠高于選擇較短條件壽命期的企業。日本和其他國家較為接近,兩種類型企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從條件壽命期分布的對比結果看,中外企業的專利戰略存在著較大差異,中國傾向于較早獲取專利權的企業所占比例較高,而外國傾向于較晚獲取專利權的企業比例較高。

圖3 各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的條件壽命期概率分布圖

圖4 各國企業歷年申請的發明專利的平均條件壽命期

除了企業國籍造成的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外,不同技術領域的專利戰略差異也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之一,即部分技術領域內的企業可能更傾向于較早或者較晚獲取專利權。但由圖3可見,六個技術領域專利條件壽命期的概率分布極其相似,都呈現了不太規則的雙峰型分布且中間皆有一個細長凸起。這說明不同技術領域的企業都傾向于選擇一個較短或者較長的條件壽命期,專利戰略的選擇具相當大的同質性。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看出,圖2中各子圖間條件壽命期的分布差異要遠大于圖3,這說明企業國籍所造成的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要遠大于所處技術領域所造成的差異,因此,我們將重點從企業國籍方面入手對條件壽命期的戰略選擇差異進行分析。

為了進一步動態考察中外企業專利戰略差異的變動,我們給出了條件壽命期的時間曲線圖,如圖4所示。由圖4可見,自1985年我國專利制定正式建立以來,中國企業的條件壽命期始終是最短的。美國基本上在整個時間軸上的條件壽命期都是最長的,歐盟其次。可見歐美國家在戰略的選擇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共性,即都愿選擇較長的條件壽命期,日本和其他國家則相對短些,其中日本企業的條件壽命期還有縮短的趨勢,但其條件壽命期曲線始終位于中國之上,可見中外專利戰略的差異一直沒有明顯變化。

(二)企業規模和技術潛力視角下的條件壽命期選擇差異

企業的規模可能從市場戰略視角造成專利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而技術潛力可能從同行業技術競爭戰略視角造成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因此,我們更為感興趣的是企業類型差異所造成的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以及企業在面對潛力較大的技術市場時選擇何種相應的專利戰略。

1.條件壽命期的戰略選擇差異——基于企業規模的視角

Nakata和Zhang X(2009)試圖從企業規模視角出發區分選擇不同條件壽命期長度的企業類型,他們認為,技術管理經驗豐富、創新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往往更善于發現和利用專利制度上的有利條款[17]。一些國家(譬如日本和歐洲國家)為公開而未授權的專利提供了嚴格的法律保護,因此大型企業往往愿意享受更長時間的“條件保護”(Provisional Protection)。然而,他們在使用日本電子信息領域專利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兩者的關系并不穩定,擁有更多技術管理經驗及較強創新能力的大型企業在九十年代前傾向于延遲提請專利審查,九十年代后則傾向于提前提請專利審查。Zeebroeck(2007)使用歐洲專利數據得到的研究結果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即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往往更急于獲取專利權[14]。鑒于企業規模可能導致的專利條件壽命期選擇上的差異,我們有必要使用中國專利數據對該問題進行再探討。

圖5 企業申請專利占所處行業專利比例與平均條件壽命期散點圖

通過考察專利數據可以發現,大型企業往往會申請更多專利,而中小型企業只會申請少量專利①也有個別大型企業只申請了較少專利,這與企業所處行業有很大關系,即相同領域內的其他企業也只申請了少量專利。總體來說,大部分企業的規模同申請專利數量的正比例關系是極為明顯的。。盡管申請專利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專利競爭戰略需要,但一般只有資金充裕的大型企業才能承擔同時申請大量專利的費用,因此專利申請量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規模。但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專利申請的行業性特征,相較于傳統行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可能會申請更多專利,盡管兩者可能并不存在規模方面的差異。鑒于專利申請的行業性差異,企業申請專利占所處行業專利比重這一指標可以較好地解決該問題。因此,我們引入企業專利申請量的比重(Ratio of Application)來衡量企業的規模。

由圖5中趨勢線的斜率可見,外國企業的規模同條件壽命期呈負相關關系,說明國外大型企業往往更傾向于選擇較短的條件壽命期,而中國的大型企業則更傾向于選擇較長的條件壽命期,可見中外企業的條件壽命期戰略選擇存在較大差異。

無論從市場收益視角還是從技術競爭視角看,外國企業的專利戰略都可能更為合理。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往往面臨著更強的資金約束,因此應當充分利用專利條件壽命期所提供的法律保護以降低專利申請方面的成本,同時應在條件壽命期間對專利的市場轉化前景進行充分論證;而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的專利戰略一般存在較大差異,較早獲取專利權有益于大型企業達到技術壟斷的目的。盡管中國企業進行專利申請時的市場戰略和競爭戰略考慮不足,但可能是就中國目前的專利制度和政策形勢下做出的合理選擇。對于一些想要通過申請專利來獲取收益的中國企業來說,對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缺陷無疑有更深的認識,因此可能寄希望于較早獲取專利權以獲得更大程度的保護。但對于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型企業來說,申請專利往往成為其促銷宣傳和增強企業內部活力的一項措施[19],這使得在大量申請專利后,往往會有相當比例的專利被擱置甚至遺忘,從而造成了條件壽命期的延長。

2.條件壽命期選擇的差異——基于技術潛力的視角

出于技術競爭和技術壟斷方面的考慮,一些企業往往在市場前景較好、技術潛力較大的領域采取與其他領域不同的專利競爭戰略。因此技術潛力的差異往往造成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專利的條件壽命期差異。一般來說,潛力較大的技術領域往往也是專利申請數量的增長較快的領域,我們可以使用專利年增長率來衡量技術領域的潛力,并計算了分年份、分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的增長率及平均條件壽命期,如圖6所示。

圖6 技術潛力與平均條件壽命期散點圖

圖6左側子圖中趨勢線的斜率顯著為負,說明在外國企業中技術潛力同條件壽命期存在負相關關系,即外國企業更傾向于在市場前景較好的技術領域提早獲取專利權,而在技術前景不甚明了、增長率相對較低的領域則傾向于延長條件壽命期。從搶占技術市場及迷惑競爭對手的角度看,外國企業所采取的專利競爭戰略是較為合理的。相比之下,圖6右側子圖中趨勢線的斜率則并不顯著異于零,說明在中國企業中技術的市場潛力同專利條件壽命期的選擇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由此可見中國企業的專利競爭戰略選擇可能對技術市場前景的重視度不足,專利競爭戰略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

3.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更細致地分析條件壽命期所反映的中外企業專利戰略的差異,我們根據企業國籍將樣本分為五組,并加入其他反應專利及企業特征的異質性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參考Harhoff和Wagner(2006),Zeebroeck(2007),Nakata 和Zhang X(2009)以及Xie Y和 Giles(2009)等人的研究,選取的控制變量主要分為三大塊:專利特征、申請年代和技術領域。其中專利特征包含了專利的人力資本投入(以發明人人數[Human Input]衡量)[14,20]、專利申請策略(以說明書頁數[Number of Pages]和專利是否聯合申請[Joint Application]來衡量)[14,17]、專利技術復雜度(以前四位分類號個數[Number of IPC]衡量)[7,14];申請年代以我國前兩次專利法修改生效日期進行劃分,這主要考慮到了我國專利制度變動所帶來的條件壽命期的變動;專利的技術分類主要參考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ISI OST INPI分類方法,共分為六個技術領域[21]。

由于專利條件壽命期屬于生存數據,我們使用生存分析中最常見的Cox模型對條件壽命期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有關Cox模型的詳細討論可參考Cox和 Oakes(1984)和Cameron和 Trivedi(2005)[22-23]。使用生存分析模型回歸可以得到自變量的風險率(Hazard Ratio),當風險率顯著大于1時,自變量的增加會縮短條件壽命期,反之則延長條件壽命期。

使用其他生存模型與Cox模型回歸得到的結果相近,因此表1只報告了Cox模型的回歸結果。由表1中前4列回歸結果可見,企業規模和技術市場潛力的風險率都大于1,說明在控制了專利特征、申請年代和技術領域變量后,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企業的規模仍表現出了對條件壽命期的反向作用,即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傾向于縮短條件壽命期,日本和其他國家企業在技術潛力較大的領域傾向于縮短條件壽命期,技術潛力對條件壽命期具有反向作用。相反,表1中最后一列企業規模的風險率小于1,說明技術市場潛力的風險率不顯著,中國的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傾向于延長條件壽命期,而技術潛力對條件壽命期的作用不顯著。這與圖5和圖6給出的結果一致。

表1 Cox模型回歸結果

4.穩健性檢驗

為了證明上述分析結果是穩健的,我們將數據根據申請時間和技術領域分成若干組,并對每一組進行回歸,自變量包括企業規模、技術市場潛力和專利特征,使用的生存分析模型仍然是Cox模型,為了節省篇幅表2只報告了自變量企業規模和技術市場潛力的參數回歸結果。

從企業規模的參數回歸結果看,美、日、歐盟和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在多數領域的多數時期都表現出了縮短條件壽命期的傾向,中國則相反。另外,仔細觀察參數回歸結果可以發現,各國企業在多個技術領域的專利戰略是極為一致的,如美、日、歐盟的大型企業在生物技術領域,美國和歐盟的大型企業在信息技術領域始終有縮短條件壽命期的傾向,中國的大型企業在機械工程和其他領域始終有延長條件壽命期的傾向。

表2 分組回歸結果

相比之下,各國企業在技術市場潛力方面所采取的專利戰略不一致程度較高。只有歐盟的企業在環境技術領域表現出較大市場潛力時,始終采取了縮短條件壽命期的戰略。但總體看,外國企業在多數時期的多數領域表現出較大市場潛力時,為了搶占技術市場而采取了縮短條件壽命期的戰略。而中國企業在技術領域表現出較大市場潛力時,往往未能及時縮短條件壽命期。

上述結果基本上與表1中的回歸結果是一致的,由此驗證了由生存分析模型回歸所得到的結論的穩健性。

四、結論

本文使用中國1985-2009年間的發明專利數據,從專利條件壽命期出發對比分析了中外企業專利戰略選擇方面的差異。研究發現,中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條件壽命期顯著比外國企業短,說明在專利申請過程中中國企業相較于外國企業往往更急于獲取專利權。這可能是由于中國企業在專利授權前一般不愿花較長時間搜尋合適的技術買家或者考慮更多技術市場轉化的問題,而是想盡快獲取專利權以得到嚴格的保護;相比之下,外國企業更善于較早進行專利戰略布局,在專利授權之前便開始考慮專利的市場收益,而一般并不急于獲取專利權。自1985年我國專利制度正式成立以來,中外企業專利戰略的這種差異始終未有明顯變化。從技術領域視角分析發現,各技術領域條件壽命期的分布極為相似,說明不同行業企業所采取的專利戰略具有相當程度的共性。

由于條件壽命期所反映的專利戰略的國別性差異遠大于技術性差異,我們更細致地從企業的國籍視角對比了中外企業的專利戰略,結果顯示,盡管外國企業相較于中國企業更傾向于延長專利的條件壽命期,但外國大型企業相較于中小型企業更傾向于縮短專利條件壽命期,且更善于通過縮短條件壽命期來搶占潛力較大的技術市場。在市場戰略與競爭戰略得雙重考慮下,外國企業所做出的條件壽命期的選擇可能是較為合理的。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專利戰略方面的考慮可能不充分,一方面中小型企業在申請專利時對專利的未來收益考慮不足,另一方面企業在技術潛力較大的領域未能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專利戰略。盡管中國企業在專利戰略方面的考慮不足,但可能是就中國目前的專利制度和政策形勢下做出的合理選擇。對于一些想要通過申請專利來獲取收益的中國企業來說,對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缺陷無疑有更深的認識,因此可能寄希望于較早獲取專利權以獲得更大程度的保護;但對于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型企業來說,申請專利可能是其促銷宣傳和增強企業內部活力的一項措施。

[1]Granstrand O.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owards Intellectual Capitalism[M].Cheltenham,UK:Edward Elgar,1999.

[2]Kortum S,Lerner J.What is Behind the Recent Surge in Patenting[J]?Research Policy,1999,28:1-22.

[3]Lev B.Intangibles-Management,Measurement,and Reporting[M].New York:Brooking Institution,2001.

[4]Hall B H.Exploring the Patent Explosion[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5,30:35-48.

[5]Graevenitz G,Wagner S,Harhoff D.Incidence and Growth of Patent Thickets-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and Complexity[R].CEPR Discussion Paper 6900,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London,2008.

[6]國家知識產權局.http://www.sipo.gov.cnyw/2011/201201/t20120106_640395.html.

[7]Harhoff D,Wagner S.Modeling the Duration of Patent Examination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R].CEPR Discussion Paper 5283,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London,2005.

[8]Rivette K G,Kline D.Rembrandts in the Attic:U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atent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Boston,2000.

[9]Gans J S,Hsu D H,Stern S.The Impact of Uncerta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the Market for Ideas:Evidence from Patent Grant Delays[J].Management Science,2008,54(5):982-997.

[10]馮曉青.企業專利申請戰略的運用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4):47-53.

[11]Day G S,Schoemaker P J H.Scanning the Peripher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5,78(2):66-76.

[12]Christensen C M,Overdorf M.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isruptive Change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2):66-76.

[13]Gray P H,Meister D B.Knowledge Sourcing Methods[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43(2):142-156.

[14]Zeebroeck N.Patents Only Live Twice:a Patent Survival Analysis in Europe[R].CEB Working Paper,October 2007.

[15]Hall B,Ziedonis R.An Empirical Study of Patenting in the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1979-1995 [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2(1):101-128.

[16]McGuinley C.Global Patent Warming[J].Intellectual Asset Magazine,2008,31:24-30.

[17]Nakata Y,Zhang X.A Survival Analysis of Patent Examination Request in Japanes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R].Working Paper,Doshisha University,Okayama U-niversity,2009.

[18]Graevenitz G,Wagner S,Hoisl K,Hall B,Harhoff D,Giuri P,Gambardella A.The Strategic Use of Pat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terprise and Competition Policies[R].Report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ommission,Brussels,2007.

[19]馮曉青.我國企業專利申請存在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從企業專利申請與經濟實力的關系論起[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6):62-67.

[20]Xie Y,Giles D.A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Approval of U.S.Patent Application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Victoria,2009.

[21]Schmoch U.Concept of a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for Country Comparisons[R].Report to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2008.

[22]Cox D R,Oakes D.Analysis of Survival Data Monographs on Statistics and Applied Probability[M].London:Chapman & Hall,1984.

[23]Cameron C,Trivedi P.Microeconomic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猜你喜歡
戰略差異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找句子差異
戰略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戰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黄在线观看| 九色最新网址|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性网站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自拍中文字幕| 久草性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美女免费黄网站|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h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产区在线看| 国产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色综合网|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97视频在线|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永久毛片在线播|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欧美日本二区|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伊人天堂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97综合久久|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啪在线91|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www.亚洲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污视频日本|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